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家介绍一个php sphinx的简单例子,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
批量查询(或多查询)使searchd能够进行可能的内部优化,并且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减少网络连接和进程创建方面的开销。相对于单独的查询,批量查询不会引入任何额外的开销。因此当您的Web页运行几个不同的查询时,一定要考虑使用批量查询。
例如,多次运行同一个全文查询,但使用不同的排序或分组设置,这会使searchd仅运行一次开销昂贵的全文检索和相关度计算,然后在此基础上产生多个分组结果。
有时不仅需要简单地显示搜索结果,而且要显示一些与类别相关的计数信息,例如按制造商分组后的产品数目,此时批量查询会节约大量的开销。 若无批量查询,您会必须将这些本质上几乎相同的查询运行多次并取回相同的匹配项,最后产生不同的结果集。若使用批量查询,您只须将这些查询简单地组成一个 批量查询,Sphinx会在内部优化掉这些冗余的全文搜索。
AddQuery()在内部存储全部当前设置状态以及查询,您也可在后续的AddQuery()调用中改变设置。早先加入的查询不会被影响,实际上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改变它们。
用上述代码,第一个查询会在“documents”索引上查询“hello world”并将结果按相关度排序,第二个查询会在“products”索引上查询“ipod”并将结果按价格排序,第三个查询在“books”索引上搜 索“harry potter”,结果仍按价格排序。注意,第二个SetSortMode()调用并不会影响第一个查询(因为它已经被添加了),但后面的两个查询都会受影响。
此外,在AddQuery()之前设置的任何过滤,都会被后续查询继续使用。因此,如果在第一个查询前使用SetFilter(),则通过 AddQuery()执行的第二个查询(以及随后的批量查询)都会应用同样的过滤,除非你先调用ResetFilters()来清除过滤规则。同时,你还 可以随时加入新的过滤规则。
AddQuery()并不修改当前状态。也就是说,已有的全部排序、过滤和分组设置都不会因这个调用而发生改变,因此后续的查询很容易地复用现有设置。
AddQuery()返回RunQueries()结果返回的数组中的一个下标。它是一个从0开始的递增整数,即,第一次调用返回0,第二次返回1,以此类推。这个方便的特性使你在需要这些下标的时候不用手工记录它们。
相关推荐:
Atas ialah kandungan terperinci php sphinx的简单实例. Untuk maklumat lanjut, sila ikut artikel berkaitan lain di laman web China 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