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INotif機制詳解及實例程式碼

高洛峰
發布: 2023-03-05 14:34:02
原創
1326 人瀏覽過

Linux INotif機制

一、 前言:

眾所周知,Linux 桌面系統與MAC 或Windows 相比有許多不如人意的地方,為了改善這種狀況,開源社區提出用戶態需要核心提供一些機制,以便用戶態能夠及時得知內核或底層硬體設備發生了什麼,從而能夠更好地管理設備,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如hotplug、udev 和inotify 就是這種需求催生的。 Hotplug 是一種核心向用戶態應用通報關於熱插拔設備一些事件發生的機制,桌面系統能夠利用它對設備進行有效的管理,udev 動態地維護/dev 下的設備文件,inotify 是一種文件系統的變化通知機制,如檔案增加、刪除等事件可以立刻讓用戶態得知,該機制是著名的桌面搜尋引擎專案beagle 引入的,並在Gamin 等專案中被應用。

事實上,在 inotify 之前已經存在一種類似的機制叫 dnotify,但是它存在許多缺陷:

1. 對於想監視的每一個目錄,使用者都需要開啟一個檔案描述符,因此如果需要監視的目錄較多,將導致開啟許多檔案描述符,特別是,如果被監視目錄在行動媒體上(如光碟和USB碟),將導致無法umount 這些檔案系統,因為使用dnotify 的應用程式開啟的檔案描述子正在使用該檔案系統。

2. dnotify 是基於目錄的,它只能得到目錄變化事件,當然在目錄內的文件的變化會影響到其所在目錄從而引發目錄變化事件,但是要想通過目錄事件來得知哪個文件變化,需要緩存許多stat結構的數據。

3. Dnotify 的介面非常不友好,它使用 signal。

Inotify 是為替代 dnotify 而設計的,它克服了 dnotify 的缺陷,提供了更好用的,簡潔而強大的文件變化通知機制:

1. Inotify 不需要對被監視的目標打開文件描述符,而且如果被監視目標在可移動媒體上,那麼在umount 該媒體上的文件系統後,被監視目標對應的watch 將被自動刪除,並且會產生一個umount 事件。

2. Inotify 既可以監視文件,也可以監視目錄。

3. Inotify 使用系統呼叫而非 SIGIO 來通知檔案系統事件。

4. Inotify 使用檔案描述子作為接口,因而可以使用通常的檔案 I/O 操作select 和 poll 來監視檔案系統的變更。

Inotify 可以監視的檔案系統事件包括:

IN_ACCESS,即檔案被存取
IN_MODIFY,檔案被write
IN_ATTRIB,檔案屬性被修改,如同II、chown、touch
IN_CLOSE_NOWRITE,不可寫檔案被close
IN_OPEN,檔案被open
IN_MOVED_FROM,檔案被移走,如mv
IN_MOVED_TO,檔案被移來,如mv、cp
IN_CREATE,建立新檔案
,IN rm
IN_DELETE_SELF,自刪除,即一個可執行檔在執行時刪除自己
IN_MOVE_SELF,自移動,即一個可執行檔在執行時移動本身
IN_UNMOUNT,宿主檔案系統被umount
IN_CLOSE,檔案被關閉,等同於(IN_CLOSE_WRITE | IN_CLOSE_NOWRITE)
IN_MOVE,檔案被移動,等同於(IN_MOVED_FROM | IN_MOVED_TO)

註:上面所說的檔案也包括目錄。


二、使用者介面


在使用者態,inotify 透過三個系統呼叫和在傳回的檔案描述符上的檔案I/ 操作來使用,使用inotify 的第一步是建立inotify 實例:

每一個inotify 實例對應一個獨立的排序的佇列。


檔案系統的變化事件被稱為watches 的一個物件管理,每一個watch 是一個二元群組(目標,事件遮罩),目標可以是檔案或目錄,事件遮罩表示應用希望關注的inotify 事件,每一個位元對應一個inotify 事件。 Watch 物件透過 watch描述符引用,watches 透過檔案或目錄的路徑名來新增。目錄 watches 將傳回在該目錄下的所有檔案上面發生的事件。


下面函數用來新增一個watch:

int fd = inotify_init ();
登入後複製

fd 是inotify_init() 傳回的檔案描述符,path 是被監視的目標的路徑名稱(即檔案名稱或目錄名稱),mask 是事件遮罩, 在頭檔linux/inotify.h 中定義了每一位代表的事件。可以使用同樣的方式來修改事件掩碼,也就是改變希望被通知的inotify 事件。 Wd 是 watch 描述符。

下面的函數用來刪除一個 watch:

int wd = inotify_add_watch (fd, path, mask);
登入後複製

fd 是 inotify_init() 傳回的檔案描述符,wd 是 inotify_add_watch() 傳回的 watch 描述符。 Ret 是函數的回傳值。

檔案事件以一個 inotify_event 結構表示,它透過由 inotify_init() 傳回的檔案描述符使用通常檔案讀取函數 read 來獲得

int ret = inotify_rm_watch (fd, wd);
登入後複製

结构中的 wd 为被监视目标的 watch 描述符,mask 为事件掩码,len 为 name字符串的长度,name 为被监视目标的路径名,该结构的 name 字段为一个桩,它只是为了用户方面引用文件名,文件名是变长的,它实际紧跟在该结构的后面,文件名将被 0 填充以使下一个事件结构能够 4 字节对齐。注意,len 也把填充字节数统计在内。
通过 read 调用可以一次获得多个事件,只要提供的 buf 足够大。

size_t len = read (fd, buf, BUF_LEN);
登入後複製

buf 是一个 inotify_event 结构的数组指针,BUF_LEN 指定要读取的总长度,buf 大小至少要不小于 BUF_LEN,该调用返回的事件数取决于 BUF_LEN 以及事件中文件名的长度。Len 为实际读去的字节数,即获得的事件的总长度。
可以在函数 inotify_init() 返回的文件描述符 fd 上使用 select() 或poll(), 也可以在 fd 上使用 ioctl 命令 FIONREAD 来得到当前队列的长度。close(fd)将删除所有添加到 fd 中的 watch 并做必要的清理。

    int inotify_init (void);
int inotify_add_watch (int fd, const char *path, __u32 mask);
int inotify_rm_watch (int fd, __u32 mask);
登入後複製

三、内核实现原理

在内核中,每一个 inotify 实例对应一个 inotify_device 结构:

struct inotify_device {
    wait_queue_head_t    wq;       /* wait queue for i/o */
    struct idr       idr;      /* idr mapping wd -> watch */
    struct semaphore    sem;      /* protects this bad boy */
    struct list_head    events;     /* list of queued events */
    struct list_head    watches;    /* list of watches */
    atomic_t        count;     /* reference count */
    struct user_struct   *user;     /* user who opened this dev */
    unsigned int      queue_size;   /* size of the queue (bytes) */
    unsigned int      event_count;  /* number of pending events */
    unsigned int      max_events;   /* maximum number of events */
    u32           last_wd;    /* the last wd allocated */
};
登入後複製


wq 是等待队列,被 read 调用阻塞的进程将挂在该等待队列上,idr 用于把 watch 描述符映射到对应的 inotify_watch,sem 用于同步对该结构的访问,events 为该 inotify 实例上发生的事件的列表,被该 inotify 实例监视的所有事件在发生后都将插入到这个列表,watches 是给 inotify 实例监视的 watch 列表,inotify_add_watch 将把新添加的 watch 插入到该列表,count 是引用计数,user 用于描述创建该 inotify 实例的用户,queue_size 表示该 inotify 实例的事件队列的字节数,event_count 是 events 列表的事件数,max_events 为最大允许的事件数,last_wd 是上次分配的 watch 描述符。

每一个 watch 对应一个 inotify_watch 结构:

struct inotify_watch {
    struct list_head    d_list; /* entry in inotify_device's list */
    struct list_head    i_list; /* entry in inode's list */
    atomic_t        count; /* reference count */
    struct inotify_device  *dev;  /* associated device */
    struct inode      *inode; /* associated inode */
    s32           wd;   /* watch descriptor */
    u32           mask;  /* event mask for this watch */
};
登入後複製


d_list 指向所有 inotify_device 组成的列表的,i_list 指向所有被监视 inode 组成的列表,count 是引用计数,dev 指向该 watch 所在的 inotify 实例对应的 inotify_device 结构,inode 指向该 watch 要监视的 inode,wd 是分配给该 watch 的描述符,mask 是该 watch 的事件掩码,表示它对哪些文件系统事件感兴趣。

结构 inotify_device 在用户态调用 inotify_init() 时创建,当关闭 inotify_init()返回的文件描述符时将被释放。结构 inotify_watch 在用户态调用 inotify_add_watch()时创建,在用户态调用 inotify_rm_watch() 或 close(fd) 时被释放。
无论是目录还是文件,在内核中都对应一个 inode 结构,inotify 系统在 inode 结构中增加了两个字段:

#ifdef CONFIG_INOTIFY
  struct list_head  inotify_watches; /* watches on this inode */
  struct semaphore  inotify_sem;  /* protects the watches list */
#endif
登入後複製

inotify_watches 是在被监视目标上的 watch 列表,每当用户调用 inotify_add_watch()时,内核就为添加的 watch 创建一个 inotify_watch 结构,并把它插入到被监视目标对应的 inode 的 inotify_watches 列表。inotify_sem 用于同步对 inotify_watches 列表的访问。当文件系统发生第一部分提到的事件之一时,相应的文件系统代码将显示调用fsnotify_* 来把相应的事件报告给

inotify 系统,其中*号就是相应的事件名,目前实现包括:

fsnotify_move,文件从一个目录移动到另一个目录

fsnotify_nameremove,文件从目录中删除
fsnotify_inoderemove,自删除
fsnotify_create,创建新文件
fsnotify_mkdir,创建新目录
fsnotify_access,文件被读
fsnotify_modify,文件被写
fsnotify_open,文件被打开
fsnotify_close,文件被关闭
fsnotify_xattr,文件的扩展属性被修改
fsnotify_change,文件被修改或原数据被修改

有一个例外情况,就是 inotify_unmount_inodes,它会在文件系统被 umount 时调用来通知 umount 事件给 inotify 系统。
以上提到的通知函数最后都调用 inotify_inode_queue_event(inotify_unmount_inodes直接调用 inotify_dev_queue_event ),该函数首先判断对应的inode是否被监视,这通过查看 inotify_watches 列表是否为空来实现,如果发现 inode 没有被监视,什么也不做,立刻返回,反之,遍历 inotify_watches 列表,看是否当前的文件操作事件被某个 watch 监视,如果是,调用 inotify_dev_queue_event,否则,返回。函数inotify_dev_queue_event 首先判断该事件是否是上一个事件的重复,如果是就丢弃该事件并返回,否则,它判断是否 inotify 实例即 inotify_device 的事件队列是否溢出,如果溢出,产生一个溢出事件,否则产生一个当前的文件操作事件,这些事件通过kernel_event 构建,kernel_event 将创建一个 inotify_kernel_event 结构,然后把该结构插入到对应的 inotify_device 的 events 事件列表,然后唤醒等待在inotify_device 结构中的 wq 指向的等待队列。想监视文件系统事件的用户态进程在inotify 实例(即 inotify_init() 返回的文件描述符)上调用 read 时但没有事件时就挂在等待队列 wq 上。

四、使用示例

下面是一个使用 inotify 来监视文件系统事件的例子:

#include <linux/unistd.h>
#include <linux/inotify.h>
#include <errno.h>
_syscall0(int, inotify_init)
_syscall3(int, inotify_add_watch, int, fd, const char *, path, __u32, mask)
_syscall2(int, inotify_rm_watch, int, fd, __u32, mask)
char * monitored_files[] = {
  "./tmp_file",
  "./tmp_dir",
  "/mnt/sda3/windows_file"
};
struct wd_name {
  int wd;
  char * name;
};
#define WD_NUM 3
struct wd_name wd_array[WD_NUM];
char * event_array[] = {
  "File was accessed",
  "File was modified",
  "File attributes were changed",
  "writtable file closed",
  "Unwrittable file closed",
  "File was opened",
  "File was moved from X",
  "File was moved to Y",
  "Subfile was created",
  "Subfile was deleted",
  "Self was deleted",
  "Self was moved",
  "",
  "Backing fs was unmounted",
  "Event queued overflowed",
  "File was ignored"
};
#define EVENT_NUM 16
#define MAX_BUF_SIZE 1024
    
int main(void)
{
  int fd;
  int wd;
  char buffer[1024];
  char * offset = NULL;
  struct inotify_event * event;
  int len, tmp_len;
  char strbuf[16];
  int i = 0;
    
  fd = inotify_init();
  if (fd < 0) {
    printf("Fail to initialize inotify.\n");
    exit(-1);
  }
  for (i=0; i<WD_NUM; i++) {
    wd_array[i].name = monitored_files[i];
    wd = inotify_add_watch(fd, wd_array[i].name, IN_ALL_EVENTS);
    if (wd < 0) {
      printf("Can&#39;t add watch for %s.\n", wd_array[i].name);
      exit(-1);
    }
    wd_array[i].wd = wd;
  }
  while(len = read(fd, buffer, MAX_BUF_SIZE)) {
    offset = buffer;
    printf("Some event happens, len = %d.\n", len);
    event = (struct inotify_event *)buffer;
    while (((char *)event - buffer) < len) {
      if (event->mask & IN_ISDIR) {
        memcpy(strbuf, "Direcotory", 11);
      }
      else {
        memcpy(strbuf, "File", 5);
      }
      printf("Object type: %s\n", strbuf);
      for (i=0; i<WD_NUM; i++) {
        if (event->wd != wd_array[i].wd) continue;
        printf("Object name: %s\n", wd_array[i].name);
        break;
      }
      printf("Event mask: %08X\n", event->mask);
      for (i=0; i<EVENT_NUM; i++) {
        if (event_array[i][0] == &#39;\0&#39;) continue;
        if (event->mask & (1<<i)) {
          printf("Event: %s\n", event_array[i]);
        }
      }
      tmp_len = sizeof(struct inotify_event) + event->len;
      event = (struct inotify_event *)(offset + tmp_len); 
      offset += tmp_len;
    }
  }
}
登入後複製


该程序将监视发生在当前目录下的文件 tmp_file 与当前目录下的目录 tmp_dir 上的所有文件系统事件, 同时它也将监视发生在文件 /mnt/sda3/windows_file 上的文件系统事件,注意,/mnt/sda3 是 SATA 硬盘分区 3 的挂接点。

细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该程序首部使用 _syscallN 来声明 inotify 系统调用,原因是这些系统调用是在最新的稳定内核 2.6.13 中引入的,glibc 并没有实现这些系统调用的库函数版本,因此,为了能在程序中使用这些系统调用,必须通过 _syscallN 来声明这些新的系统,其中的 N 为要声明的系统调用实际的参数数。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是系统的头文件必须与被启动的内核匹配,为了让上面的程序能够成功编译,必须让 2.6.13 的内核头文件(包括 include/linux/*, include/asm/* 和 include/asm-generic/*)在头文件搜索路径内,并且是第一优先搜索的头文件路径,因为 _syscallN 需要用到这些头文件中的 linux/unistd.h 和 asm/unistd.h,它们包含了 inotify 的三个系统调用的系统调用号 __NR_inotify_init、__NR_inotify_add_watch 和 __NR_inotify_rm_watch。

因此,要想成功编译此程序,只要把用户编译好的内核的头文件拷贝到该程序所在的路径,并使用如下命令编译即可:

$gcc -o inotify_example -I. inotify_example.c
登入後複製

注意:当前目录下应当包含 linux、asm 和 asm-generic 三个已编译好的 2.6.13 内核的有文件目录,asm 是一个链接,因此拷贝 asm 头文件的时候需要拷贝 asm 与 asm-ARCH(对于 x86 平台应当是 asm-i386)。 然后,为了运行该程序,需要在当前目录下创建文件 tmp_file 和目录 tmp_dir,对于/mnt/sda3/windows_file 文件,用户需要依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可能是/mnt/dosc/windows_file,即 /mnt/dosc 是一个 FAT32 的 windows 硬盘,因此用户在编译该程序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修改 /mnt/sda3。Windows_file 是在被 mount 硬盘上创建的一个文件,为了运行该程序,它必须被创建。
以下是作者在 redhat 9.0 上运行此程序得到的一些结果:

当运行此程序的时候在另一个虚拟终端执行 cat ./tmp_file,此程序的输出为:

Some event happens, len = 48.
Object type: File
Object name: ./tmp_file
Event mask: 00000020
Event: File was opened
Object type: File
Object name: ./tmp_file
Event mask: 00000001
Event: File was accessed
Object type: File
Object name: ./tmp_file
Event mask: 00000010
Event: Unwrittable file closed
登入後複製

以上事件清楚地说明了 cat 指令执行了文件 open 和 close 操作,当然 open 和 close操作都属于 access 操作,任何对文件的操作都是 access 操作。

此外,运行 vi ./tmp_file,发现 vi实际在编辑文件时复制了一个副本,在未保存之前是对副本进行操作。 运行 vi ./tmp_file, 修改并保存退出时,发现 vi 实际在保存修改时删除了最初的文件并把那个副本文件名更改为最初的文件的名称。注意,事件"File was ignored"表示系统把该文件对应的 watch 从 inotify 实例的 watch 列表中删除,因为文件已经被删除。 读者可以自己分别执行命令:echo "abc" > ./tmp_file 、rm -f tmp_file、 ls tmp_dir、 cd tmp_dir;touch c.txt、 rm c.txt 、 umount /mnt/sda3(实际用户需要使用自己当时的 mount 点路径名),然后分析一下结果。Umount 触发两个事件,一个表示文件已经被删除或不在存在,另一个表示该文件的 watch被从 watch 列表中删除。

感謝閱讀,希望能幫助大家,謝謝大家對本站的支持!

更多Linux INotif機制詳解及實例代碼相關文章請關注PHP中文網!


相關標籤:
來源:php.cn
本網站聲明
本文內容由網友自願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發現涉嫌抄襲或侵權的內容,請聯絡admin@php.cn
最新問題
熱門教學
更多>
最新下載
更多>
網站特效
網站源碼
網站素材
前端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