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序、中序、後序的非遞歸遍歷中,要數後序最為麻煩,如果只在棧中保留指向結點的指針,那是不夠的,必須有一些額外的信息存放在棧中。
方法很多,這裡只舉一種,先定義棧結點的資料結構
lastOrderTraverse(BiTree bt){
//首先,從根節點開始,往左下方走,一直走到頭,將路徑上的每一個結點入棧。
p = bt;
while(bt){
push(bt, 0); //push到棧中兩個信息,一是結點指針,一是其右結點是否被訪問過
bt = bt.lchild;
}
//然後進入循環體
while(!Stack.empty()){ //只要棧非空
sn = Stack.getTop(); // 堆疊是頂點結結子>
//若其右孩子已經被訪問過,或是該元素沒有右孩子,則由後序遍歷的定義,此時可以visit這個結點了。
if(!sn.p.rchild || sn.rvisited){
p = = pop(); else //若它的右孩子存在且rvisited為0,說明以前還沒有動過它的右孩子,於是就去處理一下其右孩子。
{
//此時我們要從其右孩子結點開始一直往左下方走,直至走到盡頭,將這條路徑上的所有結點都入棧。
//當然,入棧之前要先將該結點的rvisited設成1,因為其右孩子的入棧意味著它的右孩子必將先於它被訪問(這很好理解,因為我們總是從棧頂取出元素來進行visit)。由此可知,下一次該元素再處於棧頂時,其右孩子必然已被visit過了,所以此處可以將rvisited設定為1。
sn.rvisited = 1;
p = sn.p.rchild; p = sn.p.rchild; push(p, 0) ;
p = p.lchild;
}
}//這一輪循環已結束,我們不必將它結入了的很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