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猿34岁是一个坎?再谈大龄程序员的出路
Mar 04, 2017 pm 04:37 PM开课通知:php中文网《第10期PHP线上培训班》正在报名中!
这些天有件事在知乎上炒的很火热,那就是传言“华为开始清理34岁以上的的职员”。
为什么是34岁?别问我,因为我也不知道......
下面是华为内部论坛“心声社区”上面当时的聊天记录(现在肯定已经和谐了)
根据后来更多的消息,似乎中国区要清退34+的不是研发工程师,主要是交付人员。
形式也不是直接叫你滚蛋,而是去跟海外服务部门交换今年新毕业的校招员工。
但这些30+的同学基本拖家带口,所以能幸存出去的也不会太多。
更有消息说,研发部门集中还在处理40+的老员工。
但是不管34还是40,华为去年的最新政策是除了领导之外,45岁必须退休。
换句话说就是,干到45岁,还没能财务自由或者具备跳槽竞争力的同学,就比较尴尬了......
一时间大家都开始讨论大龄程序员的出路,php中文网为大家收集了一些有意思的观点。
王晶峰
我觉得前端可以作为一辈子的工作,但是一个互联网软件工程师,应该在工作或者休闲时间中努力学会从产品ui前端(包括安卓和ios)后台数据库管理这全套流程,然后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觉得一个互联网软件工程师成熟的基本条件就是能够完全依赖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网站,然后能够对自己的核心领域有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作为前端来说,如何快速对接UI,采用什么技术框架,后台接口如何统一处理,总而言之,前端领域的一切信手拈来,那么阻碍你将前端作为核心事业的还有什么呢?
前后端分离这种趋势会导致前端工程师的入门门槛大幅度提高,诸位要加油啊哈哈,正在努力学习java,以后java+node+css,然后学学设计,感觉人生就充满愉悦感了。
侠小然
程序员是可以做一辈子的,与前端无关。
语言有通性,技术有通性,会一样学其它的都很容易。
程序是为了解决需求的,所以有什么需求就去学什么语言做什么产品就好了。
缪斯的情人
他们曾经说程序猿25岁是个坎,可后来发现25岁后我还是干得好好的;他们又说程序猿30岁是个坎,可现在30岁程序猿正是公司的技术骨干力量;后来他们又说程序猿35岁是个坎,35岁的技术人经历过踏踏实实做技术的时代,而今的技术沉淀可以说比新生力量吃过的盐多。说这些话的人大都不是这个行业的,就像我们经常说明星也不过是吃青春饭的一样。是的,不靠脑子和实力的话,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吃青春饭的…
前端能否作为一辈子的岗位?答案是不能。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了。端上的东西都是会被替代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曾经觉得PC不会被取代,可现在移动端又风生水起,未来是什么样你无法想象,所以不要给自己加个局限性。带着脚链,没法起舞的…
40岁程序猿去哪了?我见过几个大都是对技术仍有执念的,或者去朋友的公司做个技术顾问,或者为自己的兴趣写写代码,当然也有改行的,但都不会混的太差。
匿名
这让我想到上周有三个五六十岁的老人从上海来广州拜访我们公司,算是大陆老牌的程序猿吧。说很想了解后端云服务,让我们跟他们讲讲。实实在在的可爱,你说60岁是个坎吗?
其实,35岁,是青春的结束中年的起始,肩负了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对事业和家庭的责任而负重前行,每一位工程师在人生分水岭选择了不同的轨道,而谁又知这抉择的背后经历了多少辗转、焦虑、迷茫和舍弃?尤其在我们电子行业!
电子行业从来都是英雄辈出
大名鼎鼎的周立功单片机创始人周立功,凭深厚的技术功底、非凡的商业成就,在行业里众多拥趸,深受青年工程师的追捧。16年底发烧友举办的IOT大会,周立功先生现场演讲,上千名参会人员的热情丝毫不亚于追星族。
年少成名的大疆无人机创始人汪滔,他的创业史简直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毕业后创建大疆无人机,获数百亿身家,跻身胡润富豪榜,为同期80后青年创业家中最为瞩目的一位。
而大多数普通的工程师们,并没有这种一飞冲天的机遇。芸芸众生,朝心中理想前进的每一个台阶都需竭尽心力。
35岁,做技术管理类岗位占最大比例
从数据看,35岁从事技术管理类岗位的比例最大,从事普通工程师的比例其次,仍在技术领域的两项合计占60%。
从技术领域转业务领域,创业、转行业都是比较少的,各占10%左右;而有17%的人转了销售支持、市场等领域。
仍然从事技术领域的,大都在做底层研发领域,如嵌入式、电源等;转市场类的多是目前比较热门的消费应用,如机器人、智能家居等等。
创业是条不归路,不下战场才可能赢
@L总,现经营一家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公司,工作8年,创业4年,2016年获一轮新的融资。
我非常感谢我的第一家公司。从某著名科技类大学毕业进了H公司做工程师,报销报道的火车票,培训期管吃管住。上班后住公司旁的宿舍,和一帮同事没日没夜的加班,有激情有干劲。在公司干了8年,从工程师到项目经理、小部门Leader,打下了技术管理基础。
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真的开始创业,还是比想象中难太多。找人?找客户?找投资?都是拦路虎。但这些都不算难,难的是找方向。很多人都喜欢谈战略,描绘战略是在选项里选出来的,纯粹是扯淡。刚开始根本不知道前面是不是有路,是硬闯出来的。创业是一件非常孤独的事情,内心的恐惧是无法对别人说的,谁都不行。
找不到出路,像被一张巨大的、黑色的网给罩住,无力挣扎。最严重的时候,连续半年失眠,濒临崩溃。
现在回想,仍然有些后怕。进入人工智能这个领域太早,不留神就变成先烈。2014年大众创业,资本市场火了,而15年马上又迎来了资本寒冬。人工智能刚刚成为热点,到资本寒冬时哀鸿遍野。
我们在资本热的时候快速拿了钱,将业务转型为企业提供服务,才惊险的活了下来。没拿到钱之前,押上了自己所有的积蓄,抵押了房产。如果不成功怎么办?想跳楼的心思也有过。
后悔创业吗?不后悔。但如果能重来,会选个容易起步的事情,脚踏实地,不要一下子挑战太难的事。
能让自己坚持下去的动力是什么?责任。因为欲望而创业,根本坚持不下去。对家庭、团队、自己负责。如果没想明白创业是责任,创业就是受委屈,就别创业了。创业是条不归路,要想赢,就要一直在战场上。
对年轻人的建议?别把自己想的太聪明,创业只能做自己非常熟的领域;还有合伙人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能力互补、互相信任的合伙人团队,成功几乎不可能。
人生是一个无限游戏,勇气是通行证
背景:@Leo,技术研发10年,现在以写书、培训为主
我喜欢向别人推荐一本书,作者是一位哲学家,中文译名叫《有限和无限的游戏》,看英文版更容易看懂,Finite and infinite games。
这本书说,游戏有两种:一种是以结束为目的,是有限的游戏,比如篮球。而人生呢?是一个无限游戏,每一个起点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解决一个新的问题,创造一个新的价值,实现自我的成长。
我做了几年技术研发后就开始迷茫,不想周而复始的做技术研发,但害怕脱离专业,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常常泡在BBS上,和别人瞎聊。
混沌了几年,下定决心要改变。没有开公司的魄力,觉得自己写东西还行,开始在论坛里写原创文章,慢慢积累了一些粉丝。有朋友推荐出版社给我约稿出书,吓了一跳,又惊又喜。
写书的过程极其痛苦。很渴望做成,害怕失去这个机会,但脑子里的东西感觉被掏空,写出来的东西自己不满意。过度的患得患失让我数次绝望的想要放弃。
丧失勇气的时候,看了很多次《阿甘正传》,爱上了长跑。鼓起勇气,以决绝的态度把书写完,居然效果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好。之后尝试录视频,做培训,也有了一定的收入。
既然人生是一个无限游戏过程,那么就去享受它。有勇气去挑战自己,才能看到不同的风景,体会不同的人生。
只懂技术,不是一个合格的CTO
背景:@jason,一家创业公司CTO,从事技术研发4年,从事技术管理超过10年。
我分别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公司。硕士毕业进了知名国企Z公司做研发。公司有很多技术高手,工作流程和计划很严谨,打下了技术基础。但我离市场、用户很远,只考虑技术实现,像实验室里的科学家。
后被挖到一个著名的互联网做硬件的公司,对我带来的冲击和触动特别大。
需求可以很快被更改,一个用户的意见能改需求。很不理解这种方式,和产品部的矛盾很深,认为他们不尊重技术,抵触情绪大。
公司安排我们去接触用户,这个看起来很Low,很浪费时间的事情,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仿佛被打开了一扇窗。我听到了完全不同的视角的声音,触动了我。慢慢地与产品部磨合越来越好,能产生共鸣。当努力为用户解决了问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现在找到一个机会,和同学一起创业。我仍然做喜欢和擅长的技术管理领域,但会深度产与产品战略规划。
对年轻人的建议,首先是热爱自己的专业,持续学习。其次,一定要去了解用户的需求,这最是一个公司存在的价值。
从技术转业务,最难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态
背景:@Devin,毕业后进了某国际一线半导体巨头,从事8年技术研发,现转销售。
我毕业后进入某半导体著名外企,正好赶上了外企最风光的时代。体制内竞争激烈机制僵化,民营企业良莠不齐优秀的企业少。外企的薪水高,管理体系规范,薪水是同学的2-3倍,风光无限。
工作强度很大,公司不断的补充新鲜血液,高强度的工作和激烈的竞争,干了7年,常常处在紧绷状态,非常疲惫,不堪重负。
08年后,外企的竞争优势开始减弱。从外企跳槽到一民营企业上班,巨大的管理体制上的差异难以忍受。
迫于养家糊口的压力,无奈之下,回到外企转业务做销售。
有技术功底,业务上手容易,难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态。从一个内向腼腆的工程师变成一个热情洋溢的销售,其间的困难比攻克一个技术难题困难数倍,每次见完客户后手心全是汗。
我按照技术人员的逻辑习惯,把客户分成很多类,制定一个严格的执行程序,强迫自己定期主动联络客户,渐渐地能跟客户自如的沟通,业务上了正轨。
我很看好人工智能、物联网在中国的机会,希望进入这个领域发展不错的公司。如果可以重来,我不会在外企呆太长时间,特别习惯某一个体制,是很可怕的。
我只爱做技术,是不求上进吗?
背景:@Gary,毕业到一直做技术,经历3家公司,目前是资深工程师,做技术15年。
我从小就很喜欢电子专业,如愿考入哈工大。喜欢动手DIY,读大学时用一个月时间,做了一个漂亮的音乐盒送给女朋友,她爱不释手。
毕业后就一直做技术,工作稳定,但工资增长速度慢,没赶上深圳飞速增长的房价。只靠音乐盒已经不能哄女朋友开心了,她想要的东西还有很多。
一段痛苦的失恋,离开了让人伤心的深圳。我渴望一辈子做技术,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觉得到了30多岁就要转型。我的梦想是成为像硅谷的一些公司,那些做了一辈子技术,受人尊敬,成就超过CEO的技术大牛。但是在国内,目前很难。
我们的工程师文化并没有形成,30岁的工程师都很焦虑,急于转型,把赚更多的钱当成首要目标。
我很幸运,现在生活在一个内陆城市,生活压力没那么大。有一个通情达理的妻子,让我做自己喜欢的技术岗位。我也渴望给家里人更好的生活,在闲暇时间和朋友筹备做一些项目。
我会一直做技术,我很热爱它。
结语:我们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狄更斯的这句经典名言放在一个变化很快、激烈烈竞争的时代总是尤为适合。
2014年中国政府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了整个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业基因。而在2014年同年,政府提出大基金计划,筹集近1400亿人民币来发展半导体行业,使半导体行业变得炙手可热。
而全球半导体行业增速变缓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摩尔定律带来的前几十年的快速增长的格局被打破,兼并整合成了主旋律。2015年是国际半导体行业的并购元年,并购交易总规模达到1200亿美元;2016年的并购交易更为激进。
从国内的生存环境来看,一线城市的房价一路高歌,GDP的增长速度创历史新低。
在这样一个充满变化、机遇、挑战、竞争的时代,我们每个人仿佛都被卷入历史的滚滚洪流,很难独善其身。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无论万物如何变迁,始终走在自己的轨道上,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欣赏自己看到的风景,便是无悔的青春和人生。
相关文章:

Artikel Panas

Alat panas Tag

Artikel Panas

Tag artikel panas

Notepad++7.3.1
Editor kod yang mudah digunakan dan percuma

SublimeText3 versi Cina
Versi Cina, sangat mudah digunakan

Hantar Studio 13.0.1
Persekitaran pembangunan bersepadu PHP yang berkuasa

Dreamweaver CS6
Alat pembangunan web visual

SublimeText3 versi Mac
Perisian penyuntingan kod peringkat Tuhan (SublimeText3)

Topik panas

Pengaturcara AI manakah yang terbaik? Terokai potensi Devin, Tongyi Lingma dan ejen SWE

Mendedahkan daya tarikan bahasa C: Mendedahkan potensi pengaturcara

Jana wang dengan mengambil pekerjaan swasta! Senarai lengkap platform pengambilan pesanan untuk pengaturcara pada tahun 2023!

520 cara eksklusif pengaturcara untuk meluahkan perasaan romantis! Tidak boleh menolak!

Analisis ringkas tentang cara memuat turun dan memasang versi sejarah VSCode

Senarai emulator terminal Windows 11 terbaik pada tahun 2022: 15 cadangan terat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