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的渲染原理简介_html/css_WEB-ITnose
看到这个标题大家一定会想到这篇神文《How Browsers Work》,这篇文章把浏览器的很多细节讲得很细,而且也被翻译成了中文。为什么我还想写一篇呢?因为两个原因,
1)这篇文章太长了,阅读成本太大,不能一口气读完。
2)花了大力气读了这篇文章后可以了解很多,但似乎对工作没什么帮助。
所以,我准备写下这篇文章来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希望你能在上班途中,或是坐马桶时就能读完,并能从中学会一些能用在工作上的东西。
浏览器工作大流程
废话少说,先来看个图:
从上面这个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么几个事:
1)浏览器会解析三个东西:
2)解析完成后,浏览器引擎会通过DOM Tree 和 CSS Rule Tree 来构造 Rendering Tree。注意:
3)最后通过调用操作系统Native GUI的API绘制。
DOM解析
HTML的DOM Tree解析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Web page parsing title >
head >
Web page parsing h1 >
This is an example Web page. p >
div >
body >
html >
上面这段HTML会解析成这样:
下面是另一个有SVG标签的情况。
CSS解析
CSS的解析大概是下面这个样子(下面主要说的是Gecko也就是Firefox的玩法),假设我们有下面的HTML文档:
1
2
3
4
5
6
7
8
9
A few quotes title >
Franklin said that "A penny saved is a penny earned." quote >
para >
FDR said "We have nothing to fear but fear itself. span >" quote >
para >
doc >
于是DOM Tree是这个样子:
然后我们的CSS文档是这样的:
1
2
3
4
/* rule 1 */ doc { display: block; text-indent: 1em; }
/* rule 2 */ title { display: block; font-size: 3em; }
/* rule 3 */ para { display: block; }
/* rule 4 */ [class="emph"] { font-style: italic; }
于是我们的CSS Rule Tree会是这个样子:
注意,图中的第4条规则出现了两次,一次是独立的,一次是在规则3的子结点。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建立CSS Rule Tree是需要比照着DOM Tree来的。CSS匹配DOM Tree主要是从右到左解析CSS的Selector,好多人以为这个事会比较快,其实并不一定。关键还看我们的CSS的Selector怎么写了。
注意:CSS匹配HTML元素是一个相当复杂和有性能问题的事情。所以,你就会在N多地方看到很多人都告诉你,DOM树要小,CSS尽量用id和class,千万不要过渡层叠下去,……
通过这两个树,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叫Style Context Tree,也就是下面这样(把CSS Rule结点Attach到DOM Tree上):
所以,Firefox基本上来说是通过CSS 解析 生成 CSS Rule Tree,然后,通过比对DOM生成Style Context Tree,然后Firefox通过把Style Context Tree和其Render Tree(Frame Tree)关联上,就完成了。注意:Render Tree会把一些不可见的结点去除掉。而Firefox中所谓的Frame就是一个DOM结点,不要被其名字所迷惑了。
注:Webkit不像Firefox要用两个树来干这个,Webkit也有Style对象,它直接把这个Style对象存在了相应的DOM结点上了。
渲染
渲染的流程基本上如下(黄色的四个步骤):
- 计算CSS样式
- 构建Render Tree
- Layout ? 定位坐标和大小,是否换行,各种position, overflow, z-index属性 ……
- 正式开画
注意:上图流程中有很多连接线,这表示了Javascript动态修改了DOM属性或是CSS属会导致重新Layout,有些改变不会,就是那些指到天上的箭头,比如,修改后的CSS rule没有被匹配到,等。
这里重要要说两个概念,一个是Reflow,另一个是Repaint。这两个不是一回事。
下面是一个打开Wikipedia时的Layout/reflow的视频(注:HTML在初始化的时候也会做一次reflow,叫intial reflow),你可以感受一下:
Reflow的成本比Repaint的成本高得多的多。DOM Tree里的每个结点都会有reflow方法,一个结点的reflow很有可能导致子结点,甚至父点以及同级结点的reflow。在一些高性能的电脑上也许还没什么,但是如果reflow发生在手机上,那么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和耗电的。
所以,下面这些动作有很大可能会是成本比较高的。
注:display:none会触发reflow,而visibility:hidden只会触发repaint,因为没有发现位置变化。
多说两句关于滚屏的事,通常来说,如果在滚屏的时候,我们的页面上的所有的像素都会跟着滚动,那么性能上没什么问题,因为我们的显卡对于这种把全屏像素往上往下移的算法是很快。但是如果你有一个fixed的背景图,或是有些Element不跟着滚动,有些Elment是动画,那么这个滚动的动作对于浏览器来说会是相当相当痛苦的一个过程。你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网页在滚动的时候性能有多差。因为滚屏也有可能会造成reflow。
基本上来说,reflow有如下的几个原因:
好了,我们来看一个示例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var bstyle = document.body.style; // cache
bstyle.padding = "20px" ; // reflow, repaint
bstyle.border = "10px solid red" ; // 再一次的 reflow 和 repaint
bstyle.color = "blue" ; // repaint
bstyle.backgroundColor = "#fad" ; // repaint
bstyle.fontSize = "2em" ; // reflow, repaint
// new DOM element - reflow, repaint
document.body.appendChild(document.createTextNode( 'dude!' ));
当然,我们的浏览器是聪明的,它不会像上面那样,你每改一次样式,它就reflow或repaint一次。一般来说,浏览器会把这样的操作积攒一批,然后做一次reflow,这又叫异步reflow或增量异步reflow。但是有些情况浏览器是不会这么做的,比如:resize窗口,改变了页面默认的字体,等。对于这些操作,浏览器会马上进行reflow。
但是有些时候,我们的脚本会阻止浏览器这么干,比如:如果我们请求下面的一些DOM值:
- offsetTop, offsetLeft, offsetWidth, offsetHeight
- scrollTop/Left/Width/Height
- clientTop/Left/Width/Height
- IE中的 getComputedStyle(), 或 currentStyle
因为,如果我们的程序需要这些值,那么浏览器需要返回最新的值,而这样一样会flush出去一些样式的改变,从而造成频繁的reflow/repaint。
减少reflow/repaint
下面是一些Best Practices:
1)不要一条一条地修改DOM的样式。与其这样,还不如预先定义好css的class,然后修改DOM的classNam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bad
var left = 10,
top = 10;
el.style.left = left + "px" ;
el.style.top = top + "px" ;
// Good
el.className += " theclassname" ;
// Good
el.style.cssText += "; left: " + left + "px; top: " + top + "px;" ;
2)把DOM离线后修改。如:
3)不要把DOM结点的属性值放在一个循环里当成循环里的变量。不然这会导致大量地读写这个结点的属性。
4)尽可能的修改层级比较低的DOM。当然,改变层级比较底的DOM有可能会造成大面积的reflow,但是也可能影响范围很小。
5)为动画的HTML元件使用fixed或absoult的position,那么修改他们的CSS是不会reflow的。
6)千万不要使用table布局。因为可能很小的一个小改动会造成整个table的重新布局。
In this manner, the user agent can begin to lay out the table once the entire first row has been received. Cells in subsequent rows do not affect column widths. Any cell that has content that overflows uses the ‘overflow’ property to determine whether to clip the overflow content.
Fixed layout, CSS 2.1 Specification
This algorithm may be inefficient since it requires the user agent to have access to all the content in the table before determining the final layout and may demand more than one pass.
Automatic layout, CSS 2.1 Specification
几个工具和几篇文章
有时候,你会也许会发现在IE下,你不知道你修改了什么东西,结果CPU一下子就上去了到100%,然后过了好几秒钟repaint/reflow才完成,这种事情以IE的年代时经常发生。所以,我们需要一些工具帮我们看看我们的代码里有没有什么不合适的东西。
最后,别忘了下面这几篇提高浏览器性能的文章:
参考

熱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慧驅動的應用程序,用於創建逼真的裸體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用於從照片中去除衣服的線上人工智慧工具。

Undress AI Tool
免費脫衣圖片

Clothoff.io
AI脫衣器

Video Face Swap
使用我們完全免費的人工智慧換臉工具,輕鬆在任何影片中換臉!

熱門文章

熱工具

記事本++7.3.1
好用且免費的程式碼編輯器

SublimeText3漢化版
中文版,非常好用

禪工作室 13.0.1
強大的PHP整合開發環境

Dreamweaver CS6
視覺化網頁開發工具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級程式碼編輯軟體(SublimeText3)

WebDevelovermentReliesonHtml,CSS和JavaScript:1)HTMLStructuresContent,2)CSSStyleSIT和3)JavaScriptAddSstractivity,形成thebasisofmodernWebemodernWebExexperiences。

HTML、CSS和JavaScript在Web開發中的作用分別是:1.HTML定義網頁結構,2.CSS控製網頁樣式,3.JavaScript添加動態行為。它們共同構建了現代網站的框架、美觀和交互性。

HTML的未來趨勢是語義化和Web組件,CSS的未來趨勢是CSS-in-JS和CSSHoudini,JavaScript的未來趨勢是WebAssembly和Serverless。 1.HTML的語義化提高可訪問性和SEO效果,Web組件提升開發效率但需注意瀏覽器兼容性。 2.CSS-in-JS增強樣式管理靈活性但可能增大文件體積,CSSHoudini允許直接操作CSS渲染。 3.WebAssembly優化瀏覽器應用性能但學習曲線陡,Serverless簡化開發但需優化冷啟動問題。

HTML的未來充滿了無限可能。 1)新功能和標準將包括更多的語義化標籤和WebComponents的普及。 2)網頁設計趨勢將繼續向響應式和無障礙設計發展。 3)性能優化將通過響應式圖片加載和延遲加載技術提升用戶體驗。

HTML、CSS和JavaScript在網頁開發中的角色分別是:HTML負責內容結構,CSS負責樣式,JavaScript負責動態行為。 1.HTML通過標籤定義網頁結構和內容,確保語義化。 2.CSS通過選擇器和屬性控製網頁樣式,使其美觀易讀。 3.JavaScript通過腳本控製網頁行為,實現動態和交互功能。

HTML是構建網頁結構的基石。 1.HTML定義內容結構和語義,使用、、等標籤。 2.提供語義化標記,如、、等,提升SEO效果。 3.通過標籤實現用戶交互,需注意表單驗證。 4.使用、等高級元素結合JavaScript實現動態效果。 5.常見錯誤包括標籤未閉合和屬性值未加引號,需使用驗證工具。 6.優化策略包括減少HTTP請求、壓縮HTML、使用語義化標籤等。

HTML、CSS和JavaScript是構建現代網頁的核心技術:1.HTML定義網頁結構,2.CSS負責網頁外觀,3.JavaScript提供網頁動態和交互性,它們共同作用,打造出用戶體驗良好的網站。

HTMLISNOTAPROGRAMMENGUAGE; ITISAMARKUMARKUPLAGUAGE.1)htmlStructures andFormatSwebContentusingtags.2)itworkswithcsssforstylingandjavascript for Interactivity,增強WebevebDevelop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