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介面隔離原則,小編覺得蠻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也給大家做個參考。一起跟著小編過來看看吧
定義:客戶端不應該依賴它不需要的介面;一個類別對另一個類別的依賴應該建立在最小的介面上。
問題由來:類別A透過介面I依賴類別B,類別C透過介面I依賴類別D,如果介面I對於類別A和類別B來說不是最小接口,則類別B和類別D必須去實作他們不需要的方法。
解決方案:將臃腫的接口I拆分為獨立的幾個接口,類A和類C分別與他們需要的接口建立依賴關係。也就是採用介面隔離原則。
舉例來說明介面隔離原則:
(圖1 未遵循介面隔離原則的設計)
這個圖的意思是:類別A依賴介面I中的方法1、方法2、方法3,類別B是對類別A依賴的實作。類別C依賴介面I中的方法1、方法4、方法5,類別D是對類別C依賴的實作。對於類別B和類別D來說,雖然他們都存在著用不到的方法(也就是圖中紅色字體標記的方法),但由於實作了介面I,所以也必須實作這些用不到的方法。對類別圖不熟悉的可以參考程式碼來理解,程式碼如下:
interface I { public void method1(); public void method2(); public void method3(); public void method4(); public void method5(); } class A{ public void depend1(I i){ i.method1(); } public void depend2(I i){ i.method2(); } public void depend3(I i){ i.method3(); } } class B implements I{ public void method1() { System.out.println("类B实现接口I的方法1"); } public void method2() { System.out.println("类B实现接口I的方法2"); } public void method3() { System.out.println("类B实现接口I的方法3"); } //对于类B来说,method4和method5不是必需的,但是由于接口A中有这两个方法, //所以在实现过程中即使这两个方法的方法体为空,也要将这两个没有作用的方法进行实现。 public void method4() {} public void method5() {} } class C{ public void depend1(I i){ i.method1(); } public void depend2(I i){ i.method4(); } public void depend3(I i){ i.method5(); } } class D implements I{ public void method1() { System.out.println("类D实现接口I的方法1"); } //对于类D来说,method2和method3不是必需的,但是由于接口A中有这两个方法, //所以在实现过程中即使这两个方法的方法体为空,也要将这两个没有作用的方法进行实现。 public void method2() {} public void method3() {} public void method4() { System.out.println("类D实现接口I的方法4"); } public void method5() { System.out.println("类D实现接口I的方法5"); } } 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A a = new A(); a.depend1(new B()); a.depend2(new B()); a.depend3(new B()); C c = new C(); c.depend1(new D()); c.depend2(new D()); c.depend3(new D()); } }
可以看到,如果介面過於臃腫,只要介面中出現的方法,不管對依賴它的類別有沒有用處,實作類別中都必須去實作這些方法,這顯然不是好的設計。如果將這個設計修改為符合介面隔離原則,就必須將介面I進行拆分。這裡我們將原有的介面I拆分為三個接口,拆分後的設計如圖2所示:
(圖2 遵循接口隔離原則的設計)
照例貼出程式的程式碼,供不熟悉類別圖的朋友參考:
interface I1 { public void method1(); } interface I2 { public void method2(); public void method3(); } interface I3 { public void method4(); public void method5(); } class A{ public void depend1(I1 i){ i.method1(); } public void depend2(I2 i){ i.method2(); } public void depend3(I2 i){ i.method3(); } } class B implements I1, I2{ public void method1() { System.out.println("类B实现接口I1的方法1"); } public void method2() { System.out.println("类B实现接口I2的方法2"); } public void method3() { System.out.println("类B实现接口I2的方法3"); } } class C{ public void depend1(I1 i){ i.method1(); } public void depend2(I3 i){ i.method4(); } public void depend3(I3 i){ i.method5(); } } class D implements I1, I3{ public void method1() { System.out.println("类D实现接口I1的方法1"); } public void method4() { System.out.println("类D实现接口I3的方法4"); } public void method5() { System.out.println("类D实现接口I3的方法5"); } }
介面隔離原則的意義是:建立單一接口,不要建立龐大臃腫的接口,盡量細化接口,接口中的方法盡量少。也就是說,我們要為各個類別建立專用的接口,而不要試圖去建立一個很龐大的接口供所有依賴它的類別去調用。本文範例中,將一個龐大的介面變更為3個專用的介面所採用的就是介面隔離原則。在程式設計中,依賴幾個專用的介面要比依賴一個綜合的介面更靈活。接口是設計時對外部設定的“契約”,透過分散定義多個接口,可以預防外來變更的擴散,提高系統的靈活性和可維護性。
說到這裡,很多人會覺的介面隔離原則跟之前的單一職責原則很相似,其實不然。其一,單一職責原則原註重的是職責;而介面隔離原則注重對介面依賴的隔離。其二,單一職責原則主要是約束類,其次才是接口和方法,它針對的是程序中的實現和細節;而接口隔離原則主要約束接口接口,主要針對抽象,針對程序整體框架的構建。
採用介面隔離原則對介面進行約束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介面盡量小,但是要有限。對介面進行細化可以提高程式設計彈性是不掙的事實,但是如果過小,則會造成介面數量過多,使設計複雜化。所以一定要適量。
為依賴介面的類別自訂服務,只暴露給呼叫的類別它需要的方法,它不需要的方法則隱藏起來。只有專注地為一個模組提供客製化服務,才能建立最小的依賴關係。
提高內聚,減少對外互動。使介面用最少的方法去完成最多的事情。
運用介面隔離原則,一定要適度,介面設計的過大或過小都不好。設計介面的時候,只有多花點時間去思考、籌劃,才能準確地實踐這項原則
以上是Java中介面隔離原則的實例講解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