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Database > Mysql Tutorial > DC初级摄友必学摄影技巧(转贴)

DC初级摄友必学摄影技巧(转贴)

WBOY
Release: 2016-06-07 15:23:44
Original
1206 people have browsed it

1. 头部和身体忌成一条直线。 两者如成直线,难免有呆板之感。因此,当身体正面朝向镜头时,头部应该稍微向左或向右转一些,照片就会显得优雅而生动;同样道理,当被摄者眼睛正视镜头时,让身体转成一定的角度,会使画面显得有生气和动势,并能增加立体。 2

    1.头部和身体忌成一条直线。两者如成直线,难免有呆板之感。因此,当身体正面朝向镜头时,头部应该稍微向左或向右转一些,照片就会显得优雅而生动;同样道理,当被摄者眼睛正视镜头时,让身体转成一定的角度,会使画面显得有生气和动势,并能增加立体。 

    2.双臂和双腿忌平行。无论被摄者是持坐姿或站姿,千万不要让其双臂或双腿呈平行状,因为这样会让人有僵硬、机械之感。妥当的做法可以是一直一曲或两者构成一定的角度。这样,就能既造成动感,姿势又富于变化。 

    3.尽量让体形曲线分明。对于女性被摄者来说,表现其富于魅力的曲线是很有必要的。通常的做法是让人物的一条腿实际上支撑全身的重量,另一条腿稍微抬高些并靠着那一条站立的腿,臂部要转过去,以显示其最窄的一面,胸部则通过腰部的弯曲,尽量地显示其高耸和丰腴感。同时,人物的一只手可摆在臀部,以便给画面提供必要的宽度 

    4.坐姿忌陷。表现被摄者坐姿时,不要让其像平常一样将整个身体坐进椅子。如果这样,她的大腿会呈休息的状态,以至于腿上端多脂肪的部分隆起,使大腿显得很粗笨。正确做法是让其将身体向前移,靠近椅边坐着,并保持挺胸收腹,这样可避免肩垂肚凸现象。 

    5.镜头宜远不宜近。一般来说,拍人物照,距离远些总比近些好。因为当镜头(尤其是短焦距的镜头)离被摄者很近时,会出现畸形现象。因此,摄影时应选择合适焦距的镜头,并让镜头与人物保持一定的距离。根据实践我们得知若使用标准镜头拍人物头像,最佳距离在6—8英尺之间;拍胸像则在8—9英尺之间;拍全身像,以(13—22英尺之间为宜。此外,让被摄者的手和脚紧靠着.身体,有助于避免畸形现象的发生,而一旦当它们离身体前后18英寸以上,就会显得比例失调,手、脚会变得过大或过小。 

    6.表现好手姿。被摄者的手在画面中比例不大,但若摆放不当,将会破坏画面的整体美。拍摄时要注意手部的完整,不要使之产生变形、折断、残缺的感觉。如手叉腰或放进口袋里时,要露出部分手指,以免给人以截断的印象。 

DC初级摄友必学摄影技巧(转贴)


    一、根据照片所欲阐明的主题来选择背景拍摄人物照片,摄影者通常具有很明确的创作主题,由于主题的不同,摄影者在选择背景时就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分别予以合理的取舍。譬如欲显示被摄者的职业特点,我们可把其工作现场作为背景,并采用现场自然光线拍摄,力求画面产生常态的气氛,把环境作为画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环境来衬托人,用环境来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假如照片反映的是人物的容貌、气质,那背景就应以简洁、朴素为佳,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主体,使人物形象显得很鲜明、生动。为了刻画好人物的个性和其艺术成就,摄影师选择了一幅抽象画作背景,这独特的背景把人物形象烘托得很突出,令人难忘。 

    二、根据背景的内容来选用不同的光圈一旦确定了背景内容,采用何种方式来表现背景便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具体该采用何种方式来表现背景,这就要看背景的内容,如果背景是整个,画面中一个有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它可以传达出许多有助于观众了解被摄者的信息,那应该采用收小光圈的做法,使背景的细部有相当的清晰度。要是背景仅是用来作为一种有别于主体物的影调成分出现在画面中,就可以采用放大光圈的方法,让其在画面中显得模糊。 

    三、掌握背景在画面中所占位置的比例背景在画面中究竟该占多少地位为最佳,没有一个规定,但是有些原则是可以参考的。如你拍摄一幅表现被摄者职业的环境肖像,那么背景可以用得大一些,只要不是大到喧宾夺土的程度即可拍摄人物旅游照片,画面中有名胜古迹出现时,背景所占的地位也可以尽量多些,避免把景色拍得残缺不齐。还有,拍人物全身像背景宜多些,以免造成局促感,而拍胸像照、头像照,背景则宜少些,使观众的视线更集中于主体之上。 

    四、避免一些不良的背景好的背景能起到烘托、美化被摄人物的作用,而不良的背景则会影响画面的美观。在摄影中,有如下一些景致一般不宜充当背景: 

    1.景物零乱繁杂。 
    2.喧宾夺主的亮色块的景物。 
    3.具有冷色调的景物(因为当它反射到被摄物脸部时,会使人物显出一种病态的样子)。 
    4.反差异常强烈的景物。 

    外出游览拍照,是人们所喜爱的一项既有意义又有趣味的活动。要拍好旅游照片,先得了解旅游摄影的基本特点。那么,旅游摄影又有哪些特点呢? 旅游摄影最主要的特点是讲究人景并重旅游摄影的目的,主要是记录旅游者在游览时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人们每到达一处风景名胜、古迹遗址游览时,总希望拍张照片,将自己置身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带回去作为永久的留念。旅游的这种异地性特点,使得旅游摄影成为一种既重景物又重人物,介乎于人物摄影与风光摄影之间,兼具两者特点的摄影门类。它要求人景兼顾,各有体现。根据旅游摄影这种既要求人物形象生动自然,又要求景物具有较强的美感和特征的特点,在拍摄旅游照片时,一方面要注意选取富于美感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景物作为背景,同时也必须兼顾主体人物的表现,努力使两者得到完美而又融洽的结合,收到情景交融、互相映衬的艺术效果。 

    抓摆结合 

    摆拍,是旅游摄影用得最多的表现手法。全家出游或者三朋四友集体留念,总爱整齐地排成一行或数行。“到此一游”的纪念照,也大多是先选好背景景物,再将人物安排在适当的位置上进行拍摄。这种用摆布的手法拍摄的“保险”的留念照,虽然无可厚非,有时甚至是必要的,但比起那些在人们行进的过程中,三三两两、各有姿势、互相交谈时抓拍的照片来,却不免显得单调呆板一些。旅游是一种极富乐趣的观光娱乐活动,旅游摄影是旅游活动的忠实记录。因此,画面是否生动自然,有无浓厚的生活气息,往往是一幅旅游照片成败的关键。在旅游摄影中,除了用摆布的手法拍一些“到此一游”的纪念照外,还不妨采用抓拍的手法,不加干涉地拍摄一些诸如行路、做饭、营地、野餐、篝火、娱乐、爬山、涉水、交谈、记日记、游泳、游戏、晚会,以及互相帮助等独特生动的旅游生活场面,反映丰富多彩的旅游生活。其实,一幅在技术上虽有缺陷,但画面比较活泼的照片,比技术上无大毛病却过于呆板的照片更加受人欢迎。因为这种照片,即使经过若干年,仍能帮助你回忆起影中人的音容笑貌,唤起你对昔日美好的旅游生活的记忆。 

    旅游摄影的第三个特点是取材广泛旅游是一项知识性很强的综合性活动,旅游者的足迹无所不至。在旅途中,旅游者有机会接触多种多样的事物,采撷各种各样的镜头,只要你具有广泛兴趣,在旅途中多加留心,便有可能拍到各种极有价值的照片。不只是到此一游的纪念照和以吃、住、行为基本内容的旅游生活纪实才是旅游摄影的题材和内容,珍稀动物、奇花异草、旖旎秀丽的自然风光、别具情趣的风土人情,都可以摄入你的镜头。假若你感兴趣,还可以拍些具有科学知识性的照片,如地质、地理方面的地貌、岩石、火山、断层;植被的群落及生长情况、内部结构、地域特征及各种植物的形状、标本;动物的种类、群体、生活习性、外貌、生态环境,以及气候特征、考古发现、建筑结构和奇异现象等等,这些都将大大地开拓你的视野,增长你的知识,给你带来极大的乐趣。 

    当然,旅游摄影的特点还有很多,并不局限于以上几点,但我认为,在艺术表现上讲求人景并重,在拍摄手法上注重抓摆结合,以及取材内容的广泛性,是旅游摄影最根本的、且区别于其他摄影门类的三个主要特点。 
DC初级摄友必学摄影技巧(转贴)
    风光摄影作为摄影的一个分类,存在不存在抓拍的问题呢?回答是肯定的。风光摄影作品那种令人惊叹不已的,意想不到的光与影和形与色,使观赏者在崇尚大自然的同时,也给予了摄影者高度的赞赏。优秀的风光摄影作品无不包含着摄影者多年艺术思想的积累,拍摄技术的创新、科学知识的丰富与吃苦耐劳的精神体现,同时也是摄影者独具慧眼抓取的结果。 

    风光摄影的抓拍有它本身的特点。风光摄影要善于抓“时机”,一般情况下摄影者选好地面(包括水面,山地等)景物后,就要靠天了,也就是气象变化后产生的某种效果,来烘托、渲染画面。这就要求摄影者对气象知识有所学习、了解,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选择符合创作意图的天气状况进行拍摄。 

    晴天,阳光灿烂,景物明朗。这时拍摄出的画面趋于一般,但有时也可得到赏心悦目的画面。要想获得理想的光影效果,最好在特殊的天气条件下进行拍摄。如变化万千的云、雾、雨、风、虹与雷电等。气象的变化是不以摄影者的主观愿望为转移,一定要了解当地的气象、地理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耐心等待拍摄时机。 

    例如,我们去长城搞创作。北京距离长城的路途不远,同一地区的气象变化情况,应该容易掌握,但是如果事先不去了解、掌握天气情况,偶然碰到“好天气”也会由于没有思想准备,伧促拍摄。结果,浪费了精力和财力。 

    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拍摄“时机”有它的规律性,也有它的特殊性。如袁毅平先生拍摄的《东方红》,画面上彩霞艳丽,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天安门城楼雄伟、壮丽,画面构图合理,色彩冲击力极强,表现出社会主义 祖国蒸蒸日上、灿烂辉煌的意境。大家知道,日出的方位是受季节、纬度、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变化的。只有在日出方位、地面景物(天安门)与拍摄者之间的角度符合构图需要时,才适合拍摄。每年的这个时间如此,具有一定的周期,这是它的规律性。 

    日出的方位选择好后,还要选择合适的云雾,这就需要等待,一年不行再等下一年,直至期待的场面出现。这就是为什么袁毅平老师前后用了十年的时间,才拍摄成功的原因。这是它的特殊性。 

    由此可见,风光摄影对于掌握拍摄时机的规律性与特殊性是非常重要的。风光摄影抓住了宝贵的“时机”,拍摄工作也就完成一半了。 

    二是风光摄影对“瞬间”的要求。法国摄影大师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在风光摄影的实践中也同样存在着,同样体现着作品的灵魂。 

    例如拍摄云海。云海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受到气流的作用而随时发生变化。在云海相对稳定时,虽然能拍到一些很好的照片,但是,真正具有奇幻、壮观、恢宏的场面,还是云海受到风的作用产生流动,翻腾变化的那一刻。在这时拍摄,几乎找不到两张相同影像的底片。过早或过迟按动快门,就可能失去最佳瞬间。这时的抓拍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是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这种情况下,你从事先构图好的取景器中观看,好的云形并不在其中,或者位置不合适。等你移动相机追随它,可前景又不是很理想。这时,如果你经验不足,不善于在这样的环境中抓拍,就会顾此失彼,所谓“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抓不住景物的“决定性瞬间”而导致拍摄功亏一篑。这就要求拍摄者要“胸有成竹”,运用器材要娴熟,测光要准确,动作要敏捷,把大自然赋予你的美好瞬间凝固在底片上。 

    笔者的这幅风光照片(见题图)是在河北兴隆境内的雾灵山拍摄的。当时雨过初晴,云雾在群峰间涌动,山峰若隐若现,很有韵味。笔者根据云雾变化的特点,寻找韵律感强的画面拍摄。构图时,尽量照顾山体与云雾的比例分配,换用不同焦距的镜头,以恰当地表现出云雾与山峰的关系,达到了较好的意境。这幅照片的画面就是在追随云雾的同时,又照顾到作为前景的山体抓拍的。 

    三是风光摄影中器材对抓拍的影响。风光摄影对器材的使用也有它的特殊性。正是这种特殊性,使风光摄影在抓拍的过程中,又要受到器材方面的制约。首先,风光摄影对图片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一般选用感光度ISO100以下的胶片,以达到底片颗粒幼细、影纹细腻和色彩艳丽的效果。其次,在大多数拍摄条件下,要求使用小光圈以达到景深范围大的目的。这样的曝光组合,快门时间相应地延长了,手持拍摄已不太可能。为了保证影像的清晰度,一定要使用牢固的三脚架。这样与使用高感光度胶片、高速镜头、手持相机拍摄的其它摄影门类相比,在抓拍上就显得缺乏优势了。 

    要克服上述对风光摄影抓拍方面的制约,应该在使用器材的熟练程度上下功夫。相机、三脚架与附件等器材要运用自如,必要时要事先演练熟悉,器材在摄影包中的码放也要整齐、有序、易取。外出拍摄,出发时间宁早勿晚。时间充足,运用器材才能从容不迫。 

    笔者的一次拍摄经历非常说明问题。那是在坝上,计划好在日出之前到达拍摄点,不巧汽车半路抛锚了,只好步行,这样延误了时间。忽然天空出现了少见的红光,把周围的群山映红,非常壮观。笔者匆忙拿出相机,打开三脚架准备拍摄,可是,刚刚把相机装在三脚架上,天空的红光已经减弱,由红色到粉色很快地消失了,没有拍到这个难得的瞬间。回想起来,总是感到遗憾。由此可见,风光摄影者应该重视器材对抓拍的影响。用种种可行的方式、方法,克服它的不利影响与制约,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可以说,器材是风光摄影中的“硬件”,熟练、正确地运用这些“硬件”,是成功抓取美好瞬间的保证。 

    我们常常为那些转瞬即逝、可遇不可求的光影佳作叹羡。而正是摄影者瞬间把握的功力,才使风光摄影作品充满了神奇的魅力,展现出风光摄 



    一、准备:选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使用合适的设备拍摄日出和日落。大家都知道太阳东升西落,并从左向右地穿过天空。当你事先考虑好想拍出一定效果,例如你想利用一块需出地面的岩石作为前景,但太阳不是正好落到它的后面;太阳会移到右边并可能错过这块石头,如果你的目的是当阳光洒落投射到这些岩石上时拍摄它,你必须抢先移到左边以便拍到理想的画面。 

    二、合适的季节:拍摄日出和日落的最佳季节是春、秋两季。这两季比夏天的日出晚,日落早,对拍摄有利,在春秋云层较多,可增加拍摄的效果。 

    三、云:云在拍摄中是自然的反光物体,它能传播太阳的红光,从而不断变化着作品的相同。云彩也可以作为作拍摄的主要题材。但要注意观察当云遮住落日时出现的情况;光线会从云后四处射做一从而使照片增加极为动人的效果。当太困核近运的起绿时,云会出现一条亮跟呢样的景色也是非常适合拍摄的。要注意观察,当太阳逐渐从这个亮边中间出现时,要抓拍。 

    四、倒影:拍摄水面倒影会使日出和日落的照片增色,平静的海面或湖面能反映天空中的景物。呈现出如镜中一样的影象,而拂过水面的微风总是会扰动这种倒影。在水面上留下条更加耀眼的光线,并从地平线到画面的前景之间勾画出一条光裕。当太阳渐渐下落时,这条光路会延伸到你的眼前。    

    五、因先。直接对着太阳,曝光读数总是不准。这样会导致画面上只有太阳,而其余部分却曝光不足。有两种方法能帮你确定合适的曝光读数。一种是先让太阳处于取景器内的三个不同的位置上,然后取这三个曝光读数的平均值。另一种方法是,直接采用你头顶上空拍摄时的曝光读数。拍日出和日落,使用不同的曝光会产生不同的拍摄效果,因此可选评曝光读数的上下各拍一摄一次(增加一档和缩小一挡人)。 

    六、镜头:用任何镜头都能拍摄日落。但如果太阳本身就是画面主题,要尽可能的使用长焦距。在标准的35毫米画面上,太阳只是焦距的1/100。如果是50毫米的标准镜头,太阳的大小仅仅是0.5毫米,用200毫米的镜头.太阳的大小为2毫米,用400毫米镜头,太阳为4毫米。 一旦太阳开始下落,光线的亮度将明显下降,很快就需要你使用慢速度,用手托举着长焦镜头,很不稳定。因此,当你拍摄太阳时,要准备一付三脚架 

    七、光圈;当日落是作品的主题时,你应该更重视控制光圈的大小。用小光圈能使太阳呈现星星状的效果,光圈越小,这种效果就越好。 

    八、眩光:直接拍摄太阳,会在镜头内产生脸光,从而使画面的反差严重失调,同时会产生入射光线被镜头表面反射到胶片上而形成光斑线条。高质量的遮光罩有助于限制眩光,同时使用最小光圈可减少这些光斑。反差失调应绝对避免,但由于镜头表面反射所引起的光斑线条可作为作品的构图组成部分。 使用单镜头反光相机,会有这种光班效果,但使用其他相机比较容易出现误差和毛病。 

    九、色彩的安排:当太阳在空中渐渐下落时,色温减低,形成暖色调。早在肉眼看到太阳呈红色之前,它已经开始呈深黄色,然后是桔黄色,最后在胶片上呈红色。这种效果会使画面增色,然而很少会有摄影家,能想起来改变一下实质上是错误的色调。对于要拍摄真实场景的摄影家来说82A浅蓝色滤镜能去掉日出和日落照片中温暖热烈的色调。 

    十、注意保护你的眼睛:当太阳接近地平线时,透过取景器去观察,一般来说是安全的。太阳在空中越高就越亮,这时直接观察太阳就越危险,尤其是用长距镜头观察更是如此。为安全起见可用一段跑光或是冲黑了的胶片(一段35毫米长的小胶片就很理想)把它贴在取景器上,你就能观察太阳并确定最佳构图。 

DC初级摄友必学摄影技巧(转贴)


影的博大与丰采。 

随着数码的不断普及,数码相机(DC)已不再是罕有的物体。而数字化的今天,对人们在原来的拍摄技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初级用户反映:数码相机拍摄出来的图片暗淡,欠缺活力、噪点多、景深浅(特别在微距模式下)、偏色等。但摄影本来就是心灵与光线沟通的桥梁,要掌握传统拍摄技艺并非易事。下面就让笔者为大家简述一下数码相机在拍摄中必需注意的问题,同时也讲述一些拍摄前后的事项。 

1、 浏览说明书   

 很多用户都不喜欢厚而繁琐的产品说明书,一般买数码相机购回后都喜欢自行摸索。当然,在摸索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惊喜,但这会花费的不少时间,而且也不能以最短的时间系统了解你手中的产品的特性;如果看过说明说后再*作的话还可以避免一些错误*作。因此在初接触新品时,应简要先浏览一回厂家为大家用心汇编的说明书,熟悉一下数码相机的基本菜单与功能。以后再有所不明时也可以翻一翻它,会有所收获的。 

2、 合理选用图像格式    

    我们都很清楚,数码照片的质量与象素(分辨率)有关,象素越高图像质量就会越好。而经实际情况的推算,200 万象素的数码相机大约与 1200 dpi  的扫描仪拥有同等的数字影像撷取能力,而 600 万象素的数码相机则可视为与 2400 dpi 的扫瞄器同级。若只是使用一般的平台扫描仪进行相片数字化,那么数码相机只要 200 万 ~ 300 万象素就可轻易地胜过 35 mm 相机了。不过,如果输出 4"x6",约 A6 大小,使用  200-300 万象素足可满足一般人的需求。而若只是用于电脑72 dpi的显示器,要求就更低了,分辨率为1024X768,才约为80万象素,任何一台二百万级别的DC都可以游刃有余。因为数码相机储存空间有限,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分辨率,如:只用于PC的,对于本人的SONY DSC -S75一般使用1280X960;如应用于印刷,一般采用1600X1200;拍生活照时当然用2048X1536。在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压缩标准也采用STANDARD,这可比FINE的压缩标准存多一半的图片呢! 

3、 构图与思考   

 对于摄影有一定了解的用户来说,都清楚明白准确构图的重要性。如:若不是拍摄特写,一般应把主体放在画面的1/3处,同时尽量避开杂乱的背景,从特别的视角来拍摄,尽量捕捉物体的细节与个性,利用一些斜线或曲线的背景构图会让整体画面看上去更为生动。 

    另外,我们要善于运用二维的眼光观察。因为摄影只有二维空间,它通过透视关系(即光和影的造型效果为参照物)来表现空间感,不同于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三维人眼。不过,现时的数码相机绝大部份都有直观LCD取景屏,而且其视野率均在90%以上,有些接近100%,如S75就达99%。可以直截了当地观察到空间感和距离感是否足够,可做出及时的调整。不过一般的数码相机LCD的分辨率都比较低,清晰度一般不能令人满意,但笔都对S75还是挺满意的。可也不能迷信于它,因为在实际上使用中发现:在LCD中显示曝光轻微过度,在电脑的显示器中显示曝光量度刚好。这也是有部份用户总是拍出暗淡图片之因。    

    而且LCD耗电量也一直让"色友"们头痛,因此有不少"色友"在拍摄中还是习惯于使用光学取景器,就考虑到光学取景器的视野率只有80%-90%,而在拍摄近特写还要记得它可是旁轴的呀!当然,想拍出壮观的画面还得闭上一只眼睛,用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搭一个"镜框",把眼前的景象想象成一幅印在书里或挂在墙上的画…… 

4、 不要迷信DC的自动模式 

    首先,和传统相机另一个最大的差别是DC有一个白平衡。这有点类似于传统摄影中的色温,也正是由于初学者没有重视这白平衡,所以才会生产偏色。DC一般都提供有自动、室内、室外、手动四种模式,初学者都信赖AUTO,可往往拍出的图片偏了某一颜色,只要我们细心注意LCD取景窗是可以看出的。当我们刚拍摄到某一实物,该实物一般偏重某一颜色,假如蓝色,这时DC的白平衡会自动偏向于蓝色,再拍摄其它实物时自然也是会偏色的了。这点虽然在LCD中会体现出来,但初学者一般都没发觉。同时,有些模式也不尽完善,如:SONY的DC在室内模式下都有"蓝色综合症"现状,因此我们还是尽可能使用手动白平衡为好。而且,还要密切留意LCD的色彩变化,一发现该白色的不是白色,就得重新对白色的实物取光修正白平衡。另外,有些数码相机也具备了自动包围式白平衡的功能,以便记录准确的色彩信息。 

    其次,光圈、快门的控制。建议若有手动的也应使用手动模式,因为自动模式下通常拍出来的图片暗淡,特别是窗内,噪点也多。因为在室内拍摄时,DC一般会自动提升ISO值,如: SONY DSC-F505V在室内一般达282左右,而感光度与影像质量成反比关系,即选用的等效感光度越高,影像质量越差。这和传统感光材料的特性类似,只是在数码相机上这种特性表现更为明显。因为传统摄影中,我们通过选择不同的感光度胶卷或者通过"提速增感"来改变拍摄时的感光度,但是数码相机就不能这样做,它只能通过提高CCD的灵敏度以及电路的增益来提高CCD的反应速度,即牺牲滤波性能和分辨率指标为代价,这样做就会产生一个信号噪声的问题,并最终在画面上留下痕迹,这一点和传统的高感度胶卷的粗颗粒十分类似。所以在用数码相机拍摄时,若想获得好的成像质量应尽可能地选择低的等效感光度,或直接固定在最小值。 

    再次,DC都有微距模式,而且数码相机的光圈一般较大,达F2.0左右。在自动模式下,相机的程序也倾向于使用较大的光圈以缩短快门时间,防止震动。但摄影常识告诉我们,照相机镜头的收缩一般从最大光圈收缩两级左右拍摄的照片效果最好。尤其是在微距模式下,如: SONY DSC-F707在拍花朵时,只有中间部份清晰细腻,周边的都带轻微的模糊。因此,我们最好使用光圈先决或全手动模式,使用较小的光圈以扩大景深。如果相机没有光圈优先功能,可以试着尽量提高环境亮度,让相机自动选择较小的光圈或者使用闪光灯,图像质量也能有所改善。 
DC初级摄友必学摄影技巧(转贴)
5、正确用光、与光线对话 

    光是摄影的灵魂。因此我们要留心光线的变化,不仅是光的强度,还有光的方向,用心与光线对话。如:落日把晚霞染成红色,象征着浪漫;阴暗的天空呈现出灰色的冷色调,象征着忧郁;树荫中撤下一束阳光,透射出欢乐、愉悦的情绪…… 

    分辨光的强度 

    硬调光通常是由单一光源发出的,比如:太阳、聚光灯、闪光灯或单只灯泡。在这种照明下,被摄体反差较大,细节和质地被突出。你可以运用这种光线获得纪实效果。与此相反,漫射光线产生的光质较软。室内间接的照明,户外的树阴和阴天时都属于这种情况。在这种光线条件下拍摄肖像和静谧的户外风景都是再理想不过的了。 

    讲究用光角度 

    用光的角度不同,被摄体的质感会相应地被强化或削弱,被摄体的形状就会被突出或被淡化。照片的基调是愉快的还是忧郁的,也会因用光的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从相机上方或后方(通常称之为正面光)投射过来的光线会降低被摄体的层次感,原因是正面光不利于营造高光和阴影。较好的选择是让光源偏于一侧,同被摄体成大约45°角的侧光,就可以很好地表现被摄体的形状和细节。 

    当光线从被摄体身后射来,正对着相机时就会产生逆光。拍摄对象在逆光中显得富于戏剧性。在拍摄肖像时,逆光在人物的头发边际产生漂亮的轮廓光。反差大的逆光可以产生剪影的效果。    

    在传统摄影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也不容易掌握的色温问题,在数码相机中已不复存在,因为数码相机可以通过白平衡来调整解决,而无需考虑光源色温与底片的关系了。这又是数码相机的一大优点。    

    而数码相机比起传统感光材料,尤其是新的染料型感光材料,数码相机在曝光宽容度指标上并无优势,所以拍摄时的准确曝光仍是数码相机获得良好影像质量的基本原则。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数码相机对光线的要求更高,在室内拍摄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室内拍摄时若不可外另照明时,就应尽量使用闪光灯。 

6、 几个误区 

    习惯使用UV滤镜 

    对于传统的摄影师,UV镜是必备之一。但由于DC光灵敏度区间向长光波端偏移,就是说对红光及红外光敏感而对蓝紫光(尤其是紫外光)并不敏感。所以在数码相机上加用UV镜将得不到所期望的有利效果,而光学性能不好的UV镜还会对成像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就,UV就不必了。 

    三脚架已是昨日黄花 

    别以为除了专业的摄影师或那些狂热的摄影爱好者,三脚架对于数码相机没有武之地。因为要拍摄清晰的图像,拍照时必须绝对握稳照相机,即使最轻微的抖动都会造成模糊不清的图像,而且对于这种结果我们往往束手无策,无法通过后期制作来消除这种影响。     

    当然,用普通胶卷相机也存在这个问题,但是由于数码相机的光灵敏度低,并需要一系列的电路处理、存在快门延时的毛病,如:S75的快门延时近0.1S,比用快速胶卷的胶卷相机需要更长的曝光时间,在光线较弱时,更是如此。为了稳住相机,拍摄时应尽量夹紧胳膊肘,并应放置到人的最稳定部位--额头上,并轻轻地按下快门。但最好的办法是将相机装在一个三脚架上,或者将它放在一张桌子、柜台或其它不会移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拍摄特写或微距摄影时,使用三脚架会得到更好的拍摄效果。 

    漠视后期处理   

    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数字图像,只有极少数看上去是完美的,事实上,用普通的胶卷相机拍摄也是如此。 当然,数字图像的优势就在于可以进行后期加工,但有人会认为这已失去"保真"的真实含义了。其实它仍是在摄影创作的基础上,经创意构思,运用各种数码技术手段,将摄影素材优化或组合,从而化平淡为神奇的重新创作的艺术作品。    

    只要适当利用图像编辑工具,诸如: PHOTOSHOP等等,你就可以让那些并不出众的照片变得颇具水准。你可以使曝光不足的图像加亮、校正色彩均衡,剪裁掉分散注意力的背景,覆盖住一些小的缺陷(比如反射光造成的热点),甚至将几张照片或图像进行合成(见图)。能够进行照片编辑是用数码相机拍摄的主要优点之一。 

7、知识在运用中体现价值--运用在于实践 

    不一定是"工多艺熟",但要想"艺熟"就必需要"工多",数字摄影也不例外。所以,尽可能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多拍一些照片。拍摄时,注意记录拍摄时所用的相机设置和光线条件,然后研究结果,看看哪种条件下哪种设置最佳。专业摄影师在拍照时对同一图像总要拍摄好几次,每次改变一下拍摄角度或曝光时间等设置,我们也应该这么做。大多数的数码相机都有LCD显示屏,你可以利用它轻松地观察并删除你不喜欢的图像,所以不必担心会因"滥拍"而造成存储量不足,尽管放心地去拍摄多种曝光的图像吧,这样,最终至少会有一张好照片。

Related labels:
source:php.cn
Statement of this Websit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voluntarily contributed by netizens, and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This site does not assume corresponding legal responsibility. If you find any content suspected of plagiarism or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admin@php.cn
Popular Tutorials
More>
Latest Downloads
More>
Web Effects
Website Source Code
Website Materials
Front End Temp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