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Linux檔案目錄結構(小白版),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也給大家做個參考。一起跟著小編過來看看吧
說在前面的話:只適用於完全沒有後端知識的純小白,因為我就是。最開始了解Linux檔案系統的目錄結構,之後在學習Linux命令列,是比較推薦的學習方法。
開通了免費一年使用期的AWS,總不能閒置吧,於是就想趁這個機會嘗試了解一些後端的知識。當時用winSCP開啟linux系統目錄也是一臉懵逼,用PuTTY開啟命令列模式預設是在home目錄下,一頓瞎逼操作,雖然最後還是成功開了伺服器綁定了域名,不過只能說明AWS教程的強大了。下面稍微記錄下來學習的東西,同時分享給跟我一樣的小白。
Linux檔案目錄速覽
├── bin //常用的命令 ├── boot //放置一些启动用的临时文件 ├── cdrom // ├── dev //设备文件 ├── etc //系统所有配置文件都放在它下面 ├── home //用户目录,对应权限用户只能查看到自己的目录 │ ├── ec2-user //aws登录名ec2-user权限的目录 ├── lib //用于存取程序的动态库和模块文件 ├── lost+found //用于存放系统异常时丢失的文件 ├── media //用于挂在本地磁盘或者其他储存设备 ├── mnt //用于挂在其他临时系统文件 ├── opt // ├── proc //包含进程等信息,不是内存映射,不是真实目录 ├── root //root用户的目录 ├── run // ├── sbin //里面很多是root用户才能执行的命令,系统的更新备份还原和开关机用的 ├── selinux // ├── srv //service的缩写,是一些网路服务启动后,这些服务所需取用资料目录 ├── sys //系统信息 ├── tmp //存放各种临时文件 ├── usr //我们主要的操作空间 └── var //变量文件--在运行中内容不断变化的文件。
依照官網教學開啟Apache執行程式
#樹狀目錄圖
目錄詳解
/bin:
系統有很多放置執行檔的目錄,但/bin比較特殊。因為/bin放置的是在單人維護模式下還能夠被操作的指令。在/bin底下的指令可以被root與一般帳號所使用,主要有:cat,chmod(修改權限), chown, date, mv, mkdir, cp, bash等等常用的指令。
/boot:
主要放置開機會使用到的檔案,包括Linux核心檔案以及開機選單與開機所需設定檔等等。 Linux kernel常用的檔名為:vmlinuz ,如果使用的是grub這個開機管理程序,則還會存在/boot/grub/這個目錄。
/dev:
在Linux系統上,任何裝置與週邊裝置都是以檔案的型態存在於這個目錄當中。 只要透過存取這個目錄下的某個檔案,就等於去存取某個裝置。比要重要的檔案有/dev/null, /dev/zero, /dev/tty , /dev/lp, / dev/hd, /dev/sd*等等
##/etc: 系統主要的設定檔幾乎都放置在這個目錄內,例如人員的帳號密碼檔、各種服務的啟動檔等等。 一般來說,這個目錄下的各檔案屬性是可以讓一般使用者查閱的,但是只有root有權力修改。 FHS建議不要放置可執行檔(binary)在這個目錄中。 比較重要的檔案有:/etc/inittab, /etc/init.d/, /etc/modprobe.conf, /etc/X11/, /etc/fstab, /etc/sysconfig/等等。 另外,其下重要的目錄有:/etc/init.d/ :所有服務的預設啟動script都是放在這裡的,例如要啟動或關閉iptables的話: /etc/init.d/iptables start、/ etc/init.d/ iptables stop
/home:這是系統預設的使用者家目錄(home directory)。 當你新增一個一般使用者帳號時,預設的使用者家目錄都會規範到這裡來。比較重要的是,家目錄有兩種代號:
~guest:則代表使用者名為guest的家目錄。
/lib:系統的函式庫非常的多,而/lib放置的則是在開機時會用到的函式庫,以及在/bin或/sbin底下的指令會呼叫的函式庫而已。 什麼是函式函式庫呢?你可以將他想成是外掛,某些指令必須要有這些外掛才能夠順利完成程序的執行之意。 尤其重要的是/lib/modules/這個目錄,因為目錄會放置核心相關的模組(驅動程式)。
/media:media是媒體的英文,顧名思義,這個/media底下放置的就是可移除的裝置。 包括軟碟、光盤、DVD等等裝置都暫時掛載於此。 常見的檔名有:/media/floppy, /media/cdrom等。
/mnt:如果你想要暫時掛載某些額外的裝置,一般建議你可以放置到這個目錄中。在古時候,這個目錄的用途與/media相同啦。 只是有了/media之後,這個目錄就用來暫時掛載用了。
/opt:這個是放置給第三方協力軟體的目錄 。 什麼是第三方協力軟體啊?舉例來說,KDE這個桌面管理系統是一個獨立的計畫,不過他可以安裝到Linux系統中,因此KDE的軟體就建議放置到此目錄下了。 另外,如果你想要自行安裝額外的軟體(非原本的distribution提供的),那麼也能夠將你的軟體安裝到這裡來。 不過,以前的Linux系統中,我們還是習慣放置在/usr/local目錄下。
/root:系統管理員(root)的家目錄。 之所以放在這裡,是因為如果進入單人維護模式而僅掛載根目錄時,該目錄就能夠擁有root的家目錄,所以我們會希望root的家目錄與根目錄放置在同一個分區中。
/sbin:
Linux有非常多指令是用來設定係統環境的,這些指令只有root才能夠利用來設定係統,其他使用者最多只能用來查詢而已。放在/sbin底下的為開機過程中所需要的,裡麵包括了開機、修復、還原系統所需的指令。至於某些伺服器軟體程序,一般則放置到/usr/sbin/當中。至於本機自行安裝的軟體所產生的系統執行檔(system binary),則放置到/usr/local/sbin/當中了。常見的指令包括:fdisk, fsck, ifconfig, init, mkfs等等。
/srv:
srv可以視為service的縮寫,是一些網路服務啟動之後,這些服務所需要取用的資料目錄。 常見的服務例如WWW, FTP等等。 舉例來說,WWW伺服器所需的網頁資料就可以放置在/srv/www/裡面。呵呵,看來平常我們寫的程式碼應該放到這裡了。
/tmp:
這是讓一般使用者或是正在執行的程式暫時放置檔案的地方。這個目錄是任何人都能夠訪問的,所以你需要定期的清理一下。當然,重要資料不可放置在此目錄啊。 因為FHS甚至建議在開機時,應該要將/tmp下的資料都刪除。
usr目錄的內容
/usr/X11R6/:
為X Window System重要資料所放置的目錄,之所以取名為X11R6是因為最後的X版本為第11版,且該版的第6次釋出之意。
/usr/bin/:
絕大部分的使用者可使用指令都放在這裡。請注意到他與/bin的不同之處。 (是否與開機過程有關)
/usr/include/:
c/c++等程式語言的檔頭(header)與包含檔(include)放置處,當我們以tarball方式(*.tar.gz 的方式安裝軟體)安裝某些資料時,會使用到裡面的許多包含檔。
/usr/lib/:
包含各應用軟體的函式庫、目標檔(object file),以及不被一般使用者慣用的執行檔或腳本(script)。 某些軟體會提供一些特殊的指令來進行伺服器的設定,這些指令也不會經常被系統管理員操作, 那就會被擺放到這個目錄下啦。要注意的是,如果你使用的是X86_64的Linux系統, 那可能會有/usr/lib64/目錄產生
/usr/local/:
統管理員在本機自行安裝自己下載的軟體(非distribution預設提供者),建議安裝到此目錄, 這樣會比較便於管理。舉例來說,你的distribution提供的軟體較舊,你想安裝較新的軟體但又不想移除舊版, 此時你可以將新版軟體安裝於/usr/local/目錄下,可與原先的舊版軟體有分別啦。 你可以自行到/usr/local去看看,該目錄下也是具有bin, etc, include, lib…的次目錄
/usr/sbin/:
非系統正常運作所需要的系統指令。最常見的就是某些網路伺服器軟體的服務指令(daemon)
/usr/share/:
放置共享檔案的地方,在這個目錄下放置的資料幾乎是不分硬體架構均可讀取的數據, 因為幾乎都是文字檔嘛。在此目錄下常見的還有這些次目錄:/usr/share/man:線上說明檔
/usr/share/doc:
軟體雜項的檔案說明
/usr/share/zoneinfo:
與時區相關的時區檔案
/usr/src/:
一般原始碼建議放置到這裡,src有source的意思。至於核心原始碼則建議放置到/usr/src/linux/目錄下。
以上是Linux中檔案目錄結構的詳細介紹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