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維 > linux運維 > Linux中inode用法教程

Linux中inode用法教程

巴扎黑
發布: 2017-08-09 15:10:14
原創
2312 人瀏覽過

這篇文章主要為大家介紹了在Linux中關於inode的相關資料,文中介紹的非常詳細,對大家具有一定的參考學習價值,需要的朋友們下面來一起看看吧。

背景

最近在複習Linux指令,到df的時候發現了一個之前忽略的東西。也就是 -i 這個選項,列出檔案系統分割區的inode資訊。這個inode,是個什麼東西?

inode是用來做什麼的

#inode是用來儲存檔案元資訊的區域。中文譯名叫做「索引節點」。

關於inode的背景知識

#我們先複習下文件儲存的一些內容。我們知道,檔案儲存在硬碟上,硬碟的最小儲存單元呢,又被稱為磁區,磁區的大小是512位元組。

作業系統在硬碟上讀取資訊時,是依照一次讀取多個磁區的方式來的,而這多個磁區也叫塊。通常,塊的大小是4KB,大概有8個扇區的大小。需要注意的是,讀取的區塊是連續的空間。

這個時候我們能知道,檔案是儲存在「區塊」中的,就像我們寫C語言程式的時候,我們知道,當我們宣告一個陣列的時候,不只儲存放在數組裡面的值,還會儲存對應的數組信息,比如數組的首地址、文件類型和數組長度等等,同樣的,需要找一個地方存儲文件的元信息,類似於文件的創建相關的信息、文件的長度等等。而這個地方,我們稱做inode。

inode中儲存的內容

#inode包含著所儲存檔案的元訊息,包含這些內容:

  • 檔案的位元組數。

  • 檔案創建者的ID。

  • 檔案的Group ID。

  • 檔案的讀寫等權限。

  • 檔案的相關時間戳記。具體的有三個:ctime-->inode上一次變動的時間;mtime-->文件內容上一次變動的時間;atime-->文件上一次開啟的時間。

  • 連結數

  • 檔案資料的區塊位置

inode號碼

第一次看到上面的儲存內容後,我想大家多少會有相同的疑問,既然inode是儲存檔案相關資訊的,為什麼不儲存文件名呢。理由就是,檔案名稱並不是Unix/Linux作業系統辨識不同檔案的標準。

作業系統是透過inode號碼來辨識不同檔案的。

在Unix/Linux系統中,使用者層名是透過檔案名稱來開啟檔案的,系統層面主要是透過了三個步驟來開啟檔案:

  • 根據檔案名稱找到對應的inode號碼。

  • 透過inode號碼取得inode資訊。

  • 根據inode訊息,找到檔案資料所存的區塊,並獨處資料。

inode的特殊作用

#Unix/Linux系統中inode號碼和檔案名稱分離,這導致了系統中一些特別的現象:

  • 刪除inode節點,即是刪除檔案。有些檔案可能無法正確刪除,這時我們直接刪掉對應的inode節點,就可以起到刪除檔案的作用。

  • 移動文件或重新命名文件,不改變inode號碼,只是改變文件名。

  • 通常來說,系統是無法透過inode號碼得到檔案名稱的,當開啟一個文件,系統往後就透過inode來辨識該文件,不再考慮檔案名稱。

因為inode號碼的存在,系統可以在軟體不關閉的情況下進行更新。系統透過inode號碼,識別運行中的文件,更新過程中,文件以相同的文件名,新的inode存在,而不會影響到目前運行中的文件。而原舊版的inode會在軟體下次開啟時被回收,檔案名稱會自動指向新的inode號碼。

inode空間佔用問題

#既然同樣是儲存在硬碟裡的數據,inode必然也是會佔用硬碟空間的,當格式化硬碟的時候,作業系統會自動將硬碟分成兩個區域:

  • 資料區

  • ##inode table


#資料區主要存放檔案數據,inode table區域則是存放inode資訊。


特別的是,inode所佔用的區域大小,在磁碟格式化時作業系統就已經給定。這樣做導致的後果就是,資料區的空間明明還沒使用完,但是卻無法繼續存取資料了,這時因為inode table區域已經用滿了,所以無法再往磁碟儲存新的檔案。


目錄檔案#

我們知道,在Unix/Linux中,任何資源都是以檔案的形式存在的。目錄也是。我們打開目錄,實際上就是打開目錄檔。目錄檔案的結構就是一個列表。

目錄項目 = 所包含檔案檔案名稱 + 對應inode號碼。

硬鏈接和軟鏈接

#關於具體什麼是硬鏈接什麼是軟鏈接,我就不在這篇博文裡贅述了,只從inode角度去考慮。

從inode號碼的角度考慮,Unix/Linux系統中,是允許多個檔案名稱指向同一個inode號碼的。這個時候,如果刪除掉其中一個文件名,不影響另一個文件名的訪問,同時,如果通過一個文件名打開文件並作出修改,其他文件名打開時可以共享到該修改。那麼就稱這種為「硬連結」。在Linux中,我們可以透過ln指令來建立硬連結。

上面總結到,在inode中,有一個儲存項目叫做“連結數”,記錄只想該inode的總檔名。如果透過硬連結方式建立一個文件名指向某文件,那麼該文件對應的inode資料域中連結數部分就會 + 1,反之 - 1 。當這個值為0時,系統就會預設沒有檔案名稱指向該inode,此時,就會回收該inode號碼,並且回收對應的區塊區域。

而對應的軟鏈接,假設有檔案A和檔案B,B是A的軟鏈接。這時候,A和B的inode號碼是不同的,因為它們是不同的文件,但是! B的內容是A的路徑,讀取B的時候,系統會自動存取A,所以無論開啟哪個文件,存取的都是文件A。這時候,檔案B就被稱為檔案A的「軟連結」或「符號連結」。

在Unix/Linux系統中,我們可以透過ln -s 指令來建立軟連結。

總結和小補充

透過上面的敘述,我們知道inode就像C語言中的指標域,指標域記錄著多種訊息,並把我們導向正確的文件位置,讀取所需的資訊。 (當然也不是完全像。)

Unix/Linux系統中建立目錄時,會自動產生兩個目錄項目:

  • ##.目錄

  • ..目錄


可以透過ls -al 指令觀察到這兩個目錄。 “.目錄“的inode號碼是當前目錄的inode號碼,等同於當前目錄的硬鏈接,而“..“目錄的inode號碼是當前目錄父目錄的inode號碼,等同於父目錄的硬鏈接。目錄硬連結總數 = 2 + 子目錄總數(包括隱藏檔案)。

以上是Linux中inode用法教程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
來源:php.cn
本網站聲明
本文內容由網友自願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發現涉嫌抄襲或侵權的內容,請聯絡admin@php.cn
熱門教學
更多>
最新下載
更多>
網站特效
網站源碼
網站素材
前端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