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設定檔my.cnf優化詳解

黄舟
發布: 2017-02-21 10:21:35
原創
1176 人瀏覽過



MySQL 5.5.13
參數說明:
[client]
character-set- server = utf8
port    = 3306
socket  = /data/mysql/3306/mysql.sock
[mysqld]
character-set-server = utf8
user    = mysql
port    = 3306
socket  = / data/mysql/3306/mysql.sock
basedir = /usr/local/webserver/mysql
datadir = /data/mysql/3306/data
log-error = /data/mysql/3306/mysql_error.log
pid-file = /data/mysql/3306/mysql.pid
# table_cache 參數設定表快取的數目。每個連線進來,都會至少打開一個表格快取。 #因此, table_cache 的大小應與 max_connections 的設定有關。例如,對於 200 個#並行運行的連接,應該讓表的快取至少有 200 × N ,這裡 N 是應用可以執行的查詢#的一個聯接中表的最大數量。此外,還需要為臨時表和文件保留一些額外的文件描述符。
# 當Mysql 存取一個表時,如果該表在快取中已經被打開,則可以直接存取快取;如果#還沒有被緩存,但是在Mysql 表緩衝區中還有空間,那麼這個表就被打開並放入表緩#衝區;如果表緩存滿了,則會按照一定的規則將當前未使用的表釋放,或者臨時擴大表緩存來存放,使用表緩存的好處是可以更快速地存取表中的內容。執行 flush tables 會#清空快取的內容。一般來說,可以透過查看資料庫運行峰值時間的狀態值 Open_tables #和 Opened_tables ,判斷是否需要增加 table_cache 的值(其中 open_tables 是當#前打開的表的數量, Opened_tables 則是已經打開的表的數量)。也就是如果open_tables接近table_cache的時候,而Opened_tables這個值在逐步增加,那就要考慮增加這個#值的大小了。還有Table_locks_waited比較高的時候,也需要增加table_cache。
open_files_limit = 10240
table_cache = 512
#非動態變量,需要重啟服務
# 指定MySQL可能的連線數量。當MySQL主執行緒在很短的時間內接收到非常多的連線請求,該參數生效,主執行緒花費很短的時間檢查連線並且啟動一個新執行緒。 back_log參數的值指出在MySQL暫時停止回應新請求之前的短時間內多少個請求可以被存在堆疊中。如果系統在一個短時間內有很多連接,則需要增加該參數的值,該參數值指定到來的TCP/IP連接的偵聽佇列的大小。不同的作業系統在這個佇列大小上有它自己的限制。試圖設定back_log高於你的作業系統的限制將是無效的。預設值為50。對於Linux系統建議設定為小於512的整數。
back_log = 600
#MySQL允許最大連線數
max_connections = 5000
#可以允許多少個錯誤連線
max_connect_errors = 6000
#使用–skip-external-locking MySQL選項以避免外部鎖定。此選項預設為開啟
external-locking = FALSE
# 設定最大套件,限制server接受的封包大小,避免超長SQL的執行有問題預設值為16M,當MySQL客戶端或mysqld伺服器收到大於max_allowed_pa​​cket位元組的資訊包時,將發出「訊息包過大」錯誤,並關閉連線。對於某些用戶端,如果通訊資訊包過大,在執行查詢期間,可能會遇到「遺失與MySQL伺服器的連線」錯誤。預設值16M。
#dev-doc: http://www.php.cn/
max_allowed_pa​​cket = 32M
# Sort_Buffer_Size 是一個connection等級參數,在每個connection(session)第一次需要使用這個buffer的時候,一次性分配設定的記憶體。
#Sort_Buffer_Size 並不是越大越好,由於是connection級的參數,過大的設定+高並發可能會耗盡系統記憶體資源。例如:500個連線將會消耗500*sort_buffer_size(8M)=4G記憶體
#Sort_Buffer_Size 超過2KB的時候,就會使用mmap() 而不是malloc() 來進行記憶體分配,導致效率降低。
#技術導讀http://www.php.cn/
#dev-doc: http://www.php.cn/
#explain select*from table where order limit;出現filesort
#屬重點最佳化參數
sort_buffer_size = 8M
#用於表間關聯快取的大小
join_buffer_size = 1M
# 伺服器線程快取這個值表示可以重新利用保存在快取中線程的數量,當斷開連接時如果緩存中還有空間,那麼客戶端的線程將被放到緩存中,如果線程重新被請求,那麼請求將從快取中讀取,如果快取中是空的或者是新的請求,那麼這個線程將被重新創建,如果有很多新的線程,增加這個值可以改善系統性能。透過比較Connections 和Threads_created 狀態的變量,可以看到這個變數的作用
thread_cache_size = 300
# 設定thread_concurrency的值的正確與否, 對mysql的效能影響很大, 在多個cpu(或多核心)的情況下,錯誤設定了thread_concurrency的值, 會導致mysql不能充分利用多cpu(或多核心), 出現同一時刻只能一個cpu(或核)在工作的情況。 thread_concurrency應設為CPU核數的2倍. 例如有一個雙核的CPU, 那麼thread_concurrency的應該為4; 2個雙核的cpu, thread_concurrency的值應為8
#屬重點優化參數
thread_concurrency = 8
# 對於使用MySQL的用戶,對於這個變數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在前幾年的MyISAM引擎優化中,這個參數也是一個重要的最佳化參數。但隨著發展,這個參數也爆露出來一些問題。機器的記憶體越來越大,人們也都習慣性的把以前有用的參數分配的值越來越大。這個參數加大後也引發了一系列問題。我們先分析一下query_cache_size的工作原理:一個SELECT查詢在DB中運作後,DB會把該語句快取下來,當同樣的一個SQL再次來到DB裡呼叫時,DB在該表沒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把結果從快取中傳回給Client。這裡有一個關建點,就是DB在利用Query_cache工作時,要求語句涉及的表格在這段時間內沒有發生變更。那如果該表在發生變更時,Query_cache裡的資料又怎麼處理呢?首先要把Query_cache和該表相關的語句全部置為失效,然後在寫入更新。那如果Query_cache非常大,該表的查詢結構又比較多,查詢語句失效也慢,一個更新或是Insert就會很慢,這樣看到的就是Update或Insert怎麼這麼慢了。所以在資料庫寫入量或是更新量也比較大的系統,此參數不適合分配過大。而且在高並發,寫入量大的系統,建系把該功能禁掉。
#重點優化參數(主庫增刪改-MyISAM)
query_cache_size = 512M
#指定單一查詢能夠使用的緩衝區大小,預設為1M
query_cache_limit = 2M
#預設是4KB,設定值大對大數據查詢有好處,但如果你的查詢都是小數據查詢,就容易造成記憶體碎片和浪費
#查詢快取碎片率= Qcache_free_blocks / Qcache_total_blocks * 100%
#如果查詢快取碎片率超過20% ,可以用FLUSH QUERY CACHE整理快取碎片,或是試試減少query_cache_min_res_unit,如果你的查詢都是小資料量的話。
#查詢快取使用率 = (query_cache_size – Qcache_free_memory) / query_cache_size * 100%
#查詢快取利用率在25%以下的話說明query_cache_size設定的過大,可適當減少;查詢快取利用率在80%以上而且Qcache_lowmem_prunes > 50的話說明query_cache_size可能有點小,要不就是碎片太多。
#查詢快取命中率= (Qcache_hits – Qcache_inserts) / Qcache_hits * 100%
query_cache_min_res_unit = 2k
default-storage- engine = MyISAM
#限定用於每個資料庫執行緒的堆疊大小。預設設定足以滿足大多數應用程式
thread_stack = 192K
# 設定預設的事務隔離等級.可用的等級如下:
# READ-UNCOMMITTED, READ-COMMITTED, REPEATABLE-READ, SERIALIZABLE
# 1.READ UNCOMMITTED-未提交2.READ COMMITTE-讀取已提交3.REPEATABLE READ -可重複讀取未提交2.READ COMMITTE-讀取已提交3.REPEATABLE READ -可重複讀取44 .SERIALIZABLE -串列
transaction_isolation = READ-COMMITTED
# tmp_table_size 的預設大小是32M。如果一張臨時表超出該大小,MySQL產生一個 The table tbl_name is full 形式的錯誤,如果你做很多高階 GROUP BY 查詢,增加 tmp_table_size 值。
tmp_table_size = 246M
max_heap_table_size = 246M
#索引快取大小: 它決定了資料庫索引處理的速度,尤其是索引讀取的速度
key_buffer_size = 512M
# MySql讀入緩衝區大小。對錶進行順序掃描的請求將分配一個讀入緩衝區,MySql會為它分配一段記憶體緩衝區。 read_buffer_size變數控制這一緩衝區的大小。如果對錶的順序掃描請求非常頻繁,並且你認為頻繁掃描進行得太慢,可以透過增加該變數值以及記憶體緩衝區大小來提高其效能。
read_buffer_size = 4M
# MySql的隨機讀取(查詢操作)緩衝區大小。當以任意順序讀取行時(例如,依照排序順序),將會分配一個隨機讀取快取區。進行排序查詢時,MySql會先掃描一遍該緩衝,以避免磁碟搜索,提高查詢速度,如果需要排序大量數據,可適當調高該值。但MySql會為每個客戶連線發放該緩衝空間,所以應盡量適當設定該值,以避免記憶體開銷過大。
read_rnd_buffer_size = 16M
#批次插入資料快取大小,可以有效提高插入效率,預設為8M
bulk_insert_buffer_size = 64M
# MyISAM表發生變化時重新排序所需的緩衝
myisam_sort_buffer_size = 128M
# MySQL重建索引時所允許的最大臨時檔案的大小(當REPAIR, ALTER TABLE 或LOAD DATA INFILE).
#如果檔案大小比此值更大,索引會透過鍵值緩衝建立(更慢)
myisam_max_sort_file_size = 10G
# 如果一個表格擁有超過一個索引, MyISAM 可以透過並行排序使用超過一個線程來修復他們.
# 這對於擁有多個CPU以及大量內存情況的用戶,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myisam_repair_threads = 1
#自動檢查和修復沒有適當關閉的MyISAM 表
myisam_recover
interactive_timeout = 120
wait_timeout = 120
innodb_data_home_dir = /data/mysql/3306/data
#表空間檔案重要資料
innodb_data_file_path = ibdata1:2000M;ibdata2:10M:autoextend
#這個參數用來設定InnoDB 儲存的資料目錄資訊和其它內部資料結構的記憶體池大小,類似於Oracle的library cache 。這不是強制參數,可以被突破。
innodb_additional_mem_pool_size = 16M
# 這對Innodb表來說非常重要。 Innodb相比MyISAM表對緩衝更為敏感。 MyISAM可以在預設的 key_buffer_size 設定下運作的可以,然而Innodb在預設的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設定下卻跟蝸牛似的。由於Innodb把資料和索引都緩存起來,無需留給作業系統太多的內存,因此如果只需要用Innodb的話則可以設定它高達 70-80% 的可用內存。一些應用於key_buffer 的規則有— 如果你的資料量不大,並且不會暴增,那麼無需把innodb_buffer_pool_size 設定的太大了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512M
#檔案IO的執行緒數,一般為4,但是在Windows 下,可以設定得較大。
innodb_file_io_threads = 4
# 在InnoDb核心內的允許線程數.
# 最優值依賴於應用程式,硬件以及作業系統的調度方式.
# 過高的值可能導致線程的互斥顛簸.
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 = 8
# 如果將此參數設為1,將在每次提交事務後將日誌寫入磁碟。為提供效能,可設定為0或2,但要承擔在發生故障時遺失資料的風險。設定為0表示交易日誌寫入日誌文件,而日誌文件每秒刷新到磁碟一次。設定為2表示交易日誌將在提交時寫入日誌,但日誌檔案每次刷新到磁碟一次。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2
#此參數決定一些日誌檔案所用的記憶體大小,以M為單位。緩衝區更大能提高效能,但意外的故障將會遺失資料.MySQL開發人員建議設定為1-8M之間
innodb_log_buffer_size = 16M
#此參數決定資料日誌檔案的大小,以M為單位,較大的設定可以提高效能,但也會增加復原故障資料庫所需的時間
innodb_log_file_size = 128M
#為提高效能,MySQL可以以循環方式將日誌檔案寫入多個檔案。建議設定為3M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 3
#推薦閱讀http://www.php.cn/
# Buffer_Pool中Dirty_Page所佔的數量,直接影響InnoDB的關閉時間。參數innodb_max_dirty_pages_pct 可以直接控制了Dirty_Page在Buffer_Pool中所佔的比率,而且幸運的是innodb_max_dirty_pages_pct是可以動態改變的。所以,在關閉InnoDB之前先將innodb_max_dirty_pages_pct調小,強制資料塊Flush一段時間,則能夠大幅縮短 MySQL關閉的時間。
innodb_max_dirty_pages_pct = 90
# InnoDB 有其內建的死鎖偵測機制,能導致未完成的交易回溯。但是,如果結合InnoDB使用MyISAM的lock tables 語句或第三方事務引擎,則InnoDB無法辨識死鎖。要消除這種可能性,可以將innodb_lock_wait_timeout設定為整數值,指示MySQL在允許其他事務修改那些最終受事務回滾的資料之前要等待多長時間(秒數)
innodb_lock_wait_timeout = 120
#獨享表空間(關閉)
innodb_file_per_table = 0
#start mysqld with –slow-query- log-file=/data/mysql/3306/slow.log
slow_query_log
long_query_time = 1
replicate-ignore-db = mysql
replicate-ignore-db = test
replicate-ignore-db = information_schema
#配置從庫上的更新操作是否寫二進位文件,如果這台從庫,還要做其他從庫的主庫,那麼就需要打這個參數,以便從庫的從庫能夠進行日誌同步這個參數要和—logs-bin一起使用
log-slave-updates
log-bin = /data/mysql/3306/binlog/binlog
binlog_cache_size = 4M
#STATEMENT,ROW,MIXED
# 基於SQL語句的複製(statement-based replication, SBR),基於行的複製(row-based replication, RBR),混合模式複製(mixed -based replication, MBR)。相應地,binlog的格式也有三種:STATEMENT,ROW,MIXED。
binlog_format = MIXED
max_binlog_cache_size = 64M
max_binlog_size = 1G
relay-log-index = /data/mysql/3306/relaylog/relaylog
relay-log-info-file = /data/mysql/3306/relaylog/relaylog
relay-log = /data/mysql/3306/relaylog/relaylog
expire_logs_days = 30
skip-name-resolve
#master-connect -retry = 10
slave-skip-errors = 1032,1062,126,1114,1146,1048,1396
server-id = 1
[mysqldump]
quick
max_allowed_pa​​cket = 32M
[myisamchk]
key_buffer_size = 256M
sort_buffer_size = 256M
read_buffer = 2M
write_buffer = 2M
[ mysqlhotcopy]
interactive-timeout

以上就是MySQL設定檔my.cnf優化詳解的內容,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PHP中文網(www.php.cn)!


相關標籤:
來源:php.cn
本網站聲明
本文內容由網友自願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發現涉嫌抄襲或侵權的內容,請聯絡admin@php.cn
熱門教學
更多>
最新下載
更多>
網站特效
網站源碼
網站素材
前端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