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ularJS實踐之使用NgModelController進行資料綁定
前言
在Angular應用中,ng-model指令時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它用來將視圖綁定到數據,是雙向綁定魔法中重要的一環。 ngModelController則是ng-model指令中所定義的controller。這個controller包含了一些用於資料綁定,驗證,CSS更新,以及數值格式化和解析的服務。它不用來進行DOM渲染或監聽DOM事件。與DOM相關的邏輯都應該包含在其他的指令中,然後讓這些指令來試用ngModelController中的資料綁定功能。
注意:本篇文章不是對NgModelController文件的說明,而是更偏向實作。下面我將全程帶領大家去實作一個自訂指令,並且利用ng-model屬性來做雙方的資料綁定。
範例
我們的app中使用了一個自訂的指令,名字叫做timeDruation
如下
<div ng-app="HelloApp" ng-controller="HelloController"> <h1 id="自定义指令">自定义指令</h1> <time-duration ng-model="test"></time-duration> <h1 id="默认指令">默认指令</h1> <input ng-model="test">second </div>
這裡我們特意將test變數分別綁定到我們的自訂指令和預設指令中,以觀察其效果。
閒話少敘,下面來看程式碼
angular.module('HelloApp', []) .directive('timeDuration', TimeDurationDirective); .controller('HelloController', function($scope) { $scope.test = 1; });
<div class="time-duration"> <input ng-model='num'> <select ng-model='unit'> <option value="seconds">Seconds</option> <option value="minutes">Minutes</option> <option value="hours">Hours</option> <option value="days">Days</option> </select> </div>
我們可以在require前加上修辭量詞,例如,
function TimeDurationDirective() { var tpl = '....'; // 指令模板代码就是上面的内容,这里就不复制了。 return { restrict: 'E', replace: true, template: tpl, require: 'ngModel', scope: {}, link: function(scope, element, attrs, ngModelController) { var multiplierMap = { seconds: 1, minutes: 60, hours: 3600, days: 86400 }; var multiplierTypes = ['seconds', 'minutes', 'hours', 'days']; // TODO } }; }
1、^前綴修飾表示允許找到對父級指令的指示。
2、?則表示將這個require動作變成一個可選項,意思就是找不到對應指令的controller就算了,不會拋出錯誤。
3.當然,我們也可以合併使用這兩個前綴修飾。
相對?ngModel,^ngModel我們使用的頻率要更加高一點。
例如
return { require: '^ngModel' } return { require: '?ngModel' } return { require: '?^ngModel' }
當我們宣告了require: 'ngModel'之後,在link方法中會注入第四個參數,這個參數就是我們require的那個指令對應的controller。這裡就是內建指令ngModel的指控器ngModeController了。
<my-directive ng-model="my-model"> <other-directive></other-directive> </my-directive>
在ngModelController中有兩個很重要的屬性,一個叫做$viewValue,一個叫做$mode。
這兩者的含義官方的解釋如下
例如你在頁面上展示了一個日期,它顯示的可能是「Oct. 20 2015」這樣的字串,但是呢,這個字串在控制器中對應的值可能是一個Javascript的Date物件的實例。
再比如,我們的這個time-duration範例中,$viewValue其實指的是指令模板中num和unit組合出來的值,而$modelValue是HelloAppController中test變數對應的值。
除了$viewValue和$modelValue這兩個屬性之外,還有兩個用來處理他們的方法。分別是$parses和$formatters。
前者的是作用是將$viewValue->$modelValue,後者的作用恰好相反,是將$modelValue->$viewValue。
time-duration指令與外部控制器以及其內部的運作如下圖,
1、在外部控制器中(即这里的HelloApp的controller),我们通过ng-model="test"将test变量传入指令time-duration中,并建立绑定关系。
2、在指令内部,$modelValue其实就是test值的一份拷贝。
3、我们通过$formatters()方法将$modelValue转变成$viewValue。
4、然后调用$render()方法将$viewValue渲染到directive template中。
5、当我们通过某种途径监控到指令模板中的变量发生变化之后,我们调用$setViewValue()来更新$viewValue。
6、与(4)相对应,我们通过$parsers方法将$viewValue转化成$modelValue。
7、当$modelValue发生变化后,则会去更新HelloApp的UI。
完善指令逻辑
按照上面的流程,我们先来将$modelValue转化成$viewValue,然后在指令模板中进行渲染。
// $formatters接受一个数组 // 数组是一系列方法,用于将modelValue转化成viewValue ngModelController.$formatters.push(function(modelValue) { var unit = 'minutes', num = 0, i, unitName; modelValue = parseInt(modelValue || 0); for (i = multiplierTypes.length-1; i >= 0; i--) { unitName = multiplierTypes[i]; if (modelValue % multiplierMap[unitName] === 0) { unit = unitName; break; } } if (modelValue) { num = modelValue / multiplierMap[unit]; } return { unit: unit, num: num }; });
最后返回的对象就是$viewValue的value。(当然$viewValue还会有其他的一些属性。)
第二步,我们调用$render方法将$viewValue渲染到指令模板中去。
// $render用于将viewValue渲染到指令的模板中 ngModelController.$render = function() { scope.unit = ngModelCtrl.$viewValue.unit; scope.num = ngModelCtrl.$viewValue.num; };
第三步,我们通过$watch来监控指令模板中num和unit变量。当其发生变化时,我们需要更新$viewValue。
scope.$watch('unit + num', function() { // $setViewValue用于更新viewValue ngModelController.$setViewValue({ unit: scope.unit, num: scope.num }); });
第四步,我们通过$parsers将$viewValue->$modelValue。
// $parsers接受一个数组 // 数组是一系列方法,用于将viewValue转化成modelValue ngModelController.$parsers.push(function(viewValue) { var unit = viewValue.unit; var num = viewValue.num; var multiplier; multiplier = multiplierMap[unit]; return num * multiplier; });
更多AngularJS實踐之使用NgModelController進行資料綁定相关文章请关注PHP中文网!

熱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慧驅動的應用程序,用於創建逼真的裸體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用於從照片中去除衣服的線上人工智慧工具。

Undress AI Tool
免費脫衣圖片

Clothoff.io
AI脫衣器

Video Face Swap
使用我們完全免費的人工智慧換臉工具,輕鬆在任何影片中換臉!

熱門文章

熱工具

記事本++7.3.1
好用且免費的程式碼編輯器

SublimeText3漢化版
中文版,非常好用

禪工作室 13.0.1
強大的PHP整合開發環境

Dreamweaver CS6
視覺化網頁開發工具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級程式碼編輯軟體(SublimeText3)

不同JavaScript引擎在解析和執行JavaScript代碼時,效果會有所不同,因為每個引擎的實現原理和優化策略各有差異。 1.詞法分析:將源碼轉換為詞法單元。 2.語法分析:生成抽象語法樹。 3.優化和編譯:通過JIT編譯器生成機器碼。 4.執行:運行機器碼。 V8引擎通過即時編譯和隱藏類優化,SpiderMonkey使用類型推斷系統,導致在相同代碼上的性能表現不同。

Python更適合初學者,學習曲線平緩,語法簡潔;JavaScript適合前端開發,學習曲線較陡,語法靈活。 1.Python語法直觀,適用於數據科學和後端開發。 2.JavaScript靈活,廣泛用於前端和服務器端編程。

從C/C 轉向JavaScript需要適應動態類型、垃圾回收和異步編程等特點。 1)C/C 是靜態類型語言,需手動管理內存,而JavaScript是動態類型,垃圾回收自動處理。 2)C/C 需編譯成機器碼,JavaScript則為解釋型語言。 3)JavaScript引入閉包、原型鍊和Promise等概念,增強了靈活性和異步編程能力。

JavaScript在Web開發中的主要用途包括客戶端交互、表單驗證和異步通信。 1)通過DOM操作實現動態內容更新和用戶交互;2)在用戶提交數據前進行客戶端驗證,提高用戶體驗;3)通過AJAX技術實現與服務器的無刷新通信。

JavaScript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包括前端和後端開發。 1)通過構建TODO列表應用展示前端應用,涉及DOM操作和事件處理。 2)通過Node.js和Express構建RESTfulAPI展示後端應用。

理解JavaScript引擎內部工作原理對開發者重要,因為它能幫助編寫更高效的代碼並理解性能瓶頸和優化策略。 1)引擎的工作流程包括解析、編譯和執行三個階段;2)執行過程中,引擎會進行動態優化,如內聯緩存和隱藏類;3)最佳實踐包括避免全局變量、優化循環、使用const和let,以及避免過度使用閉包。

Python和JavaScript在社區、庫和資源方面的對比各有優劣。 1)Python社區友好,適合初學者,但前端開發資源不如JavaScript豐富。 2)Python在數據科學和機器學習庫方面強大,JavaScript則在前端開發庫和框架上更勝一籌。 3)兩者的學習資源都豐富,但Python適合從官方文檔開始,JavaScript則以MDNWebDocs為佳。選擇應基於項目需求和個人興趣。

Python和JavaScript在開發環境上的選擇都很重要。 1)Python的開發環境包括PyCharm、JupyterNotebook和Anaconda,適合數據科學和快速原型開發。 2)JavaScript的開發環境包括Node.js、VSCode和Webpack,適用於前端和後端開發。根據項目需求選擇合適的工具可以提高開發效率和項目成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