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pjax?
現在很多網站(facebook, twitter)都支持這樣的一種瀏覽方式, 當你點擊一個站內的鏈接的時候, 不是做頁面跳轉, 而是只是站內頁面刷新。 這樣的使用者體驗, 比起整個頁面都閃一下來說, 好很多。
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這些網站的ajax刷新是支持瀏覽器歷史的, 刷新頁面的同時, 瀏覽器地址欄位上面的地址也是會更改, 用瀏覽器的回退功能也能夠回退到上一個頁面。
那如果我們想要實現這樣的功能, 我們要如何做呢?
我發現pjax提供了一個腳本支援這樣的功能。
pjax專案地址在 https://github.com/defunkt/jquery-pjax 。 實際的效果請見: http://pjax.heroku.com/ 沒有勾選pjax的時候, 點選連結是跳轉的。 勾選了之後, 連結都是變成了ajax刷新。
為什麼要用pjax?
pjax有好幾個好處:
用戶體驗提升。頁面跳轉的時候人眼需要對整個頁面作重新識別, 刷新部分頁面的時候, 只需要重新識別其中一塊區域。自從我在自己的網站上面採用了pjax技術後, 不由覺得訪問其他只有頁面跳轉的網站難受了許多。 同時, 由於刷新部分頁面的時候提供了一個loading的提示, 以及在刷新的時候舊頁面還是顯示在瀏覽器中, 用戶能夠容忍更長的頁面加載時間。
大大減少頻寬消耗和伺服器消耗。由於只是刷新部分頁面, 大部分的請求(css/js)都不會重新獲取, 網站帶有用戶登入資訊的外框部分都不需要重新生成了。 雖然我沒有具體統計這部分的消耗, 我估計至少有40%以上的請求, 30%以上的伺服器消耗被節省了。
壞處我覺得也有:
IE6等歷史瀏覽器的支援雖然我沒有實際測試, 但是由於pjax利用到了新的標準, 舊的瀏覽器相容會有問題。 不過pjax本身支援fallback, 當發現瀏覽器不支援該功能的時候, 會回到原始的頁面跳到上面去。
複雜的伺服器端支援伺服器端需要根據過來的請求, 判斷是作全頁面渲染還是部分頁面渲染, 相對來說系統複雜度增大了。 不過對於設計良好的伺服器程式碼, 支援這樣的功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綜合起來, 由於使用者體驗和資源利用率的提升, 壞處是可以完全彌補的。 我強烈推薦大家使用。
如何使用pjax?
直接看 官方文件 就可以了。
我覺得做技術的人要養成看一手的技術資料的習慣。
有一個rails針對pjax的 gem插件 可以直接使用。 也有 django的支援。
pjax的原理
為了能夠處理問題, 我們需要能夠理解pjax的運作方式。 pjax的程式碼只有一個檔案: https://github.com/defunkt/jquery-pjax/blob/master/jquery.pjax.js
如果有能力, 可以自己去看一遍。 我這裡解釋一下原理。
首先,我們在html裡面指定, 需要做pjax的連結內容是哪些,以及點擊之後需要更新的部分(放在data-pjax屬性裡面):
$('a[data-pjax]').pjax()
當載入了pjax腳本之後,它會攔截這些連結的事件, 然後包裝成一個ajax請求, 發送給伺服器。
$.fn.pjax = function( container, options ) { return this.live('click.pjax', function(event){ handleClick(event, container, options) }) } function handleClick(event, container, options) { $.pjax($.extend({}, defaults, options)) ... event.preventDefault() } var pjax = $.pjax = function( options ) { ... pjax.xhr = $.ajax(options) }
這個請求帶有X-PJAX的HEADER標識, 伺服器在收到這樣的請求的時候, 就知道只需要渲染部分頁面返回就可以了。
xhr.setRequestHeader('X-PJAX', 'true') xhr.setRequestHeader('X-PJAX-Container', context.selector)
pjax接受到傳回的請求之後, 更新data-pjax指定的區域, 同時也會更新瀏覽器的位址。
options.success = function(data, status, xhr) { var container = extractContainer(data, xhr, options) ... if (container.title) document.title = container.title context.html(container.contents) }
為了能夠支援瀏覽器的後退, 利用到了history的api, 記錄下來對應的信息,
pjax.state = { id: options.id || uniqueId(), url: container.url, container: context.selector, fragment: options.fragment, timeout: options.timeout } if (options.push || options.replace) { window.history.replaceState(pjax.state, container.title, container.url) }
當瀏覽器後退的時候, 攔截事件, 根據記錄的歷史信息, 產生一個新的ajax請求。
$(window).bind('popstate', function(event){ var state = event.state if (state && state.container) { var container = $(state.container) if (container.length) { ... var options = { id: state.id, url: state.url, container: container, push: false, fragment: state.fragment, timeout: state.timeout, scrollTo: false } if (contents) { // pjax event is deprecated $(document).trigger('pjax', [null, options]) container.trigger('pjax:start', [null, options]) // end.pjax event is deprecated container.trigger('start.pjax', [null, options]) container.html(contents) pjax.state = state container.trigger('pjax:end', [null, options]) // end.pjax event is deprecated container.trigger('end.pjax', [null, options]) } else { $.pjax(options) } ... } } }
為了支援fallback, 一個是在載入的時候判斷瀏覽器是否支援 history pushstate API:
// Is pjax supported by this browser? $.support.pjax = window.history && window.history.pushState && window.history.replaceState // pushState isn't reliable on iOS until 5. && !navigator.userAgent.match(/((iPod|iPhone|iPad).+\bOS\s+[1-4]|WebApps\/.+CFNetwork)/)
另一個是當發現請求一段時間沒有回复的時候(可以設定參數timeout), 直接做頁面跳轉。
options.beforeSend = function(xhr, settings) { if (settings.timeout > 0) { timeoutTimer = setTimeout(function() { if (fire('pjax:timeout', [xhr, options])) xhr.abort('timeout') }, settings.timeout) // Clear timeout setting so jquerys internal timeout isn't invoked settings.timeout = 0
結論
既然都看到這裡了, 為什麼不去實際使用一下pjax呢? 有這麼多好處, 我覺得幾乎所有網站都應該採用pjax。 趕緊用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