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開發時經常需要在某個頁面需要實現對大量圖片的瀏覽,如果考慮流量的話,大可以像pconline一樣每個頁面只顯示一張圖片,讓用戶每看一張圖片就需要重新下載一下整個頁面。不過,在web2.0時代,更多人願意用javascript來實作一個圖片瀏覽器,讓使用者不用等待過長的時間就能看到其他圖片。
知道了一張圖片的地址,需要把它在一個固定大小的html容器(可以是div等)裡邊顯示出來,最重要的當然是需要知道這張即將顯示的圖片的寬和高,然後再結合容器的寬和高,按照一定的縮放比例使圖片顯示出來。因此,實現圖片預先載入就成為圖片瀏覽器的核心功能了。
做過圖片翻轉效果的朋友其實都知道,要讓圖片輪換的時候不出現等待,最好是先讓圖片下載到本地,讓瀏覽器緩存起來。這時,一般都會用到js裡邊的Image物件。一般的手段無非這樣:
function preLoadImg(url) {LoadImg
var img = new Image();
img.src = url;
}
透過呼叫preLoadImg函數,傳入圖片的url,就能讓圖片預先下載下來了。實際上,這裡用到的預先下載功能也和這基本一致。圖片預先下載下來後,透過 img的width和height屬性,就能知道圖片的寬和高了。但要考慮到,在做圖片瀏覽器功能時,圖片都是即時顯示的。例如你點了顯示的按鈕,這時候才會呼叫上邊類似的程式碼來載入圖片。因此,如果你直接用img.width的時候,圖片還沒有完全下載下來。因此,需要用一些非同步的方法,等到圖片下載完畢的時候才會再對img的width和height進行呼叫。
實現這樣的非同步方法其實不難,圖片的下載完畢事件也很簡單,就是簡單的onload事件。因此,我們可以寫出下面的程式碼:
functionloadImage (url, callback) {
var img = new Image();
img.src = url;
img.onload = function(){ //圖片下載完畢時非同步呼叫callback函數。
callback.call(img); // 將callback函數this指標切換為img。
};
}
好了,再來寫一個測試案例。
function imgLoaded(){ alert(this. width);
}
在firefox中測試一下,發現不錯,果然和預想的效果一樣,在圖片下載後,就會彈出圖片的寬度來。無論點擊多少次或刷新結果都一樣。
不過,做到這一步,先別高興太早——還需要考慮一下瀏覽器的兼容性,於是,趕緊到ie裡邊測試一下。沒錯,同樣彈出了圖片的寬度。但是,再點擊load的時候,情況就不一樣了,什麼反應都沒有了。刷新一下,也是如此。
經過多個瀏覽器版本的測試,發現ie6、opera都會這樣,而firefox和safari則表現正常。其實,原因也挺簡單的,就是因為瀏覽器的快取了。當圖片載入過一次以後,如果再有對該圖片的請求時,由於瀏覽器已經快取住這張圖片了,不會再發起一次新的請求,而是直接從快取中載入過來。對於firefox和safari,它們視圖使這兩種載入方式對使用者透明,同樣會引起圖片的onload事件,而ie和opera則忽略了這種同一性,不會引起圖片的onload事件,因此上邊的程式碼在它們裡邊不能得以實現效果。
怎麼辦呢?最好的情況是Image可以有一個狀態值表示它是否已經載入成功了。從快取載入的時候,因為不需要等待,這個狀態值就直接是表示已經下載了,而從http請求載入時,因為需要等待下載,這個值顯示為未完成。這樣的話,就可以搞定了。
經過一些分析,終於發現一個為各個瀏覽器所相容的Image的屬性——complete。所以,在圖片onload事件之前先對這個值做一下判斷即可。最後,程式碼變成如下的樣子:
複製程式碼 程式碼如下:
function loadImage(url, callback) {
var img = new Image(); //建立一個Image對象,實作圖片的預下載
img.src = url;
if (img.complete) { // 如果圖片已經存在於瀏覽器緩存,直接呼叫回呼函數
callback.call(img);
return; // 直接傳回,不用再處理onload事件
}
img.onload = function () { //圖片下載完畢時非同步呼叫callback函數。
callback.call(img);//將回呼函數的this替換為Image物件
};
};
經過這麼一番折騰,總算是讓各個瀏覽器都能滿足我們的目標了。雖然程式碼很簡單,但卻把圖片瀏覽器中最核心的問題解決掉了,接下來你所要做的,僅僅是圖片如何呈現的問題了接下來看看另外一種方法:
js 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