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Attribute()方法
至此,我們已經向大家介紹了兩種檢索特定元素節點的方法:一種是使用getElementById()方法,另一種是使用getElementsByTagName()方法。在找到那個元素後,我們就可以利用getAttribute()方法把它的各種屬性的值查詢出來。
getAttribute()方法是一個函數。它只有一個參數-你打算查詢的屬性的名字:
object.getAttribute(attribute)
不過,getAttribute()方法不能透過document物件調用,這與我們先前介紹過的其他方法不同。我們只能透過一個元素節點物件來呼叫它。
例如,你可以把它與getElementsByTagName()方法結合起來,去查詢每個
元素的title屬性,如下所示:
var text=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p") for (var i=0;i<text.length;i++) { alert(text[i].getAttribute("title")); }
如果把上面這段程式碼插入到前面給出的「購物清單」範例文件的末尾,並在網頁瀏覽器裡重新載入這個頁面,螢幕上將彈出一個顯示著文字訊息「a gentle reminder」的alter對話框。
在「購物清單」文件裡只有一個帶有title屬性的
元素。假如這份文件還有一個或更多個不帶title屬性的
元素,則對應的getAttribute("title")呼叫將會傳回null。 null是JavaScript語言中的空值,其意義是「你說的這個東西不存在」。如果你們想親自驗證一下這件事,請先把下面這段文字插入到「購物清單」文件中的現有文字段落之後:
This is just test
var ts=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li"); for (var i=0; i<ts.length;i++) {text=ts[i].getAttribute("title"); if(text!=null) { alert(text) } }
現在,如果重新載入這個頁面,你們只會看到一個顯示著「a gentle reminder」訊息的alter對話框,如下所示。
我們甚至可以把這段程式碼縮得更短。當檢查某項資料是否是null值時,我們其實是在檢查它是否存在。這種檢查可以簡化為直接把被檢查的資料用做if語句的條件。 if (something)與if (something != null)完全等價,但前者顯然較為簡明。此時,若something存在,則if語句的條件將為真;若something不存在,則if語句的條件將為假。
具體到這個例子,只要我們把if (title_text != null)換成if (title_text),我們就可以得到更簡潔的程式碼。此外,為了進一步增加程式碼的可讀性,我們也可以趁此機會把alter語句與if語句寫在同一行上,這可以讓它們更接近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英文句子:
var ts=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li"); for (var i=0; i<ts.length;i++) {text=ts[i].getAttribute("title"); if(text) alert(text) }
3.4.2 setAttribute()方法
我們先前介紹給大家的所有方法都只能用來檢索資訊。 setAttribute()方法與它們有一個本質上的差異:它允許我們對屬性節點的值做出修改。
類似於getAttribute()方法,setAttribute()方法也是一個只能透過元素節點物件呼叫的函數,但setAttribute()方法需要我們向它傳遞兩個參數:
obiect.setAttribute(attribute,value)
在下面的例子裡,第一條語句將把id屬性值是purchase的元素檢索出來,第二條語句將把這個元素的title屬性值設為a list of goods:
var shopping=document.getElementById("purchases") shopping.setAttribute("title","a list of goods")
我們可以利用getAttribute()方法來證明這個元素的title屬性值確實發生了變化:
var shopping=document.getElementById("purchases"); alert(shopping.getAttribute("title")); shopping.setAttribute("title","a list of goods"); alert(shopping.getAttribute("title"));
上面這些語句會在螢幕上彈出兩個alert對話框:第一個alter對話框出現在setAttribute()方法被呼叫之前,它將是一片空白或顯示著單字「null」;第二個出現在title屬性值被設定之後,它將顯示「a list of goods」訊息。
在上例中,我們設定了一個現有節點的title屬性,但這個屬性原先並不存在。這意味著我們發出的setAttribute()呼叫實際上完成了兩項操作:先把這個屬性創建出來,然後再對其值進行設定。如果我們把setAttribute()方法用在元素節點的某個現有屬性上,這個屬性的目前值將會被覆寫。
在「購物清單」範例文件裡,
元素已經有了一個title屬性,這個屬性的值是a gentle reminder。我們可以用setAttribute()方法來改變它的目前值: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var ts=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li"); for (var i=0; i<ts.length;i++) { var text=ts[i].getAttribute("title"); alert(ts[i].getAttribute("title")) if(text) { ts[i].setAttribute("title","我会成功!") alert(ts[i].getAttribute("title")) } }
上面這段程式碼會先從文件裡把已經帶有title屬性的
元素全部檢索出來,然後把它們的title屬性值全部修改為brand new title text。具體到“購物清單”文檔,屬性值a gentle reminder將被覆蓋。
這裡有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細節:透過setAttribute()方法對文件所做的修改,將使得文件在瀏覽器視窗裡的顯示效果和/或行為動作發生相應的變化,但我們在透過瀏覽器的view source(檢視原始碼)選項去查看文件的原始碼時看到的仍將是原來的屬性值-也就是說,setAttribute()方法所做的修改不會反映在文件本身的原始碼裡。這種「表裡不一」的現像源自於DOM的工作模式:先載入文件的靜態內容、再以動態方式對它們進行刷新,動態刷新不會影響文件的靜態內容。這正是DOM的真正威力和誘人之處:對頁面內容的刷新不需要最終用戶在他們的瀏覽器裡執行頁面刷新操作就可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