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mah > hujung hadapan web > html tutorial > web前端教程之CSS 布局实例

web前端教程之CSS 布局实例

零下一度
Lepaskan: 2017-06-24 14:01:13
asal
1778 orang telah melayarinya
 

CSS布局

布局是CSS中一个重要部分,本文总结了CSS布局中的常用技巧,包括常用的水平居中、垂直居中方法,以及单列布局、多列布局的多种实现方式(包括传统的盒模型布局和比较新的flex布局实现),希望能给需要的小伙伴带来一些帮助。

目录

1.常用居中方法:水平居中,垂直居中,

2.单列布局

3.二列&三列布局:float+margin,position+margin,圣杯布局(float+负margin),双飞翼布局(float+负margin),flex布局

如果你想学习交流html5css3等web前端技术,想多了解一些前端方面的内容,可以加入我们的QQ学习群:27062964,一起学习交流,提升自己,有学习资料和源码分享。或者点击链接直接加入QQ群:

 

总结

1.常用居中方法

居中在布局中很常见,我们假设DOM文档结构如下,子元素要在父元素中居中:

 

 

水平居中

子元素为行内元素还是块状元素,宽度一定还是宽度未定,采取的布局方案不同。下面进行分析:

行内元素:对父元素设置text-align:center;

定宽块状元素: 设置左右margin值为auto;

不定宽块状元素: 设置子元素为display:inline,然后在父元素上设置text-align:center;

通用方案: flex布局,对父元素设置display:flex;justify-content:center;

垂直居中

垂直居中对于子元素是单行内联文本、多行内联文本以及块状元素采用的方案是不同的。

父元素一定,子元素为单行内联文本:设置父元素的height等于行高line-height

父元素一定,子元素为多行内联文本:设置父元素的display:table-cell或inline-block,再设置vertical-align:middle;

块状元素:设置子元素position:fixed(absolute),然后设置margin:auto;

通用方案: flex布局,给父元素设置{display:flex; align-items:center;}。

 

2.单列布局

特征:定宽、水平居中

常见的单列布局有两种:

一种是header、content、footer宽度都相同,其一般不会占满浏览器的最宽宽度,但当浏览器宽度缩小低于其最大宽度时,宽度会自适应。

一种是header、footer宽度为浏览器宽度,但content以及header和footer里的内容却不会占满浏览器宽度。

对于第一种,对header、content、footer统一设置width或max-width,并通过margin:auto实现居中。

DOM文档:

 

CSS清单:

 

对于第二种,header、footer的内容宽度为100%,但header、footer的内容区以及content统一设置max-width,并通过margin:auto实现居中。

DOM文档:

 

CSS清单:

 

 

3. 二列&三列布局

 

二列布局的特征是侧栏固定宽度,主栏自适应宽度。三列布局的特征是两侧两列固定宽度,中间列自适应宽度。

之所以将二列布局和三列布局写在一起,是因为二列布局可以看做去掉一个侧栏的三列布局,其布局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传统的实现方法,主要讨论上图中前三种布局,经典的带有侧栏的二栏布局以及带有左右侧栏的三栏布局,对于flex布局,实现了上图的五种布局。

a. float+margin

原理说明:设置两个侧栏分别向左向右浮动,中间列通过外边距给两个侧栏腾出空间,中间列的宽度根据浏览器窗口自适应。

DOM文档:

 

布局步骤:

对两边侧栏分别设置宽度,并对左侧栏添加左浮动,对右侧栏添加有浮动。

对主面板设置左右外边距,margin-left的值为左侧栏的宽度,margin-right的值为右侧栏的宽度。

CSS清单:

 

一些说明:

* 注意DOM文档的书写顺序,先写两侧栏,再写主面板,更换后则侧栏会被挤到下一列(圣杯布局和双飞翼布局都会用到)。* 这种布局方式比较简单明了,但缺点是渲染时先渲染了侧边栏,而不是比较重要的主面板。

二列的实现方法

如果是左边带有侧栏的二栏布局,则去掉右侧栏,不要设置主面板的margin-right值,其他操作相同。反之亦然。

b. position+margin

原理说明:通过绝对定位将两个侧栏固定,同样通过外边距给两个侧栏腾出空间,中间列自适应。

DOM文档:

 

布局步骤:

对两边侧栏分别设置宽度,设置定位方式为绝对定位。

设置两侧栏的top值都为0,设置左侧栏的left值为0, 右侧栏的right值为0。

对主面板设置左右外边距,margin-left的值为左侧栏的宽度,margin-right的值为右侧栏的宽度。

CSS清单:

 

一些说明:

与上一种方法相比,本种方法是通过定位来实现侧栏的位置固定。

如果中间栏含有最小宽度限制,或是含有宽度的内部元素,则浏览器窗口小到一定程度,主面板与侧栏会发生重叠。

二列的实现方法

如果是左边带有侧栏的二栏布局,则去掉右侧栏,不要设置主面板的margin-right值,其他操作相同。反之亦然。

c. 圣杯布局(float + 负margin + padding + position)

原理说明:

主面板设置宽度为100%,主面板与两个侧栏都设置浮动,常见为左浮动,这时两个侧栏会被主面板挤下去。通过负边距将浮动的侧栏拉上来,左侧栏的负边距为100%,刚好是窗口的宽度,因此会从主面板下面的左边跑到与主面板对齐的左边,右侧栏此时浮动在主面板下面的左边,设置负边距为负的自身宽度刚好浮动到主面板对齐的右边。为了避免侧栏遮挡主面板内容,在外层设置左右padding值为左右侧栏的宽度,给侧栏腾出空间,此时主面板的宽度减小。由于侧栏的负margin都是相对主面板的,两个侧栏并不会像我们理想中的停靠在左右两边,而是跟着缩小的主面板一起向中间靠拢。此时使用相对布局,调整两个侧栏到相应的位置。

DOM文档:

 

 

 

 

布局步骤:

三者都设置向左浮动。

设置main宽度为100%,设置两侧栏的宽度。

设置 负边距,sub设置负左边距为100%,extra设置负左边距为负的自身宽度。

设置main的padding值给左右两个子面板留出空间。

设置两个子面板为相对定位,sub的left值为负的sub宽度,extra的right值为负的extra宽度。

CSS清单:

 

一些说明

DOM元素的书写顺序不得更改。

当面板的main内容部分比两边的子面板宽度小的时候,布局就会乱掉。可以通过设置main的min-width属性或使用双飞翼布局避免问题。

二列的实现方法

如果是左边带有侧栏的二栏布局,则去掉右侧栏,不要设置主面板的padding-right值,其他操作相同。反之亦然。

d. 双飞翼布局(float + 负margin + margin)

原理说明:

双飞翼布局和圣杯布局的思想有些相似,都利用了浮动和负边距,但双飞翼布局在圣杯布局上做了改进,在main元素上加了一层div, 并设置margin,由于两侧栏的负边距都是相对于main-wrap而言,main的margin值变化便不会影响两个侧栏,因此省掉了对两侧栏设置相对布局的步骤。

DOM文档:

 

 

 

布局步骤:

三者都设置向左浮动。

设置main-wrap宽度为100%,设置两个侧栏的宽度。

设置 负边距,sub设置负左边距为100%,extra设置负左边距为负的自身宽度。

设置main的margin值给左右两个子面板留出空间。

CSS清单:

 

一些说明

圣杯采用的是padding,而双飞翼采用的margin,解决了圣杯布局main的最小宽度不能小于左侧栏的缺点。

双飞翼布局不用设置相对布局,以及对应的left和right值。

通过引入相对布局,可以实现三栏布局的各种组合,例如对右侧栏设置position: relative; left: 190px;,可以实现sub+extra+main的布局。

二列的实现方法

如果是左边带有侧栏的二栏布局,则去掉右侧栏,不要设置main-wrap的margin-right值,其他操作相同。反之亦然。

以下是五种布局的flex布局代码:

DOM文档:

 

CSS清单

 

与之前所讲的几种传统布局方案相比,flex布局的代码可谓异常简洁,而且非常通用,利用简单的三行CSS即实现了常见的五种布局。

 

总结

传统的布局方法基于盒状模型,依赖display属性 +position属性 +float属性,逻辑相对复杂,对于实现一些特殊效果,例如垂直居中,尤其复杂繁琐。而flex布局中的flex容器可以根据实际可用空间动态调整子元素的宽高比和顺序,使元素能够尽可能地利用可用空间,同时也能通过缩小来避免超出。flex布局提供了一套简便、完整、响应式的布局方案。

Atas ialah kandungan terperinci web前端教程之CSS 布局实例. Untuk maklumat lanjut, sila ikut artikel berkaitan lain di laman web China PHP!

Kenyataan Laman Web ini
Kandungan artikel ini disumbangkan secara sukarela oleh netizen, dan hak cipta adalah milik pengarang asal. Laman web ini tidak memikul tanggungjawab undang-undang yang sepadan. Jika anda menemui sebarang kandungan yang disyaki plagiarisme atau pelanggaran, sila hubungi admin@php.cn
Tutorial Popular
Lagi>
Muat turun terkini
Lagi>
kesan web
Kod sumber laman web
Bahan laman web
Templat hujung had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