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來,總感覺事件發生與事件代理到之間沒什麼鳥區別。
最近,又看了一下,感覺差別其實真不大!看怎麼理解吧。
要搞清楚什麼是事件代理,就需要先搞清楚什麼是代理。
從商業角度來講,代理就是:我有貨,你沒貨,但丫我沒時間、沒精力全部賣掉,而你一天閒的蛋疼,只剩下時間了。於是,我委託你幫我買,然後哥哥給你提成。這個過程中,你其實相當於也有了貨。
OK,怎麼從字面來理解事件代理一詞的意思?後文有講。
一 先看一個真實的,新手綁定onclik事件的例子
如果按照之前的我,我會怎麼給每一個li標籤,加上onlick呢?廢話,要是我,一定簡單粗暴。
循環每一個li,然後全部綁定onlick。
於是我的程式碼應該是這樣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
好像看起來沒問題了。雖然,有些文章說這樣很消耗性能,但是,我丫電腦好,老子管你性能,不能太認真。
二 突然有一天,我發現透過js加入進來的新的li,沒有綁定onlcik
1 2 3 4 |
|
然後,點擊maomaoliang,它並沒有綁定我的onlick,這是為什麼?
哦,原來,我原有的li跟我後面生成的li根本不是同時發生的,在創造新的li元素之前,已經給存在的li加事件了。好吧,好煩。
三 那怎麼破?
然後,又好(無)奇(奈)的看了一些文章,原來有個叫事件代理的東西可以用。我就試試看吧!於是改寫了部分程式碼,像這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
結果,點選新的li,居然也觸發了fn函數。好吧,身為一個好奇心驅動的肉身,我怎麼能不求甚解呢?還是要踏實點,搞清楚這其中的奧秘才行。
於是,看了事件代理的資料。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事件冒泡:當一個元素上的事件被觸發的時候,比如說滑鼠點擊了一個按鈕,同樣的事件將會在那個元素的所有祖先元素中被觸發。這個過程被稱為事件冒泡。
然後,再回到先前的問題“怎麼從字面來理解事件代理一詞的含義”,誰代理了事件?或是事件代理了誰?
以本文的例子來講,看看改動後的程式碼,我把onlick事件綁定到了ul標籤上面,而不是li標籤。於是,當我點擊任何一個li標籤(不管是動態生成的還是之前就有的)是,這個事件就像泡泡一樣,冒啊冒。正常的情況下,ul也會綁定onclick,body也會綁定到onclick,也就說它會冒泡到最根層的元素。但我這裡給ul綁定了onlick,那麼這時,ul會把泡泡截住,事件也就停止上升,無法抵達body標籤。
接著, var target = ev.target || ev.srcElement;這一句話,相當於告訴了我,我究竟點的是誰,誰才是target。如果,這個target剛好就是li標籤if (target.nodeName.toLowerCase() == 'li'),那麼執行fn函數。
最後,我驕傲的回答了那個問題:table代理了onlick事件!
四 回想一下事件代理的步驟
父元素綁定事件
父元素知道事件的實際發生目標是誰
我們要對目標進行判斷,如果是我們需要的元素,則發生回呼函數(所以要學好選擇器的使用)
五 最後總結,事件代理兩大好處
性能不小心得到了最佳化
動態加入的元素也能綁定事件了
六 要注意的一點是
上述針對的是原生js事件綁定來講的,如果你用到了jquery。並把程式碼改成瞭如下的樣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
這樣一來,新加入的li標籤,也能綁click,是不是很方便、很簡單,是不是感覺學js沒什麼卵用。
哈哈,這樣想很正常,我以前也這麼想,但是,做了一些東西之後,發現jquery還真的不夠用了!但基本上夠用!
雖然,大神們都說要學js,但我還是覺得可以先學jquery,之後再學js,效果也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