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mise 程式模式也稱為 thenable,可以理解為 延遲後執行。每個 Promise 都擁有一個叫做 then 的唯一接口,當 Promise 失敗或成功時,它就會進行回調。它代表了一種可能會長時間運行且不一定必須完成的操作結果。這種模式不會阻塞和等待長時間的操作完成,而是傳回一個代表了承諾的(promised)結果的物件。
目前的許多 JavaScript 函式庫(如 jQuery 和 Dojo、AngularJS)都加入了這種稱為 Promise 的抽象。透過這些函式庫,開發人員能夠在實際程式設計中使用 Promise 模式。
下面我們將以 jQuery 為例討論 JavaScript 函式庫是如何使用 Promise 模式的來處理非同步的,其實就是透過回呼的方式提供容錯支援。在某個操作成功或失敗或任何情況下都執行對應的回調,盡量把某段邏輯可能出現的情況都 handle 住。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 jQuery 一般是如何操作的: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jQuery 是如何建立Promise 的:
程式碼如下:
$.ajax({
// Change URL to see error happen
url: "/echo/json/",
data > > "name": "someValue"
})
},
}: ess
$info.text(response.name);
},
function () {
// failure
$info.text("bad things happen to good developers");
})
.always(function () {
$info.append("...finally");
});
要注意的是,在 jQuery 裡,無論成功或失敗,我們都會使用一個呼叫來指定我們想要呼叫的。
其實這裡也可以這樣來寫,這也是 jQuery 官方文件裡推薦的方法:
},
ccess
$info.text(response.name);
}).fail(function () {
// failure
$info.text("bad things happen to good developers");
})
.always(function () {
$info.append("...finally");
});
下面再來看看 AngularJS 是如何使用 Promise 模式的:
複製程式碼
var m = angular.module("myApp", ["myApp", ["myApp ]);
$scope.name = "None";
$scope.isBusy = true;
) {
// Successful
$scope.name = "success";
ure
$scope.name = "failure";
})
.then(function () {
// Like a Finally Clause
// Like a Finally Clause
// Like a Finally Clause
);
你可以在 JSFiddle 試試這些例子,看看會產生哪些效果。使用 Promise 來操作非同步是一種非常簡單的方式,而且還可以簡化你的程式碼,確實是一舉兩得的好方法。
更多關於Promise的介紹及範例,可以前往官網(http://www.promisejs.org/)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