Heim > Web-Frontend > HTML-Tutorial > [转]DIV+CSS瀑布流布局浅析_html/css_WEB-ITnose

[转]DIV+CSS瀑布流布局浅析_html/css_WEB-ITnose

WBOYWBOYWBOYWBOYWBOYWBOYWBOYWBOYWBOYWBOYWBOYWBOYWB
Freigeben: 2016-06-24 12:27:30
Original
1275 Leute haben es durchsucht

简介

如果你经常网上冲浪,这样参差不齐的多栏布局,是不是很眼熟啊?

类似的布局,似乎一夜之间出现在国内外大大小小的网站上,比如 Pinterest (貌似是最早使用这种布局的网站了),Mark之,蘑菇街,点点网,以及淘宝最新上线的“哇哦” 等等,倒是很流行哈~ 在淘宝即将上线的众多产品中,你还会大量看到这样的形式呢。

这种布局适合于小数据块,每个数据块内容相近且没有侧重。通常,随着页面滚动条向下滚动,这种布局还会不断加载数据块并附加至当前尾部。所以,我们给这样的布局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 ? 瀑布流式布局。

 


几种实现方式

随着越来越多设计师爱用这种布局,我们作为前端,要尽可能满足视觉/交互设计师的需求。所以,我们整理了下这种布局的几种实现方式,有三种:

1) 传统多列浮动。即 蘑菇街和哇哦 采用的方式,如下图所示:


各列固定宽度,并且左浮动;
一列中的数据块为一组,列中的每个数据块依次排列即可;
更多数据加载时,需要分别插入到不同的列上;
线上例子。

优点:


布局简单,应该说没啥特别的难点;
不用明确知道数据块高度,当数据块中有图片时,就不需要指定图片高度。

缺点:


列数固定,扩展不易,当浏览器窗口大小变化时,只能固定的x列,如果要添加一列,很难调整数据块的排列;
滚动加载更多数据时,还要指定插入到第几列中,还是不方便。

2) CSS3 定义。W3C 中有讲述关于多列布局的文档,排列出来的样子:


由 chrome/ff 浏览器直接渲染出来,可以指定容器的列个数,列间距,列中间边框,列宽度来实现;

    #container {          -webkit-column-count: 5;          /*-webkit-column-gap: 10px;          -webkit-column-rule: 5px solid #333;          -webkit-column-width: 210px;*/            -moz-column-count: 5;          /*-moz-column-gap: 20px;          -moz-column-rule: 5px solid #333;          -moz-column-width: 210px;*/            column-count: 5;          /*column-gap: 10px;          column-rule: 5px solid #333;          column-width: 210px;*/      }
Nach dem Login kopieren


column-count 为列数; column-gap 为每列间隔距离; column-rule 为间隔边线大小; column-width 为每列宽度; 当只设置 column-width 时,浏览器窗口小于一列宽度时,列中内容自动隐藏; 当只设置 column-count 时,平均计算每列宽度,列内内容超出则隐藏; 都设了 column-count 和column-width,浏览器会根据 count 计算宽度和 width 比较,取大的那个值作为每列宽度,然后当窗口缩小时,width 的值为每列最小宽度。这边其实很简单,简易自己尝试下,详细可参考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CSS3_Columns 中的说明。
线上例子。

优点:


直接 CSS 定义,最方便了;
扩展方便,直接往容器里添加内容即可。

缺点:


只有高级浏览器中才能使用;
还有一个缺点,他的数据块排列是从上到下排列到一定高度后,再把剩余元素依次添加到下一列,这个本质上就不一样了;
鉴于这两个主要缺点,注定了该方法只能局限于高端浏览器,而且,更适合于文字多栏排列。

3) 绝对定位。即 Pinterest ,Mark之,KISSY 采用的方式:


可谓是最优的一种方案,方便添加数据内容,窗口变化,列数/数据块都会自动调整;
线上例子。

缺点:


需要实现知道数据块高度,如果其中包含图片,需要知道图片高度;
JS 动态计算数据块位置,当窗口缩放频繁,可能会狂耗性能。
KISSY.Waterfall 实现思路

KISSY 的 Waterfall 组件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对现有数据块进行排列计算各自所在的位置; 二是下拉滚动时,触发加载数据操作,并把数据添加到目标容器中。

1) 数据块排列,算法步骤简述下:


初始化时,对容器中已有数据块元素进行第一次计算,需要用户给定: a,容器元素 ? 以此获取容器总宽度; b,列宽度; c,最小列数; 最终列数取的是容器宽度/列宽度和最小列数的最大值,这样保证了,当窗口很小时,仍然出现最小列数的数据;
获得列数后,需要保存每个列的当前高度,这样在添加每个数据块时,才知道起始高度是多少;
依次取容器中的所有数据块,先寻找当前高度最小的某列,之后根据列序号,确定数据块的left,top值,left 为所在列的序号乘以列宽,top 为所在列的当前高度,最后更新所在列的当前高度加上这个数据块元素的高度,至此,插入一个元素结束;
当所有元素插入完毕后,调整容器的高度为各列最大的高度值,结束依次调整;
性能效率上的注意点: a,如果当前正在调整中,又触发了 resize 事件,需要将上次调整暂停后执行这次调整(见 timedChunk 函数); b,resize 触发会很频繁,可以将回调函数缓存一段时候后执行,即当这段时间内多次触发了resize事件,但回调函数只会执行一次(见 S.buffer 函数)
感兴趣的可以参见源码。

2) 异步加载数据,前面讲的是如何对容器中已有元素进行排列,但很多情况下,还需要不断加载新数据块,为此专门设计了一个独立的模块 KISSY.Waterfall.Loader,其实这个功能就更简单了,仅包含两个步骤:


绑定滚动事件,并确定预加载线高度值,即滚动到哪个高度后,需要去加载数据,其实这个就是列的最小高度值,这样当前滚动值和最小高度值比较一下即可判断出来,是否要触发加载数据;
加载数据,为了不对数据源做太多限制,完全由使用者自己决定数据源从哪边获取和其格式,这样更好的方便用户使用。为此,该组件只提供一个load(success,end) 接口,怎样load 由用户自己去定义,而其中的 success/end,分别给出如何添加新数据(suceess 即同 addItems)/如何停止加载的接口。这样真是太方便了~~
感兴趣的可以参见源码。
KISSY.Waterfall 示例和文档

看到这边,是不是很想试用一下~~ 嗯嗯,这里给出一些相关学习资料和示例,以供参考:


Waterfall API 文档,相关构造器,配置项,方法都在这里;
示例,包含静态和动态两种。

Verwandte Etiketten:
Erklärung dieser Website
Der Inhalt dieses Artikels wird freiwillig von Internetnutzern beigesteuert und das Urheberrecht liegt beim ursprünglichen Autor. Diese Website übernimmt keine entsprechende rechtliche Verantwortung. Wenn Sie Inhalte finden, bei denen der Verdacht eines Plagiats oder einer Rechtsverletzung besteht, wenden Sie sich bitte an admin@php.cn
Beliebte Tutorials
Mehr>
Neueste Downloads
Mehr>
Web-Effekte
Quellcode der Website
Website-Materialien
Frontend-Vorl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