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Python设计模式编程中观察者模式与策略模式的运用
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又叫发布订阅模式,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让多个观察者对象同时监听某一个主题对象,这个主题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时,会通知所有观察者对象,是他们能自动更新自己。
代码结构
class Topic(object): """主题类。保存所有观察者实例的引用,每个主题都可以有很多观察者 可以增加和删除观察者""" def __init__(self): self.obs = [] def Attach(self, ob): self.obs.append(ob) def Detach(self, ob): self.obs.remove(ob) def Notify(self): for ob in self.obs: ob.Update() class Observer(object): """抽象观察者类,收到主题的变更通知时,更新自己""" def Update(self): raise NotImplementedError() class ConcreteTopic(object): """一个具体主题""" def __init__(self): self.state = None def ChangeState(self, newState): self.state = newState self.Notify() class ConcreteObserver(object): """一个具体监听类""" def __init__(self, topic): self.topic = topic def Update(self): print self.topic.state def client(): topic = ConcreteTopic() topic.Attach(ConcreteObserver(topic)) topic.ChangeState('New State')
众多MQ中间件都是采用这种模式的思想来实现的。
观察者模式可以让主题和观察者之间解耦,互相之间尽可能少的依赖。不过抽象主题和抽象观察者之间还是有耦合的。
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 定义了算法家族,分别封装起来,让他们之间可以互相替换。此模式让算法的变化不影响使用算法的客户。
代码框架
class Strategy(object): """抽象算法类""" def AlgorithmInterface(self): raise NotImplementedError() class ConcreteStrategyA(Strategy): def AlgorithmInterface(self): print '算法A' class ConcreteStrategyB(Strategy): def AlgorithmInterface(self): print '算法B' class Context(object): """上下文,作用就是封装策略的实现细节,用户只需要知道有哪些策略可用""" def __init__(self, strategy): # 初始化时传入具体的策略实例 self.strategy = strategy def ContextInterface(self): # 负责调用具体的策略实例的接口 self.strategy.AlgorithmInterface() def client(cond): # 策略模式的使用演示 # 用户只需要根据不同的条件,将具体的算法实现类传递给Context, # 然后调用Context暴露给用户的接口就行了。 if cond == 'A': context = Context(ConcreteStrategyA()) elif cond == 'B': context = Context(ConcreteStrategyB()) result = context.ContextInterface()
策略模式解决那类问题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说下对策略模式的使用方式的感觉。上面的client函数,怎么看起来就像是简单工厂模式中的工厂函数呢?确实如此,实际上策略模式可以和简工厂模式结合起来,将更多细节封装在策略模式内部,让使用者更容易的使用。
那么策略模式和简单工厂模式有什么不同呢?策略模式中的算法是用来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根据时间、条件不同,算法的具体细节有差异,但最终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当听到需要在不同时间应用不同的业务规则,就可以考虑使用策略模式来处理这种变化的可能性。
缺点
使用者需要知道每一种策略的具体含义,并负责选择策略
改进
结合简单工厂模式,将策略选择封装在Context内部,解放client:
class Contex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cond): if cond == 'A': self.strategy = Context(ConcreteStrategyA()) elif cond == 'B': self.strategy = Context(ConcreteStrategyB()) def ContextInterface(self): self.strategy.AlgorithmInterface() def client(cond): context = Context(cond) result = context.ContextInterface()
改进后的遗留问题
每次需要增加新的策略时,就需要修改Context的构造函数,增加一个新的判断分支。

熱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慧驅動的應用程序,用於創建逼真的裸體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用於從照片中去除衣服的線上人工智慧工具。

Undress AI Tool
免費脫衣圖片

Clothoff.io
AI脫衣器

Video Face Swap
使用我們完全免費的人工智慧換臉工具,輕鬆在任何影片中換臉!

熱門文章

熱工具

記事本++7.3.1
好用且免費的程式碼編輯器

SublimeText3漢化版
中文版,非常好用

禪工作室 13.0.1
強大的PHP整合開發環境

Dreamweaver CS6
視覺化網頁開發工具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級程式碼編輯軟體(SublimeText3)

PHP主要是過程式編程,但也支持面向對象編程(OOP);Python支持多種範式,包括OOP、函數式和過程式編程。 PHP適合web開發,Python適用於多種應用,如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

PHP適合網頁開發和快速原型開發,Python適用於數據科學和機器學習。 1.PHP用於動態網頁開發,語法簡單,適合快速開發。 2.Python語法簡潔,適用於多領域,庫生態系統強大。

在 Sublime Text 中運行 Python 代碼,需先安裝 Python 插件,再創建 .py 文件並編寫代碼,最後按 Ctrl B 運行代碼,輸出會在控制台中顯示。

Python更適合初學者,學習曲線平緩,語法簡潔;JavaScript適合前端開發,學習曲線較陡,語法靈活。 1.Python語法直觀,適用於數據科學和後端開發。 2.JavaScript靈活,廣泛用於前端和服務器端編程。

PHP起源於1994年,由RasmusLerdorf開發,最初用於跟踪網站訪問者,逐漸演變為服務器端腳本語言,廣泛應用於網頁開發。 Python由GuidovanRossum於1980年代末開發,1991年首次發布,強調代碼可讀性和簡潔性,適用於科學計算、數據分析等領域。

Golang在性能和可擴展性方面優於Python。 1)Golang的編譯型特性和高效並發模型使其在高並發場景下表現出色。 2)Python作為解釋型語言,執行速度較慢,但通過工具如Cython可優化性能。

在 Visual Studio Code(VSCode)中編寫代碼簡單易行,只需安裝 VSCode、創建項目、選擇語言、創建文件、編寫代碼、保存並運行即可。 VSCode 的優點包括跨平台、免費開源、強大功能、擴展豐富,以及輕量快速。

在 Notepad 中運行 Python 代碼需要安裝 Python 可執行文件和 NppExec 插件。安裝 Python 並為其添加 PATH 後,在 NppExec 插件中配置命令為“python”、參數為“{CURRENT_DIRECTORY}{FILE_NAME}”,即可在 Notepad 中通過快捷鍵“F6”運行 Python 代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