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web前端 html教學 HTML標籤嵌套規則詳細歸納

HTML標籤嵌套規則詳細歸納

Feb 25, 2017 pm 02:27 PM

一切的網頁可都是以HTML標籤為基礎,以下就詳細歸納一下HTML標籤的嵌套規則吧,學習網頁的新手朋友們很有必要看看 最近在重新學習HTML的知識,算是對HTML的一個重新認識吧!別小看了這東西,一切的網頁可都是以它為基礎的!下面就詳細歸納一下HTML標籤的巢狀規則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XHTML的標籤有許多:p、ul、li、dl、dt、dd、h1~h6、p、a、addressa、span、 strong……我們在運用這些標籤來建構頁面結構的時候,是可以將它們無限嵌套的,但是,嵌套也需要有一定規則,不能任由自己的個人習慣胡亂嵌套—— XHTML 必竟不是XML。

在 XHTML 的語言裡,我們都知道:ul 標籤包含 li、dl 標籤包含 dt 和 dd——這些固定標籤的巢狀規則十分明確。但是,還有許多標籤是獨立的,它們沒有被綁在一起,例如 h1、p、p……那麼這些標籤的嵌套規則到底是怎麼樣的?今天就來談談這個話題。

提到XHTML 標籤的巢狀規則,我們先得知道有這麼二類XHTML 標籤:
一類叫做區塊級元素(block)
一類叫做內嵌元素(inline,也有許多人叫它:內聯、行內、線級等)

區塊級元素和內嵌元素的分割標準很簡單,請把下面二行程式碼放進body 標籤裡: 

#
<p style=”border: 1px solid red;”>p1</p> 
<p style=”border: 1px solid red;”>p2</p>
登入後複製


瀏覽器的呈現效果:
p1
p2

#頁面呈現的這二個p 佔據了二行空間,除非讓它們浮動(float)或是進行其他設置,否則誰都不挨著誰,它們都很霸道的佔領屬於自己的那一行空間——但凡看到某個標籤有此現象,你就可以叫它:塊級元素(block);

再把下面二行程式碼也放進body 標籤裡: 

<span style=”border: 1px solid red;”>span1</span> 
<span style=”border: 1px solid red;”>span2</span>
登入後複製



浏览器的呈现效果:
span1 span2

这一次,两个 span 并列在一行,它们之间睦邻友好、亲切和谐……像这样的标签行为,我们可以称它们为:内嵌元素(inline);

块级元素和内嵌元素的区别:

·块级元素 一般用来搭建网站架构、布局、承载内容……像这些大体力活都属于块级元素的,它包括以下这些标签:

address、blockquote、center、dir、p、dl、dt、dd、fieldset、form、h1~h6、hr、isindex、menu、noframes、noscript、ol、p、pre、table、ul

· 内嵌元素 一般用在网站内容之中的某些细节或部位,用以“强调、区分样式、上标、下标、锚点”等等,下面这些标签都属于内嵌元素:

a、abbr、acronym、b、bdo、big、br、cite、code、dfn、em、font、i、img、input、kbd、label、q、s、samp、select、small、span、strike、strong、sub、sup、textarea、tt、u、var


· 块元素 和 内嵌元素 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转换的代码如下:
display: block; /* 转成块元素 */
display: inline; /* 转成内嵌元素 */

· 块元素 和 内嵌元素 对于 CSS 的调用规则是不一样的(这篇文章讨论的是标签嵌套,所以对这个知识点不展开说明)。

简单认识了块元素和内嵌元素以后,下面就可以罗列 XHTML 标签的嵌套规则了:

1. 块元素可以包含内联元素或某些块元素,但内联元素却不能包含块元素,它只能包含其它的内联元素:

—— 对
—— 对

—— 错

2. 块级元素不能放在

里面:

—— 错

—— 错

3. 有几个特殊的块级元素只能包含内嵌元素,不能再包含块级元素,这几个特殊的标签是:
h1、h2、h3、h4、h5、h6、p、dt

4. li 内可以包含 p 标签 —— 这一条其实不必单独列出来的,但是网上许多人对此有些疑惑,就在这里略加说明:

li 和 p 标签都是装载内容的容器,地位平等,没有级别之分(例如:h1、h2 这样森严的等级制度^_^),要知道,li 标签连它的父级 ul 或者是 ol 都可以容纳的,为什么有人会觉得 li 偏偏容纳不下一个 p 呢?别把 li 看得那么小气嘛,别看 li 长得挺瘦小,其实 li 的胸襟很大滴……

5. 块级元素与块级元素并列、内嵌元素与内嵌元素并列:

—— 对

—— 对

—— 错

更多HTML标签嵌套规则详细归纳相关文章请关注PHP中文网!

本網站聲明
本文內容由網友自願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發現涉嫌抄襲或侵權的內容,請聯絡admin@php.cn

熱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慧驅動的應用程序,用於創建逼真的裸體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AI Clothes Remover

用於從照片中去除衣服的線上人工智慧工具。

Undress AI Tool

Undress AI Tool

免費脫衣圖片

Clothoff.io

Clothoff.io

AI脫衣器

AI Hentai Generator

AI Hentai Generator

免費產生 AI 無盡。

熱門文章

R.E.P.O.能量晶體解釋及其做什麼(黃色晶體)
1 個月前 By 尊渡假赌尊渡假赌尊渡假赌
R.E.P.O.最佳圖形設置
1 個月前 By 尊渡假赌尊渡假赌尊渡假赌
R.E.P.O.如果您聽不到任何人,如何修復音頻
1 個月前 By 尊渡假赌尊渡假赌尊渡假赌
R.E.P.O.聊天命令以及如何使用它們
1 個月前 By 尊渡假赌尊渡假赌尊渡假赌

熱工具

記事本++7.3.1

記事本++7.3.1

好用且免費的程式碼編輯器

SublimeText3漢化版

SublimeText3漢化版

中文版,非常好用

禪工作室 13.0.1

禪工作室 13.0.1

強大的PHP整合開發環境

Dreamweaver CS6

Dreamweaver CS6

視覺化網頁開發工具

SublimeText3 Mac版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級程式碼編輯軟體(SublimeText3)

HTML5中跨瀏覽器兼容性的最佳實踐是什麼? HTML5中跨瀏覽器兼容性的最佳實踐是什麼? Mar 17, 2025 pm 12:20 PM

文章討論了確保HTML5跨瀏覽器兼容性的最佳實踐,重點是特徵檢測,進行性增強和測試方法。

&gt; gt;的目的是什麼 元素? &gt; gt;的目的是什麼 元素? Mar 21, 2025 pm 12:34 PM

本文討論了HTML&lt; Progress&gt;元素,其目的,樣式和與&lt; meter&gt;元素。主要重點是使用&lt; progress&gt;為了完成任務和LT;儀表&gt;對於stati

&lt; datalist&gt;的目的是什麼。 元素? &lt; datalist&gt;的目的是什麼。 元素? Mar 21, 2025 pm 12:33 PM

本文討論了html&lt; datalist&gt;元素,通過提供自動完整建議,改善用戶體驗並減少錯誤來增強表格。Character計數:159

如何使用HTML5表單驗證屬性來驗證用戶輸入? 如何使用HTML5表單驗證屬性來驗證用戶輸入? Mar 17, 2025 pm 12:27 PM

本文討論了使用HTML5表單驗證屬性,例如必需的,圖案,最小,最大和長度限制,以直接在瀏覽器中驗證用戶輸入。

&lt; meter&gt;的目的是什麼。 元素? &lt; meter&gt;的目的是什麼。 元素? Mar 21, 2025 pm 12:35 PM

本文討論了HTML&lt; meter&gt;元素,用於在一個範圍內顯示標量或分數值及其在Web開發中的常見應用。它區分了&lt; meter&gt;從&lt; progress&gt;和前

視口元標籤是什麼?為什麼對響應式設計很重要? 視口元標籤是什麼?為什麼對響應式設計很重要? Mar 20, 2025 pm 05:56 PM

本文討論了視口元標籤,這對於移動設備上的響應式Web設計至關重要。它解釋瞭如何正確使用確保最佳的內容縮放和用戶交互,而濫用可能會導致設計和可訪問性問題。

&lt; iframe&gt;的目的是什麼。 標籤?使用時的安全考慮是什麼? &lt; iframe&gt;的目的是什麼。 標籤?使用時的安全考慮是什麼? Mar 20, 2025 pm 06:05 PM

本文討論了&lt; iframe&gt;將外部內容嵌入網頁,其常見用途,安全風險以及諸如對象標籤和API等替代方案的目的。

HTML容易為初學者學習嗎? HTML容易為初學者學習嗎? Apr 07, 2025 am 12:11 AM

HTML適合初學者學習,因為它簡單易學且能快速看到成果。 1)HTML的學習曲線平緩,易於上手。 2)只需掌握基本標籤即可開始創建網頁。 3)靈活性高,可與CSS和JavaScript結合使用。 4)豐富的學習資源和現代工具支持學習過程。

See al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