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開發規範之我見
大多數MySQL規範在網路上也都能找到相關的分享,在這裡要分享的是老葉個人認為比較重要的,或者容易被忽略的,以及容易被混淆的一些地方。
1、預設使用InnoDB引擎
【老葉觀點】已多次呼籲過了,InnoDB適用於幾乎99%的MySQL應用場景,而且在MySQL 5.7的系統表都改成InnoDB了,還有什麼理由再死守MyISAM呢。
此外,頻繁讀寫的InnoDB表,一定要使用具有自增/順序特徵的整數作為顯式主鍵。
【參考】:[MySQL FAQ]系列 — 為什麼InnoDB表要建議用自增列做主鍵。
2、字元集選擇utf-8
【老葉觀點】若為了節省磁碟空間,則建議選擇latin1。建議選擇utf-8通常是為了所謂的“通用性”,但事實上用戶提交的utf-8資料也一樣可以以latin1字元集儲存。
用latin1儲存utf-8資料可能遇到的麻煩是,如果有基於中文的檢索時,可能無法100%準確(老葉親自簡單測試常規的中文完檢索全不是問題,也就是一般的中文對比是沒問題的)。
用latin1字元集儲存utf-8資料的做法是:在web端(用戶端)的字元集是utf-8,後端程式也採用utf-8來處理,但character_set_client、character_set_connection、 character_set_results、character_set_database、character_set_server 這幾個都是latin1,且資料表、欄位的字元集也是latin1。或者說資料表採用latin1,每次連線後執行 SET NAMES LATIN1 即可。
【參考】:小談MySQL字元集。
3、InnoDB表格行記錄物理長度不超過8KB
## 【老葉觀點】InnoDB的data page預設是16KB,基於B+Tree的特點,一個data page中需要至少儲存2筆記錄。因此,當實際儲存長度超過8KB(尤其是TEXT/BLOB列)的大列(large column)時會引起“page-overflow儲存”,類似ORACLE中的“行遷移”。 因此,如果必須使用大列(尤其是TEXT/BLOB類型)且讀寫頻繁的話,則最好把這些列拆分到子表中,不要和主表放在一起存儲。如果不太頻繁,可以考慮繼續保留在主表中。 當然了,如果將 innodb_page_size 選項修改成 8KB,那麼行記錄物理長度建議不要超過4KB。 【參考】:[MySQL最佳化案例]系列 — 最佳化InnoDB表BLOB列的儲存效率。
4、是否使用分區表
【老葉觀點】在一些使用分區表後明顯可以提升性能或者運維便利性的場景下,還是建議使用分區表。 例如老葉就在zabbix的資料庫採用TokuDB引擎的前提下,又根據時間維度使用了分區表。這樣的好處是保證zabbix日常應用不受到影響前提下,方便管理員例行刪除過去數據,只需要刪除相應分區即可,不需再執行一個非常慢的DELETE而影響整體性能。 【參考】:遷移Zabbix資料庫到TokuDB。
5、是否使用預存程序、觸發器
【老葉觀點】在一些合適的場景下,用預存程序、觸發器也完全沒問題。 我們以前就是利用儲存完成遊戲業務邏輯處理,效能上不是問題,而且一旦需求有變更,只需修改預存過程,變更代價很低。我們也利用觸發器來維護一個頻繁更新的表,對這個表的所有變更都將部分字段同步更新到另一個表中(類似物化視圖的變相實現),也不存在性能問題。 不要把MySQL的預存程序和觸發器視為洪水猛獸,用好的話,沒有問題的,真遇到問題了再優化也不遲。另外,MySQL因為沒有物化視圖,所以視圖能不用就盡量少用吧。6、選擇合適的類型
【老葉觀點】除了常見的建議外,還有其他幾個要點:# 6.1、用INT UNSIGNED儲存IPV4位址,用INET_ATON()、INET_NTOA()進行轉換,基本上沒必要使用CHAR(15)來儲存。 6.2、枚舉型別可以使用ENUM,ENUM的內部儲存機制是採用TINYINT或SMALLINT(並非CHAR/VARCHAR),效能一點都不差,記住千萬別用CHAR/VARCHAR 來儲存欄位舉數據。 6.3、還個早前一直在傳播的“常識性誤導”,建議用TIMESTAMP取代DATETIME。其實從5.6開始,建議優先選擇DATETIME儲存日期時間,因為它的可用範圍比TIMESTAMP更大,實體儲存上僅比TIMESTAMP多1個位元組,整體效能上的損失並不大。6.4、所有欄位定義中,預設都加上NOT NULL約束,除非必須為NULL(但我也想不出來什麼場景下必須要在資料庫中儲存NULL值,可以用0來表示)。在對此欄位進行COUNT()統計時,統計結果較準確(值為NULL的不會被COUNT統計進去),或執行 WHERE column IS NULL 擷取時,也可以快速傳回結果。
6.5、盡可能不要直接 SELECT * 讀取全部字段,尤其是表中存在 TEXT/BLOB 大列的時候。可能本來不需要讀取這些列,但因為偷懶寫成 SELECT * 導致記憶體buffer pool被這些「垃圾」資料把真正需要緩衝起來的熱點資料給洗出去了。
8、關於索引
【老葉觀點】除了常見的建議外,還有幾個要點:
8.1、超過20個長度的字串列,最好建立前綴索引而非整列索引(例如:ALTER TABLE t1 ADD INDEX(user(20))),可以有效提高索引利用率,不過它的缺點是對這個列排序時用不到前綴索引。前綴索引的長度可以基於對該欄位的統計得出,一般略大於平均長度一點就可以了。
8.2、定期用 pt-duplicate-key-checker 工具檢查並刪除重複的索引。例如 index idx1(a, b) 索引已經涵蓋了 index idx2(a),就可以刪除 idx2 索引了。
8.3、有多欄位聯合索引時,WHERE中篩選條件的欄位順序無需和索引一致,但如果有排序、分組就必須一致了。
例如有聯合索引idx1(a, b, c),那麼下面的SQL都可以完整用到索引:
SELECT ... WHERE b = ? AND c = ? AND a = ?; --注意到,WHERE中字段顺序并没有和索引字段顺序一致 SELECT ... WHERE b = ? AND a = ? AND c = ?; SELECT ... WHERE a = ? AND b IN (?, ?) AND c = ?; SELECT ... WHERE a = ? AND b = ? ORDER BY c; SELECT ... WHERE a = ? AND b IN (?, ?) ORDER BY c; SELECT ... WHERE a = ? ORDER BY b, c; SELECT ... ORDER BY a, b, c; -- 可利用联合索引完成排序
而下面幾個SQL則只能用到部分索引:
SELECT ... WHERE b = ? AND a = ?; -- 只能用到 (a, b) 部分 SELECT ... WHERE a IN (?, ?) AND b = ?; -- 只能用到 (a, b) 部分 SELECT ... WHERE a = ? AND c = ?; -- 只能用到 (a) 部分 SELECT ... WHERE a = ? AND b IN (?, ?); -- 只能用到 (a, b) 部分 SELECT ... WHERE (a BETWEEN ? AND ?) AND b = ?; -- 只能用到 (a) 部分,注意BETWEEN和IN的区别 SELECT ... WHERE a = ? AND (b BETWEEN ? AND ?) AND c = ?; -- 只能用到 (a, b) 部分
下面的幾個SQL完全用不到該索引:
SELECT ... WHERE b = ?; SELECT ... WHERE b = ? AND c = ?; SELECT ... WHERE b = ? AND c = ?; SELECT ... ORDER BY b; SELECT ... ORDER BY b, a;
從上面的幾個例子就能看出來的出來,以往強調的WHERE條件字段順序要和索引順序一致才能使用索引的“常識性誤導” 無需嚴格遵守。
此外,有些時候查詢優化器指定的索引或執行計劃可能並不是最優的,可以手動指定最優索引,或者修改session級的optimizer_switch 選項,關閉某些導致效果反而更差的特性(例如index merge通常是好事,但也遇到過用上index merge後反而更差的,這時候要么強制指定其中一個索引,要么可以臨時關閉index merge 特性)。
9、其他
9.1、哪怕是基於索引的條件過濾,如果優化器意識到總共需要掃描的資料量超過30%時(ORACLE裡貌似是20%,MySQL目前是30%,沒準以後會調整),就會直接改變執行計畫為全表掃描,不再使用索引。
9.2、多表JOIN時,要把過濾性最大(不一定是資料量最小哦,而是只加了WHERE條件後過濾性最大的那個)的表選為驅動表。此外,如果JOIN之後有排序,排序欄位一定要屬於驅動表,才能利用驅動表上的索引完成排序。
9.3、絕大多數情況下,排序的大家通常要來的更高,因此如果看到執行計劃中有 Using filesort,優先創建排序索引吧。
9.4、利用 pt-query-digest 定期分析slow query log,並結合 Box Anemometer 建構slow query log分析及最佳化系統。
【參考】:[MySQL FAQ]系列 — EXPLAIN結果中哪些資訊要引起關注。
備註:若無特別說明,以上規範建議適用於MySQL 5.6及之前的版本。 5.7及之後的版本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個別規範建議需要相應調整。
以上就是MySQL開發規範之我見的內容,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PHP中文網(www.php.cn)!

熱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慧驅動的應用程序,用於創建逼真的裸體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用於從照片中去除衣服的線上人工智慧工具。

Undress AI Tool
免費脫衣圖片

Clothoff.io
AI脫衣器

Video Face Swap
使用我們完全免費的人工智慧換臉工具,輕鬆在任何影片中換臉!

熱門文章

熱工具

記事本++7.3.1
好用且免費的程式碼編輯器

SublimeText3漢化版
中文版,非常好用

禪工作室 13.0.1
強大的PHP整合開發環境

Dreamweaver CS6
視覺化網頁開發工具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級程式碼編輯軟體(SublimeText3)

Laravel 是一款 PHP 框架,用於輕鬆構建 Web 應用程序。它提供一系列強大的功能,包括:安裝: 使用 Composer 全局安裝 Laravel CLI,並在項目目錄中創建應用程序。路由: 在 routes/web.php 中定義 URL 和處理函數之間的關係。視圖: 在 resources/views 中創建視圖以呈現應用程序的界面。數據庫集成: 提供與 MySQL 等數據庫的開箱即用集成,並使用遷移來創建和修改表。模型和控制器: 模型表示數據庫實體,控制器處理 HTTP 請求。

MySQL和phpMyAdmin是強大的數據庫管理工具。 1)MySQL用於創建數據庫和表、執行DML和SQL查詢。 2)phpMyAdmin提供直觀界面進行數據庫管理、表結構管理、數據操作和用戶權限管理。

MySQL与其他编程语言相比,主要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而其他语言如Python、Java、C 则用于逻辑处理和应用开发。MySQL以其高性能、可扩展性和跨平台支持著称,适合数据管理需求,而其他语言在各自领域如数据分析、企业应用和系统编程中各有优势。

在開發一個小型應用時,我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需要快速集成一個輕量級的數據庫操作庫。嘗試了多個庫後,我發現它們要么功能過多,要么兼容性不佳。最終,我找到了minii/db,這是一個基於Yii2的簡化版本,完美地解決了我的問題。

文章摘要:本文提供了詳細分步說明,指導讀者如何輕鬆安裝 Laravel 框架。 Laravel 是一個功能強大的 PHP 框架,它 упростил 和加快了 web 應用程序的開發過程。本教程涵蓋了從系統要求到配置數據庫和設置路由等各個方面的安裝過程。通過遵循這些步驟,讀者可以快速高效地為他們的 Laravel 項目打下堅實的基礎。

MySQL通過表結構和SQL查詢高效管理結構化數據,並通過外鍵實現表間關係。 1.創建表時定義數據格式和類型。 2.使用外鍵建立表間關係。 3.通過索引和查詢優化提高性能。 4.定期備份和監控數據庫確保數據安全和性能優化。

在使用Thelia開發電商網站時,我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MySQL模式設置不當,導致某些功能無法正常運行。經過一番探索,我找到了一個名為TheliaMySQLModesChecker的模塊,它能夠自動修復Thelia所需的MySQL模式,徹底解決了我的困擾。

MySQL是一個開源的關係型數據庫管理系統,廣泛應用於Web開發。它的關鍵特性包括:1.支持多種存儲引擎,如InnoDB和MyISAM,適用於不同場景;2.提供主從復制功能,利於負載均衡和數據備份;3.通過查詢優化和索引使用提高查詢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