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網路3.0 > Friend.tech 已去,何以當立? ——加密社交未來在哪

Friend.tech 已去,何以當立? ——加密社交未來在哪

PHPz
發布: 2024-07-24 17:40:14
原創
524 人瀏覽過

作者:Pzai,Foresight News

前言

隨著 Friend.tech 的日活銳減到不足百人,加密社交似乎正從風口中退出。一方面,以加密經濟模型為主要模式的社交項目正從注意力中淡化;另一方面,Farcaster 和Solana Blinks 等加密社交相關應用正從不同的切入點讓社交成為一種導流手段,為生態帶來新的成長可能。本文希望從各個專案的自身特色出發,探討加密社交如何進行建構。

Friend.tech 怎麼了?

是的,曾經風景無兩的 Friend.tech 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提起。或許有些人還在懷念當年早早入場時門庭若市的喧嘩,也有人懷念在買進賣出 key 時的多巴胺。當然,不得不說在當時,FT 是一個很好的產品,至少在那個相對熊市的階段,龐氏化的社交結構確實為資金和玩家提供了博弈的場所。

如果把人類社交過程歸類為實現本能(內在驅力)的邏輯,大致可以將他們拆分為動物性和群體性。動物性代表了人類對生存資源的追求,而群體性則更引導人類透過關係的連結來提升個體的認同感。對於 Friend.tech,我們可以看出它是如何利用這樣的本能趨向來建立起其經濟模型的。

  • 以個體為中心的社群建構:共識建構於個體影響力的維繫之上,透過影響力的有機遷移帶來代幣與注意力的流入。此模式的優點是可以賦予早期參與個體最大的影響力變現度,並有助於個體實現影響力的飛輪。同時,相似的認知帶來共識的聚合,產生一定的內生價值,解決群體性的追求。
  • 以Key 為載體的交易:作為訪問特定頻道的憑證,Key 自身的價值透過Bonding Curve 進行定價,並透過交易的成長獲得資源的集聚,這種集聚又分為前期(透過早期認同者建立初始社群)和後期(透過Key 價值反作為自身背書)兩階段。

很顯然,這樣的建構帶來了一些問題,包括天花板效應所帶來的成長受限、高投機參與度所帶來的社群共識建構阻力等。正如某匿名前大戶所言,「(Friend.tech)它最後就成為了投機本身,沒有人想聊天,都只想炒Key”,似乎當參與者本身並非為單純的社交需求而來時,所有協議內的互動便被迅速局限在了代幣經濟的範圍內,而趨於封閉的社交模式將很多參與者分流入不同的小社群,導致整體的內容生態相對乾涸,討論空間的有限可能是掣肘基於Friend.tech 所衍生社群的原因,並限制了更廣泛的互動。在這個情形下,社交的敘事大抵是不能持續下去的,並且當時項目方採用的是積分激勵機制,也對持有者的信心造成了影響(具體可回顧筆者所著的有關積分的討論)。

透過 Friend.tech 的例子,可以看出透過加密經濟模型建構社群網路本身存在著許多痛點,例如經濟模型直接決定協議內社交互動的持續性、創作者在協議內更偏向經濟訴求等。對於創作者而言,經濟誘因可能不是創作的主要內驅力之一,他們更需要的是廣泛的互動和觀點的碰撞,在這一點上經濟模型注定了創作者的有限觸達不符合很多人的預期。所以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的是一個以社交為主體驅動的協議 後起之秀——Farcaster 是如何做到一定量級的交流討論的。

Friend.tech 已去,何以当立?——加密社交未来在哪

(部分)創作者們的想法

Farcaster 做了什麼?

可以這麼說,在創立之初的 Farcaster 與代幣經濟幾乎沒有聯繫,少數有聯繫的點可能在於早期參與者俱有很強的加密原生風格,如以太坊 OG 和加密投資人等。由於創辦人Dan Romero 的嚴格邀請制篩選,早期用戶的品質在確保了社交互動的同時也為協議發展定下了調性,即以社交驅動的“新加密社區”,這種社群有別於一般的內部群組,又相較於X 等應用擁有一定的社群邊界感,有利於社區文化的孕育。而在加密原生的薰陶下,代幣經濟也慢慢作為一種互動載體進入社交的過程。

一個比較明顯的例子是DEGEN 的成功,最初在Farcaster Degen 頻道作為打賞獎勵代幣推出,並空投給頻道內活躍成員,並完成了以下三點:

  • 初始社區構建:透過實在的社交互動,建立起一個具有高互動率和強共識的群體,繼而以此為基礎產生強勁的成長。
  • 天使輪融資:2 月份由 1confirmation 領投的天使輪融資(490.5 ETH)成為發展 DEGEN 相關生態系統的有利推進劑。
  • 邊界感的建構:頻道內外的互動差促使人們的好奇心產生,並促使人們基於更具社區性的議題進行討論而非只局限於單獨的推文,在提高用戶參與感時凝聚共識。

從日活增長來看,DEGEN 成為了一切的開端,甚至成為了 Base 生態的文化符號。

Friend.tech 已去,何以当立?——加密社交未来在哪

但在這時,人們也會發現一些阻力正在出現。 DEGEN 的分配模式經歷了活躍徽章和質押等機制變化,而每一次變更都伴隨著共識的分分合合。而在今年三月底,Degen Chain 的 Layer 3 敘事也正如火如荼的啟動,當時所有人都認為 DEGEN 是 Farcaster 乃至 Base 的未來。而筆者認為,對於以 MEME 為主要敘事點的項目而言,Buidl 對市場而言意味著三心二意,特別是在共識的建構還未塵埃落定之時。誠然 Buidl 本身代表一種長期主義理念,但在瞬息萬變的加密市場中,每個項目所擁有的生態位由當前的狀態決定,繼而生態的構建中若沒有真正的突破,那麼高潮便不再持續。

擁抱生態固然沒錯,擁有用例也是一種可觀的進步,甚至在生態中有諸如Drakula (註:一個Degen 支持的Web3 Tiktok)等項目為用戶提供多樣化的服務,但最後市場的熱情開始退潮,也就沒有共識了。但筆者一直認為Farcaster 的創新相比於其他社交協議已經擁有了足夠的領先度,包括作為協議內交互範式存在的Frames 創新了社交化鏈上交互的流程,開放第三方客戶端的形式來允許項目方的共建等。而最核心的一點是:它的社交圖譜和框架是開放的,是一切的基礎。所以筆者相信在未來,肯定會有更多有機的用例為鏈上社交生態提供新血。

Blinks - 廣泛性的方案

Solana Blinks 在連結中嵌入了附帶互動性的介面,並透過瀏覽器內的錢包進行交易。作為與 Frames 互動邏輯相似的應用,二者也有不少異同:

  • 觸達度:Solana Blinks 的多平台觸達度可以實現廣泛的用戶分佈,並直接透過錢包進行交易。而 Frames 透過 Farcaster 綁定的錢包位址進行交互,透過帳號而非錢包進行簽名。
  • 開放性:二者都允許開發者在前端中嵌入相對應組件並延伸出互動方式,且專案方都在為開發者提供相關支援。
  • 融合性:最終這類互動方式的目標都是為了將使用者在鏈上和鏈下的體驗進行打通。
  • 技術實作:Solana Actions 將鏈上交易封裝為 API,透過 Blinks 實現通用的前端實作;Farcaster Frames 則透過 OpenGraph 標準將靜態嵌入轉為互動性體驗。

整體而言,Blinks 沒有整合社交本身,而是透過將鏈上行為嵌入社交流中,為使用者帶來更客製化的體驗。換句話說,Blinks 可以嵌入任意流中(例如可以嵌入 Notion),從而衍生出更多的用例。未來我們也可期待基於 Blinks 的社交串流用例。

結語

建構與區塊鏈有機結合的社交生態一直是市場的關注點,而現有的項目可以說是各有千秋。也正如加密市場的潮汐一般,注意力的聚光燈不會永遠停留,所以專案方要順勢而為,以尊重用戶與社區為導向設計產品,才能在社交賽道中殺出一條血路。

大浪淘沙,讓時間給出應有的答案。

以上是Friend.tech 已去,何以當立? ——加密社交未來在哪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來源:chaincatcher.com
本網站聲明
本文內容由網友自願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發現涉嫌抄襲或侵權的內容,請聯絡admin@php.cn
熱門教學
更多>
最新下載
更多>
網站特效
網站源碼
網站素材
前端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