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IoC(Inversion of Control)?
RT,如何理解IoC(Inversion of Control)?如果能写个demo解释最好了。
回复内容:
RT,如何理解IoC(Inversion of Control)?如果能写个demo解释最好了。
我试着搜了一下,中文资料基本都把IoC(控制翻转)和DI(依赖注入)混为一谈,就连StackOverflow上的第一位答案也犯了同样的问题(幸好下面有高票的反对评论,否则我的世界观都快坏掉了)
控制翻转是代码复用的一种模式(注意不是设计模式)
一般(非IoC)的复用,通常是用户代码调用组件(任意形式的被复用的代码,本答案中统称为组件)。也就是用户代码解决“Why it works, What to do”,组件解决“How to do”,逻辑的入口是用户代码,
而控制翻转则是组件来调用用户代码,也就是组件解决“Why it works, When to do”,用户代码解决“What to do”,逻辑的入口是组件
下面是除了DI之外的控制翻转的例子
- 接口/虚函数 组件调用接口/虚函数,具体由用户代码实现
- 发布订阅(事件)模式 组件触发事件,用户代码订阅事件
- 回调 用户代码写回调,组件来调用
- 几乎所有能被称之为框架的东西 用户代码在规定的地方实现具体业务逻辑,剩下的框架负责
Don't call me, I will call you
正常流程
你去图书馆借书,但是没有。
于是你回家了。
然后你每个天去一趟图书馆,看你的书到了没有。
如果还没有,那么你回家,继续等……
第二天,再去看,……
一直到有了这本书。
Ioc
你去图书馆借书,但是没有。
于是你登记了一下,就回家了。
回到家,刷刷微博,刷刷sf,撸撸代码。
等书到了,管理员通知你。
你去拿书。
Don't call me, I will call you
IoC就是让框架为我们创建些东西。
<code>App::bind('sms', function () { // Create a new SMS component. $sms = new SMSClient; $sms->setUsername('shauna'); $sms->setPassword('1_5t341_c4t5!'); // Return the created SMS component. return $sms; }); </code>
据Clouser function特征,上面代的代码不会创建$sms对象。
$app->make('sms')的时候,$sms对象才被创建。所谓的反转大概就是按需创建吧。用的时候才触发创建,不是创建好了等着用。
因为程序员本身是农民工的一种,但是又想装的高大上一些,用以自赏,所以创建了这个很NB的术语,装的好像搞原子弹的。不用太在意。
本质是面向抽象编程,IOC描述的是特性,DI描述的具体实现方式,两者有共通的地方。可以这么理解:用DI实现具备IOC特性的框架,最终体现面向抽象编程的理念,增强系统的可扩性。
常见的“多态”就是面向抽象编程,比如:
<code>Person person = new Male(); person.say(); person.run(); person.eat(); </code>
现在要把person指定为Female,则只需替换第一行即可:
<code>Person person = new Female(); </code>
改动已经很少了,但仍可以做得更彻底一点:可不可以不更改现有代码就完成切换呢?答案就是"DI"。
撇开Spring不谈,咱们自己也完全可以实现一套最简化的类似功能:
<code>Person person = SpringLike.getBeanFromConfig('person'); </code>
这行代码的意思就是,Person的实例是根据配置文件产生的,比如:
<code>person=com.xx.Male </code>
具体原理不赘述,大家耳熟能详。
回到上面那个问题,现在要把功能切换到Female,则只需更改配置文件即可:
<code>person=com.xx.Female </code>
将控制权进一步转移到配置文件,因而修改不涉及业务逻辑代码。
可以看出,“DI”是用更彻底的方式使用多态,在面向抽象编程这方面走得更远。"IOC"是面向抽象编程所体现出来的一个特性,本身和“DI”不冲突。
通俗的说,一个项目由各个类组成。一个类在一个项目会被很多地方使用。
如果按照传统的写法就是每个用的地方都需要
new Class()
如果参数很复杂,每个地方都需要new Class(param1, param2, param3, ..)
此时每次修改类的构造函数, 那么每个地方需要跟着修改。工作量大,耦合度高。
但是可以把需要使用的类,初始化一次,放到一个容器中保存起来,其他需要使用的地方,
只需要调用容器的方法Container->getClassINeed()
那么,使用这个类和生成这个类通过中间的容器分开了。
示例可以看Phalcon
框架,文档里给的例子,教你一步步搭建自己的容器
一些管理对象生成的设计模式,本身也算一种容器的实现, 例如常见的工厂模式
举个例子,有一天,你去庆丰包子铺吃包子,进门后你首先需要找到点餐台在哪,然后告诉服务员你要什么,然后去领餐口领包子。这是以你为主的流程,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下,但如果你不主动,就没有包子吃。
第二天,你去另一家高大上包子铺吃包子,这里,你只要坐下来说一句我要吃包子,就有服务员给你把包子端上来。这是以餐厅为主的流程,你不需要知道去哪点餐,去哪领包子。
如果把第一个流程作为“正”的话,那第二个流程就是“反”过来了。这就是所谓的IoC。不过,这个名字起的不太容易理解,因为正、反的概念是相对的,你也可以说第二个流程是正的。
把这个概念应用到GUI编程上,就是顺序执行和事件处理的区别。本来是你自己写的程序按顺序执行,例如第一步输入用户名,第二部输入密码,然后执行登录操作。使用了Windows或者其他图形界面框架后,就是由框架来负责运行你的程序,并且在用户输入了内容之后通知你的程序,你再去做处理。相对于顺序执行,事件驱动就是IoC的一种表现形式。
把这个概念应用到依赖管理上,假设你的程序需要引用另一个对象,本来你是需要在代码里创建这个对象,应用IoC模式后,你的程序不再去主动创建第三方对象,而是运行在一个容器或者框架里,例如Spring,然后等着Spring把你需要的对象创建好传递进来。这就是依赖注入(DI),IoC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由于三言两语说不清楚,我写了一篇文章在这里,http://segmentfault.com/blog/zhaoyi/1190000002411255
建议看看spring框架的原理,就是依赖注册
正常的写法,都是上层调用底层封装好的方法,由底层提供接口,所谓的控制反转指的是,底层的执行逻辑可以由上层来决定,写的是什么,底层就执行什么,它的好处在于灵活、易扩展,就像@bigxu 写的代码一样。
顧名思義吧,你寫出的程式是在操縱些什麼,比如說,給一些數據搬家,但是怎麼來指揮你的程式開始操控它要操控的對象呢?那麼你有要寫一些程式來做指(調)揮(用)你的程式,你定義一個規則,或者遵循一套規則,以便讓人來操控自身,其實這就是控制反轉,即,你是要把控制權交給別人的,仔細想想,其實這種反轉無處不在,更重要的是,怎麼讓別人來調用你的程式?需要約定接口,所以IoC也引導你更多的從面向接口方面考慮編程問題
IoC,控制反转,把对XX的控制交给别人。
spring的DI就是你把new对象的工作交给spring。
参考Spring Ioc容器
推荐阅读的文章
Inversion of Control Containers and the Dependency Injection pattern
InversionOfControl
自己动手写一个IoC工具
ioc 通俗一点的说,你把他想成一个大工厂,你问他要什么object,他就给你什么object,就是这么简单
他就像一个全局变量,在每个object里面的都可以访问到
你问他要什么object,他就给你什么object
ioc主要作用是用来解析类的实例,为什么要解析?而不是直接获得?因为类有其他类的依赖关系。ioc容器可以把多层级的依赖关系全部解析出来。
如果你看的是Laravel框架,可以看看:Service Container(IOC容器)
依赖注入和控制反转都是为了达到相同的解耦效果,Ioc确实不够开门见山,因此业界称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最终软件界的泰斗级人物Martin Fowler提出了DI的概念用以替代Ioc,即让调用类对某一接口实现类的依赖关系都第三方(容器或协作类)注入,以移除调用类对某一接口实现类的依赖。
依赖注入是控制反转的一种实现方式。

熱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慧驅動的應用程序,用於創建逼真的裸體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用於從照片中去除衣服的線上人工智慧工具。

Undress AI Tool
免費脫衣圖片

Clothoff.io
AI脫衣器

Video Face Swap
使用我們完全免費的人工智慧換臉工具,輕鬆在任何影片中換臉!

熱門文章

熱工具

記事本++7.3.1
好用且免費的程式碼編輯器

SublimeText3漢化版
中文版,非常好用

禪工作室 13.0.1
強大的PHP整合開發環境

Dreamweaver CS6
視覺化網頁開發工具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級程式碼編輯軟體(SublimeText3)

Python和JavaScript在開發環境上的選擇都很重要。 1)Python的開發環境包括PyCharm、JupyterNotebook和Anaconda,適合數據科學和快速原型開發。 2)JavaScript的開發環境包括Node.js、VSCode和Webpack,適用於前端和後端開發。根據項目需求選擇合適的工具可以提高開發效率和項目成功率。

多次調用session_start()會導致警告信息和可能的數據覆蓋。 1)PHP會發出警告,提示session已啟動。 2)可能導致session數據意外覆蓋。 3)使用session_status()檢查session狀態,避免重複調用。

AI可以幫助優化Composer的使用,具體方法包括:1.依賴管理優化:AI分析依賴關係,建議最佳版本組合,減少衝突。 2.自動化代碼生成:AI生成符合最佳實踐的composer.json文件。 3.代碼質量提升:AI檢測潛在問題,提供優化建議,提高代碼質量。這些方法通過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實現,幫助開發者提高效率和代碼質量。

Java的平台獨立性是指編寫的代碼可以在任何安裝了JVM的平台上運行,無需修改。 1)Java源代碼編譯成字節碼,2)字節碼由JVM解釋執行,3)JVM提供內存管理和垃圾回收功能,確保程序在不同操作系統上運行。

Python和JavaScript的未來趨勢包括:1.Python將鞏固在科學計算和AI領域的地位,2.JavaScript將推動Web技術發展,3.跨平台開發將成為熱門,4.性能優化將是重點。兩者都將繼續在各自領域擴展應用場景,並在性能上有更多突破。

session_start()iscucialinphpformanagingusersessions.1)ItInitiateSanewsessionifnoneexists,2)resumesanexistingsessions,and3)setsasesessionCookieforContinuityActinuityAccontinuityAcconActInityAcconActInityAcconAccRequests,EnablingApplicationsApplicationsLikeUseAppericationLikeUseAthenticationalticationaltication and PersersonalizedContentent。

交易所內置量化工具包括:1. Binance(幣安):提供Binance Futures量化模塊,低手續費,支持AI輔助交易。 2. OKX(歐易):支持多賬戶管理和智能訂單路由,提供機構級風控。獨立量化策略平台有:3. 3Commas:拖拽式策略生成器,適用於多平台對沖套利。 4. Quadency:專業級算法策略庫,支持自定義風險閾值。 5. Pionex:內置16 預設策略,低交易手續費。垂直領域工具包括:6. Cryptohopper:雲端量化平台,支持150 技術指標。 7. Bitsgap:

HTML5帶來了五個關鍵改進:1.語義化標籤提升了代碼清晰度和SEO效果;2.多媒體支持簡化了視頻和音頻嵌入;3.表單增強簡化了驗證;4.離線與本地存儲提高了用戶體驗;5.畫布與圖形功能增強了網頁的可視化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