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試圖用小程式來重新定義服務路徑的長度。過去幾個月,業界一直在討論微信對小程式的定義:即用即走、觸手可及。這一度讓開發者疑惑,因為如果微信你期待我做的產品是即用即走的,那為什麼我要開發小程式?難道產品不該想辦法黏住用戶麼?
這種疑惑,是因為很多人把眼光放到了「即走」上面。事實上,好的產品用戶自然會回來使用,不必花小伎倆留住用戶,就像Google,你不會因為它給你提供了精準的搜尋結果「即用即走」了然後再也不用,相反,下次想搜尋時,你還是會打開Google。所以問題就變成,我們要怎麼讓使用者判斷我們的產品是好產品?
用戶的時間很寶貴,要讓用戶第一次使用就喜歡我們的產品,顯然要讓用戶在最短時間裡感受產品的核心,判斷是不是他想要的,而不是:
開啟app,預設看幾秒鐘廣告
第一次使用需要花時間註冊
功能層層堆疊,難以找到
就像寫文章一樣,如果讀者沒有在短時間內判斷文章的價值,他就可能停止閱讀。
所以,如果我們做的產品確實是好產品,問題回到了「即用」上面,如何讓使用者馬上感受產品的好?
答案是 — 建立最短路徑。
如果我們認同,幫用戶節省時間的產品是好產品,那麼,服務號碼就不是一個好產品。
我明明只是想買一張汽車票,我需要掃碼關註一個買票的服務號,關注後我需要花時間尋找買票的菜單,然後可能還需要註冊才能完成付款。為什麼不能掃碼後直接購買?為什麼要先關注?為什麼不能在武漢掃碼就預設選擇武漢出發的票,在北京南站掃碼就默認選擇北京南站?
小程式沒有關注功能,它所期待的,是用戶掃碼後立即獲得服務,就像張小龍在演講時舉的例子,掃碼後立即購票,不用關注,也不用花時間尋找購買按鈕,甚至,掃碼後自動用微信帳號登錄,連註冊的時間也省下來。
相較之下,小程式比服務號更節省使用者時間,縮短了使用者獲得服務的路徑。使用者在整個過程中是暢快且愉悅的,當他下次需要服務時,自然會想起曾經「即用」過的產品。
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推斷,微信之所以要逐漸用小程式取代服務號,是因為服務號並沒有為使用者建立比 app 更快的服務路徑,沒有節省使用者時間。
更多微信小程式想要最短服務路徑相關文章請關注PHP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