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不同版本主要特性異同分析

小云云
發布: 2023-03-19 17:56:02
原創
1786 人瀏覽過

HTTP有很多版本,每個版本也有自身的差異性, 本文是對HTTP不同版本主要特性的一個概述和總結,希望能幫助大家。

HTTP1.0

早先1.0HTTP版本,是一種無狀態、無連線的應用層協定.

HTTP1.0規定瀏覽器和伺服器保持短暫的連接,瀏覽器的每次請求都需要與伺服器建立一個TCP連接,伺服器處理完成後立即斷開TCP連線(無連線),伺服器不追蹤每個用戶端也不記錄過去的請求(無狀態)。

這種無狀態性可以藉助cookie/session機制來做身分認證和狀態記錄。而下面兩個問題就比較麻煩了。

首先,無連接的特性導致最大的效能缺陷就是無法重複使用連接。每次發送請求的時候,都需要進行一次TCP的連接,而TCP的連接釋放過程又是比較費事的。這種無連線的特性會使得網路的使用率非常低。

其次就是隊頭阻塞(head of line blocking)。由於HTTP1.0規定下一個請求必須在前一個請求回應到達之前才能發送。假設前一個請求回應一直不到達,那麼下一個請求就不發送,同樣的後面的請求也給阻塞了。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HTTP1.1出現了。

HTTP1.1

對於HTTP1.1,不僅繼承了HTTP1.0簡單的特點,也克服了許多HTTP1 .0性能上的問題。

首先是長連接HTTP1.1增加了一個Connection字段,透過設定Keep-Alive可以保持HTTP連接不斷開,避免了每次客戶端與伺服器請求都要重複建立釋放建立TCP連接,提高了網路的使用率。如果用戶端想要關閉HTTP連接,可以在請求頭中攜帶Connection: false來告知伺服器關閉請求。

其次,是HTTP1.1支援請求管道化pipelining)。基於HTTP1.1的長連接,使得請求管線化成為可能。管線化使得請求能夠並行傳輸。舉個例子來說,假如回應的主體是一個html頁面,頁面中包含了很多img,這個時候keep-alive就起了很大的作用,能夠進行並行發送多個請求。 (客戶端依據網域名稱來向伺服器建立連接,一般PC瀏覽器會針對單一網域的伺服器同時建立6~8個連接,手機端一般控制在4~6個。客戶端能夠區分出每次請求的回應內容。

也就是說,HTTP

管道化可以讓我們把先進先出佇列從客戶端(請求佇列)遷移到服務端(回應佇列)。

HTTP不同版本主要特性異同分析如圖所示,客戶端同時發了兩個請求分別來取得html

css,假如說伺服器的css資源先準備就緒,伺服器也會先發送html再傳送css同時,管道化技術只是讓客戶端能夠往一個伺服器同時發送一組請求,假若客戶端想往這個相同的伺服器發起另一組請求,也必須等待上一組請求全部響應完畢。

可見,HTTP1.1

解決隊頭阻塞(

head of line blocking)還不徹底。同時「管道化」技術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很多瀏覽器要么根本不支援它,要么就直接默認關閉,並且開啟的條件很苛刻...此外, HTTP1.1

也加入了

快取處理(強快取和協商快取[傳送門]),支援斷點傳輸,以及增加了Host欄位(使得一個伺服器能夠用來建立多個Web網站)。 HTTP2.0

HTTP2.0

的新功能大致如下:

二進位分幀

HTTP2.0

透過在應用層和傳輸層之間增加一個二進位分幀層,突破了

HTTP1.1的效能限制、改進傳輸效能。

可見,雖然HTTP2.0的協定和HTTP1.x協定之間的規範完全不同了,但實際上HTTP2.0並沒有改變HTTP1.x的語意。
簡單來說,HTTP2.0只是把原來HTTP1.xheaderbody部分用frame重新封裝了一層而已。

多路復用(連接共享)

下面是幾個概念:

  • 流(stream ):已建立連線上的雙向位元組流。

  • 訊息:與邏輯訊息對應的完整的一系列資料幀。

  • 幀(frame):HTTP2.0通訊的最小單位,每個訊框包含幀首部,至少也會標識出當前幀所屬的流(stream id)。

HTTP不同版本主要特性異同分析

從圖中可見,所有的HTTP2.0通訊都在一個連線上完成,這個連接可以承載任意數量的雙向資料流。

每個資料流以訊息的形式發送,而訊息由一或多個訊框組成。這些訊框可以亂序發送,然後再根據每個訊框首部的流標識符(stream id)重新組裝。

舉個例子,每個請求是一個資料流,資料流以訊息的方式發送,而訊息又分為多個幀,幀首部記錄stream id用來標識所屬的資料流,不同屬的幀可以在連接中隨機混雜在一起。接收者可以依照stream id將訊框再歸屬到各自不同的請求當中去。

另外,多工(連線共用)可能會導致關鍵請求被阻塞。 HTTP2.0裡每個資料流都可以設定優先權和依賴,優先權高的資料流會被伺服器優先處理和傳回給客戶端,資料流還可以依賴其他的子資料流。

首部壓縮

HTTP1.x中,首部元資料都是以純文字的形式發送的,通常會給每個請求增加500~800位元組的負載。

比如說cookie,預設情況下,瀏覽器會在每次要求的時候,把##​​#cookie附在header上面寄給伺服器. (由於cookie比較大且每次都重複發送,一般不儲存訊息,只是用來做狀態記錄和身分認證)

HTTP2.0使用encoder來減少需要傳輸的header大小,通訊雙方各自cache一份header fields表,既避免了重複header 的傳輸,又減少了需要傳輸的大小。高效率的壓縮演算法可以很大的壓縮header,減少發送包的數量從而降低延遲。

伺服器推送

伺服器除了對最初請求的回應外,伺服器還可以額外的向客戶端推送資源,而無需客戶端明確的請求。

總結

HTTP1.0

  • #無狀態、無連線

##HTTP1.1

    #持久連線
  • 請求管道化
  • 增加快取處理
  • 增加
  • Host

    欄位、支援斷點傳輸等

HTTP2.0

    二進位分幀
  • #多路復用(或連接共用)
  • 首部壓縮
  • 伺服器推送
  • 相關推薦:


關於HTTP/2伺服器推送

PHP之實作HTTP認證

實例分析PHP實作模擬http請求的方法

以上是HTTP不同版本主要特性異同分析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
來源:php.cn
本網站聲明
本文內容由網友自願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發現涉嫌抄襲或侵權的內容,請聯絡admin@php.cn
最新問題
熱門教學
更多>
最新下載
更多>
網站特效
網站源碼
網站素材
前端模板
關於我們 免責聲明 Sitemap
PHP中文網:公益線上PHP培訓,幫助PHP學習者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