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料庫 mysql教程 SQL Server 原理

SQL Server 原理

Jun 07, 2016 pm 04:18 PM
server 原理

在讲SQLSERVER内部原理的之前,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一下SQLSERVER的历史。 让我们站在1999年,看看计算机数据库业界到底处于什么状态。 1999年,Oracle已经于1998年9月发布了Oracle 8i(可能中文版在1999年才来到中国)。Oracle 8i支持用JAVA编写存储过

  在讲SQLSERVER内部原理的之前,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一下SQLSERVER的历史。

  让我们站在1999年,看看计算机数据库业界到底处于什么状态。

  1999年,Oracle已经于1998年9月发布了Oracle 8i(可能中文版在1999年才来到中国)。Oracle 8i支持用JAVA编写存储过程,支持XML,支持Linux。

  1999年1月,SQLSERVER7正式发布。SQLSERVER7重构了整个数据库引擎(相当于重写了SQLSERVER)。SQLSERVER第一次完整性的支持了行锁(有没有搞错,过去人是怎么使用数据库产品的。1988年,Oracle6就支持行锁。另外1988年,Oracle就开始研发ERP产品。谁说Oracle是ERP门外汉,可以参考这个)。

  看看他们俩的前一个版本。如果你入行比较晚(2000年以后),可能对以下文字更感到惊讶。

  1992年,Oracle7发布。有了存储过程、触发器、引用完整性校验、分布式事务处理。(天哪,Oracle7才有了这些东西)。

  1995年,SQLSERVER6发布。SQLSERVER6是微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数据库产品(真是爆料,大家没想到SQLSERVER6才是微软第一个数据库产品,那版本6之前的5、4、3、2、1是怎么度过的)。因为1994年,微软和Sybase掰了(Sybase是第一个运行于PC上的C/S数据库产品)。微软为了进入数据库产品领域,自己又没有经验,于是和Sybase一起合作(当时微软是全世界第一大软件公司,微软1986年上市。Sybase有产品,缺钱。微软缺产品,有钱。于是一拍即合)。直到1994年,微软也不需要Sybase了(已经学会了数据库技术),Sybase也感觉微软太狼子野心,,于是合作分裂。微软开始自己做自己的数据库。

  历史说完。我们言归正传。

  很多入门级做管理软件的,SQL语句玩的熟练,从子查询到Having到交叉表统计SQL都能做出来,甚至存储过程能写2000多行,游标、自定义函数、触发器、约束用的眼花缭乱。再入点门,在SQL查询器中可以使用SQL分析优化索引,用SQL Profile可以跟踪SQL,甚至在性能查看器中监测SQLSERVER内存、CPU、线程、I/O的运行状态,甚至为自己会使用DBCC而沾沾自喜。

  你是如此熟悉SQLSERVER,又是对SQLSERVER如此陌生。

  我今天就用架构的角度来给大家分析一下SQLSERVER架构和原理。短短一篇博文肯定只能面上的多一些,深一层的可能需要连载数篇文章甚至一块大砖头书才能讲完整。不过,我希望我的博文能够抛砖引玉,使大家能从一个过去没有想过的角度去看SQLSERVER。

  SQLSERVER,作为一个数据库产品,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两大块:存储引擎和查询引擎。

  其他的日志、事务、锁、索引等等都是围绕他们来工作的。

  SQLSERVER是C/S产品,所以一条SQL语句要让SQLSERVER执行,必须要传输到SQLSERVER服务器端。传输,我们当然知道需要NetBEUI、TCP/IP等等网络传输协议。但是光有这些还不行。客户端如何发,服务器端如何收,如何确认发的和收的正确完整,如何确实发的和收的已经结束,如何发和收能跨越各种网络协议(如UNIX和WINDOWS和NOVELL通讯),如何保证数据安全校验,如何保证数据收发是同步还是异步,就需要在网络传输协议之上再构造一层协议。SQLSERVER既支持IPC机制,也支持RPC机制。你想想你的管理软件开发平台是否有这一层。当然,现在的消息服务器已经专业的提供了这一机理,可靠的、安全的、高效的、异步的、消息压缩、消息拆分、智能路由、集群,跨越不同的操作系统、不同的编程语言、不同的通讯协议、不同的硬件平台的消息数据传输。可能你过去不了解消息中间件,通过这一案例可以知道消息中间件的用途。

  SQL语句被可靠无误的发送到了服务器端,SQLSERVER引擎中第一个模块就来接待这个SQL数据。这个模块的名字叫:Open Data Services。它监听新的连接;清除失败连接;将结果集、消息和状态返回给客户端。

  SQLSERVER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传输数据,数据包是有格式的。在SQLSERVER中被称为tabular data stream。这个数据流是令牌控制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对话(否则,客户端说了N句话,服务器端返回N句话,没有令牌就混在一起了,不知道哪个回答是对应哪个请求的)。我们往往不能直接和Open Data Services打交道,把数据放进来。而是我们必须通过ODBC、ADO或DB-Library来发送tabular data stream。而SQLSERVER返回的数据结果,也是通过这些ODBC之类发回tabular data stream。你看看SQLSERVER设计的多巧妙,一个通用数据访问接口屏蔽了你和SQLSERVER之间,就如同WINDOWS API屏蔽了内核让你无法访问,就如同DirectX屏蔽了UI和外设的操控。

  SQL语句-ODBC-编码成tabular data stream-IPC或RPC-网络协议-IPC或RPC-解码tabular data stream-ODBC-Open Data Services。

  Open Data Services监测客户端连接。如果并发太多,它会创建连接,如果服务完,它会自己维护连接归入池中。在池中保留一段生命期,它会自己释放连接。如果有的客户端连接中途突然断掉(如客户端重启了),它在侦听后无回应,它也会自己整理自己的连接的。我们在SQLSERVER线程中看到的连接,就是Open Data Services创建的。

  Open Data Services有了连接(可能是创建的可能是从池里拿出来的,池化、创建、销毁都是非常讲究技能的。池化多少,上下文资源如何保留,池化多长时间,什么时候该销毁,调度不当就会严重消耗资源),就把SQL接住。这时,是接到了Open Data Services的读缓冲区里面。这个缓冲区为高性能处理数据的SQLSERVER带来一丝喘息机会,而就这一丝喘息机会,让SQLSERVER可以游刃有余(你的设计有吗?)。而Open Data Services有一个写缓冲区。SQLSERVER把检索到的数据,检索出来就立即放进写缓冲区,写缓冲区一满就立即被Open Data Service发走。当我过去研究SQLSERVER原理的时候,我常常赞叹,一个小小的SQLSERVER外围模块都设计如此精妙,实在让人佩服。我们经常在追求海量数据存储和Cache架构,我们却无视我们手边的SQLSERVER。

  SQL语句放到读缓冲区,SQLSERVER的关系引擎就开始工作了。它总是在侦听这个读缓冲区。

  SQL语句遇到的关系引擎的第一个模块就是命令分析器。我们在SQL查询分析器中看到的查询分析结果就是它的输出杰作。它来构造查询树。首先是将你的SQL语句规范化(你想想你写的软件代码,输入数据来了什么都不管就直接处理,连输入数据校验都没有,怎能稳定),否则以后的步骤将不好操作,如果你的SQL语句有语法错误,这个查询树的构造就无法完成,于是中断。而要规范一个SQL语句,首先要从SQL语法库中抽取SQLSERVER现有支持的各种语法和函数。

本網站聲明
本文內容由網友自願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發現涉嫌抄襲或侵權的內容,請聯絡admin@php.cn

熱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慧驅動的應用程序,用於創建逼真的裸體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AI Clothes Remover

用於從照片中去除衣服的線上人工智慧工具。

Undress AI Tool

Undress AI Tool

免費脫衣圖片

Clothoff.io

Clothoff.io

AI脫衣器

Video Face Swap

Video Face Swap

使用我們完全免費的人工智慧換臉工具,輕鬆在任何影片中換臉!

熱工具

記事本++7.3.1

記事本++7.3.1

好用且免費的程式碼編輯器

SublimeText3漢化版

SublimeText3漢化版

中文版,非常好用

禪工作室 13.0.1

禪工作室 13.0.1

強大的PHP整合開發環境

Dreamweaver CS6

Dreamweaver CS6

視覺化網頁開發工具

SublimeText3 Mac版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級程式碼編輯軟體(SublimeText3)

熱門話題

Java教學
1664
14
CakePHP 教程
1423
52
Laravel 教程
1317
25
PHP教程
1268
29
C# 教程
1246
24
nohup的作用及原理解析 nohup的作用及原理解析 Mar 25, 2024 pm 03:24 PM

nohup的作用及原理解析在Unix和類Unix作業系統中,nohup是一個常用的命令,用於在後台運行命令,即便用戶退出當前會話或關閉終端窗口,命令仍然能夠繼續執行。在本文中,我們將詳細解析nohup指令的作用和原理。一、nohup的作用後台運行命令:透過nohup命令,我們可以讓需要長時間運行的命令在後台持續執行,而不受用戶退出終端會話的影響。這在需要運行

如何安裝、解除安裝、重設Windows伺服器備份 如何安裝、解除安裝、重設Windows伺服器備份 Mar 06, 2024 am 10:37 AM

WindowsServerBackup是WindowsServer作業系統自帶的功能,旨在協助使用者保護重要資料和系統配置,並為中小型和企業級企業提供完整的備份和復原解決方案。只有執行Server2022及更高版本的使用者才能使用此功能。在本文中,我們將介紹如何安裝、解除安裝或重設WindowsServerBackup。如何重置Windows伺服器備份如果您的伺服器備份遇到問題,備份所需時間過長,或無法存取已儲存的文件,那麼您可以考慮重新設定WindowsServer備份設定。要重設Windows

深入探討Struts框架的原理與實踐 深入探討Struts框架的原理與實踐 Feb 18, 2024 pm 06:10 PM

Struts框架的原理解析與實務探索Struts框架作為JavaWeb開發中常用的MVC框架,具有良好的設計模式和可擴展性,廣泛應用於企業級應用程式開發中。本文將對Struts框架的原理進行解析,並結合實際程式碼範例進行探索,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應用該框架。一、Struts框架的原理解析1.MVC架構Struts框架是基於MVC(Model-View-Con

深入理解MyBatis中的批次Insert實作原理 深入理解MyBatis中的批次Insert實作原理 Feb 21, 2024 pm 04:42 PM

MyBatis是一款流行的Java持久層框架,廣泛應用於各種Java專案。其中,批次插入是常見的操作,可以有效提升資料庫操作的效能。本文將深入探討MyBatis中批量的Insert實作原理,並結合具體的程式碼範例進行詳細解析。 MyBatis中的批次Insert在MyBatis中,批量Insert操作通常使用動態SQL來實作。透過建構一條包含多個插入值的S

MyBatis分頁插件原理詳解 MyBatis分頁插件原理詳解 Feb 22, 2024 pm 03:42 PM

MyBatis是一個優秀的持久層框架,它支援基於XML和註解的方式操作資料庫,簡單易用,同時也提供了豐富的插件機制。其中,分頁插件是使用頻率較高的插件之一。本文將深入探討MyBatis分頁外掛的原理,並結合具體的程式碼範例進行說明。一、分頁外掛原理MyBatis本身並沒有提供原生的分頁功能,但可以藉助外掛程式來實現分頁查詢。分頁插件的原理主要是透過攔截MyBatis

深入探討Linux RPM工具的功能與原理 深入探討Linux RPM工具的功能與原理 Feb 23, 2024 pm 03:00 PM

Linux系統中的RPM(RedHatPackageManager)工具是安裝、升級、解除安裝和管理系統軟體套件的強大工具。它是RedHatLinux系統中常用的軟體包管理工具,也被許多其他Linux發行版採用。 RPM工具的角色非常重要,它使得系統管理員和使用者能夠方便地管理系統上的軟體包。透過RPM,使用者可以輕鬆安裝新的軟體包,升級現有的軟體

深度解析Linux chage指令的功能與工作原理 深度解析Linux chage指令的功能與工作原理 Feb 24, 2024 pm 03:48 PM

Linux系統中的chage指令是用來修改使用者帳號的密碼失效日期的指令,也可以用來修改帳號最長的可用日期等。此指令在管理使用者帳號安全性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控制使用者密碼的使用期限,並增強系統的安全性。 chage指令的使用方法:chage指令的基本語法為:chage[選項]使用者名稱例如,要修改使用者「testuser」的密碼失效日期,可以使用下列命

Astar質押原理、收益拆解、空投項目及策略 & 操作保姆級攻略 Astar質押原理、收益拆解、空投項目及策略 & 操作保姆級攻略 Jun 25, 2024 pm 07:09 PM

目錄Astar Dapp 質押原理質押收益 拆解潛在空投項目:AlgemNeurolancheHealthreeAstar Degens DAOVeryLongSwap 質押策略 & 操作“AstarDapp質押”今年初已升級至V3版本,對質押收益規則做了不少調整。目前首個質押週期已結束,第二質押週期的「投票」子週期剛開始。若要獲得「額外獎勵」收益,需掌握此關鍵階段(預計持續至6月26日,現餘不到5天)。我將細緻拆解Astar質押收益,

See al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