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k的模板功能是基於Jinja2模板引擎來實現的。模板檔案存放在目前目前下的子目錄templates(一定要使用這個名字)下。
main.py 程式碼如下: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render_template app = Flask(__name__) @app.route('/hello') @app.route('/hello/<name>') def hello(name=None): return render_template('hello.html', name=name)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debug=True)
#hello.html程式碼如下: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Hello Sample</title> </head> <body> {% if name %} <h1>Hello {{ name }} !</h1> {% else %} <h1>Hello World!</h1> {% endif %} </body> </html>
範本的表達式都是包含在分隔符號”{{ }}”內的;控制語句都是包含在分隔符號”{% %}”內的;另外,模板也支持註釋,都是包含在分隔符號”{# #}”內,支援區塊註釋。
表達式
表達式一般有這麼多種:
最常用的是變量,由Flask渲染模板時傳過來,如上例中的”name”
也可以是任一Python基礎型,例如字串{{ “Hello” }},用引號括起;或數值,列表,元祖,字典,布林值。直接顯示基礎型別沒啥意義,一般會配合其他表達式一起用
運算。包括算數運算,如{{ 2 + 3 }};比較運算,如{{ 2 > 1 }};邏輯運算,如{{ False and True }}
濾波器“|”和測試器“is”。這個在後面會介紹
函數調用,如{{ current_time() }};數組下標操作,如{{ arr[1] }}
“in”運算符,如{{ 1 in [1,2,3] }}
字串連接符”~”,作用同Python中的”+”一樣,如{{ “Hello ” ~ name ~ “!” }}
#“if”關鍵字,如{{ 'Hi, %s' % name if name }}。這裡的”if”不是條件控制語句。
控制語句
Jinja2的控制語句主要就是條件控制語句if,和迴圈控制語句for,語法類似Python。我們可以改動下上節的範本程式碼:
{% if name and name == 'admin' %} <h1>This is admin console</h1> {% elif name %} <h1>Welcome {{ name }}!</h1> {% else %} <h1>Please login</h1> {% endif %}
#上面是一個條件控制語句的例子,注意if控制語句要用」{% endif %} 」來結束。模板中無法像程式碼中一樣靠縮進來判斷程式碼區塊的結束。再來看個迴圈的例子,我們先改下Python程式碼中的”hello」函數,讓其傳兩個列表進模板。
def hello(name=None): return render_template('hello.html', name=name, digits=[1,2,3,4,5], users=[{'name':'John'}, {'name':'Tom', 'hidden':True}, {'name':'Lisa'} {'name':'Bob'}])
範本如下:
#{% if name and name == 'admin' %} <h1>Helle admin</h1> {% elif name %} <h1>"Hello" ~ {{ name }} ~ "!"</h1> {% else %} <h1>Hello World!</h1> {% endif %} {% for digit in digits %} {{ digit }} {% endfor %}
同if語句一樣,for控制語句要用”{% endfor %}”來結束。頁面上,每個元素之間會有空格,如果你不希望有空格,就要在”for”語句的最後,和”endfor”語句的最前面各加上一個”-“號。如:
{% for digit in digits -%} {{ digit }} {%- endfor %}
你可以看到數字」12345″被一起顯示出來了。我們再來看個複雜的循環範例:
<dl> {% for user in users if not user.hidden %} {% if loop.first %} <p>User List:</p> {% endif %} <p class="{{ loop.cycle('odd', 'even') }}"> <dt>User No. {{ loop.index }}</dt> <dd>{{ user.name }}</dd> </p> {% if loop.last %} <dir>Total Users: {{ loop.length }}</dir> {% endif %} {% else %} <li>No users found</li> {% endfor %} </dl>
這裡有三個知識點。首先for迴圈支援else語句,當待遍歷的列表”users」為空或為None時,就進入else語句。
其次,在for語句後面使用if關鍵字,可以對迴圈中的項目進行過濾。本例中,所有hidden屬性為True的user都會被過濾掉。
另外,for迴圈中可以存取Jinja2的迴圈內建變數。本例中,我們會在第一項前顯示標題,最後一項後顯示總數,每一項顯示序號。另外,奇偶項的HTML p元素會有不同的class。如果我們加入下面的CSS style,就能看到斑馬線。
<style type="text/css"> .odd { background-color: #BDF; } </style>
Jinja2的迴圈內建變數主要有以下幾個:
1 2 3 4 5 ##6#789#10#1112 |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render_template app##= Flask(__name__#) ###@app.route#('/hello' ) @app.路線(' / hello/ def#hello##(姓名=無): return render_template('hello.html',#名稱=名稱)#
##if __name__ == '__main__'##: 應用程式。 正確)# 忽略模板语法 有时候,我们在页面上就是要显示”{{ }}”这样的符号怎么办?Jinja2提供了”raw”语句来忽略所有模板语法。 自动转义 我们将本文一开始的Flask代码”hello()”方法改动下: 此时,访问”http://www.php.cn/:5000/hello”,页面上会显示”Welcome World!”,也就是这个HTML标签””被自动转义了。Flask会对”.html”, “.htm”, “.xml”, “.xhtml”这四种类型的模板文件开启HTML格式自动转义。这样也可以防止HTML语法注入。如果我们不想被转义怎么办? 将”autoescape”开关设为”false”即可,反之,设为”true”即开启自动转义。使用”autoescape”开关前要启用”jinja2.ext.autoescape”扩展,在Flask框架中,这个扩展默认已启用。 使用”set”关键字给变量赋值: with语句 类似于Python中的”with”关键字,它可以限制with语句块内对象的作用域: 使用”with”关键字前要启用”jinja2.ext.with_”扩展,在Flask框架中,这个扩展默认已启用。 看上面这段代码,我们想执行列表的”append”操作,这时使用”{{ arr.append(‘Rainy') }}”页面会输出”None”,换成”{% %}”来执行,程序会报错,因为这是个表达式,不是语句。那怎么办?我们可以启用”jinja2.ext.do”扩展。然后在模板中执行”do”语句即可: 上下文环境 请求对象request 在没有请求上下文的环境中,这个对象不可用。 模板代码: 在没有请求上下文的环境中,这个对象不可用。 模板代码: g对象是保存在应用上下文环境中的,也只在一个请求生命周期内有效。在没有应用上下文的环境中,这个对象不可用。 “config”是全局对象,离开了请求生命周期也可以访问。 该函数是全局的,离开了请求生命周期也可以调用。 自定义变量 函数返回的是一个字典,里面有一个属性”appname”,值为当前应用的名称。我们曾经介绍过,这里的”current_app”对象是一个定义在应用上下文中的代理。函数用”@app.context_processor”装饰器修饰,它是一个上下文处理器,它的作用是在模板被渲染前运行其所修饰的函数,并将函数返回的字典导入到模板上下文环境中,与模板上下文合并。然后,在模板中”appname”就如同上节介绍的”request”, “session”一样,成为了可访问的上下文对象。我们可以在模板中将其输出: 自定义函数 我们可以试下在模板中将其输出: 上下文处理器可以修饰多个函数,也就是我们可以定义多个上下文环境变量和函数。 模板代码: Request URL: {{ request.url }} 更多Python的Flask框架中的Jinja2模板引擎相关文章请关注PHP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