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web前端 js教程 JavaScript的React Web库的理念剖析及基础上手指南_其它

JavaScript的React Web库的理念剖析及基础上手指南_其它

May 19, 2016 am 10:42 AM
javascript js native react web

React Web的目的及意义非常明确: 让React Native代码跑在Web上 让一套代码运行在各个移动终端,对前端及业务来说,这是开发效率中一个质的提升。在项目初期,我们也曾向 React团队咨询过类似的问题,他们团队的核心同学 @vjeux 也认为这是非常酷的事情,也是他们未来想做的事情。也许在发布React Native for Android的时候,也会发布React Web也说不定。(YY一下)
技术架构
基于React Native的适配方案,有几个:
1.制定一个Bridge标准,RN与RW 各自用最优的方式实现这套标准。
比如基于Flex布局,我们实现一套一致的 Flex Component, 等。
2.完全向RN看齐,RW实现RN的所有能实现的API。
在讨论中,最终选择了后者。
因为React Web的理念,让React Native代码跑在Web端,那么就决定了RW只是一个构建及打包工具,脱离RN,RW的实现则没有太大的意义,那么整体的技术方向就非常明确了: 实现RN一致的Style、Component及API,最终通过构建工具编译成web版本。

2016510152622276.png (550×307)

示例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React Web项目的创建过程:
第一步:安装 React web 并进行相关配置
这一步操作主要是安装 react-web 包以及相关依赖,并配置 webpack 打包脚本等。
为了简化这一步操作,我们开发了命令行工具 react-web-cli 只需要执行两行命令即可。同时命令行工具还支持启动调试服务器、打包等功能,在后面介绍。
安装 cli 工具:

npm install react-web-cli -g
登入後複製

安装配置 React web 等:

react-web init <当前项目目录>
登入後複製

执行完成之后,会在你项目目录下面 npm install 相关库,并自动创建 web/webpack.config.js 文件,里面有一份写好的配置。此时目录结构为:

.
├── README.md
├── android/
├── index.android.js
├── index.ios.js
├── ios/
├── package.json
└── web/
 └── webpack.config.js
登入後複製

第二步:添加入口文件并进行相关配置
每个项目都需要有一个入口文件,通常用来引入调用其他组件并初始化项目,比如 index.ios.js 表示 iOS 平台上的该项目的入口文件。为了符合 React Native 的文件命名规范,我们创建一个 index.web.js 作为入口文件,并且需要在 webpack 中指定该文件为入口文件。打开 web/webpack.config.js 文件,修改 config 变量:

var config = {
 paths: {
 src: path.join(ROOT_PATH, '.'),
 index: path.join(ROOT_PATH, 'index.web'),
 },
};
登入後複製

然后我们创建 index.web.js 文件。这个文件其实跟 index.ios.js 非常像,只是略有不同。主要区别在于:iOS 只需要 AppRegistry.registerComponent('Awes', () => Awes); 即可让 Xcode 的 Native 代码接收处理你的 JS 代码,而 Web 端是需要插入到 DOM 节点中才可以用。因此我们需要在 index.web.js 最下面添加如下代码:

AppRegistry.registerComponent('Awes', () => Awes);
if (Platform.OS == 'web') {
 var app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document.body.appendChild(app);
 AppRegistry.runApplication('Awes', {
 rootTag: app
 });
}
登入後複製

然后在最上面 require 部分需要引入 Platform 组件。这样配置部分就已经处理完成了,执行 react-web start 命令即可启动调试服务器啦!

2016510152827702.jpg (832×1388)

可以随便修改试下,跟 React Native 模拟器里面的体验几乎一样。
第三步:测试并打包 Web 版本代码
当你修改开发完,并对 Web 端也测试好了,就可以打包发布了。react-web-cli 工具打包的命令是:

react-web bundle
登入後複製

打包完成后,文件会存放在 web/output/ 目录下面,可以直接打开 index.html (如果 app 有请求操作,需要起本地服务器查看),再检查一下就可以发布了。
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好奇的同学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一些疑问,上面命令行工具的一些命令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 React web 将 React Native 代码打包出一份用在 Web 端的代码?React web 安全可靠吗,里面都是什么东西?
这里简单的介绍下 React web 的实现原理和上面步骤实际做的事情。
React Web 将 React Native 组件做了 Web 端的实现
React 将代码与平台环境分离,多了一层,这样开发者可以在平台环境层面做一些处理,使得同样一份代码适应更多的平台环境等。
比如 react-canvas 按照 React 的语法书写代码,在平台环境层面做一些处理(将你 React 代码运行并用 canvas 渲染),然后实现特定目标(在移动端提高性能)。
React Native 中,一份代码能同时跑在 iOS 和 Android 上面,也是一样的道理。React Native 团队在对应平台的 Native app 上面做了一些处理,使其可以解析执行 React 语法的代码。
还有同构(isomorphic)的应用,服务器端使用 React + Node.js 生成 HTML,客户端使用 React 获取进行客户端相关交互和功能,也是一样的道理。
为此, React v0.14.x 版本开始,专门分成两个库 react 和 react-dom ,其实是把对浏览器平台的特殊处理剥离了出来,单独变成了 react-dom 库。
React Native 比较特殊的地方在于,组件最底层的实现是 Native 的实现,所以就不支持 span、div 等标签。而动画等,也是直接调用 Native 进行界面渲染。所以不支持 Web 端,但是绝大部分组件,都是可以用 Web 技术进行模拟实现。动画可以用 CSS3 、基础元素可以用同等 HTML 标签模拟、布局以及兼容性问题可以用 CSS 来处理,所以 React web 只需要把 React Native 的组件用 Web 技术重新实现一遍,借助 React 这一层,即可实现一份代码运行在多个平台上面。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Text 组件:
React Native 的实现 是调用了很多 React Native 底层的代码实现的。
对于 Web 端,输出一行文本使用 标签即可,所以 React web 的实现 就直接搞一个 标签,绑一些事件什么的就 OK 了。
在 UI Explorer demo 中能跑起来的 React Native 组件,你都可以放心的用。
webpack 帮你切换打包目标
做出了兼容 Web 端的组件,那打包的时候岂不是要把所有要打包的组件中的 require('react-native') 全部更换成 require('react-web')?不然怎么用的我的 Web 组件打包?
强大的 webpack 附带了 alias 配置项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resolve: {
 alias: {
 'react-native': 'react-web',
 'ReactNativeART': 'react-art',
 },
 extensions: ['', '.js', '.jsx'],
},
登入後複製

这样在打包时,但凡 require('react-native') 的地方全都用 react-web 包替换,而 react-web 的 module.exports 与 react-native 的保持一致即可让代码不替换也可以工作。
此外配合插件还可以实现另外一种引入方法,请看下面。
通过 Haste 方法引入组件以提高性能
webpack 以及其他的支持 CommonJS 规范的打包工具,都会把文件中 require 的所有组件都打包在一起。对于 React Native 来说代码体积大小无关紧要,而在 Mobile web 来说,就要稍微重要一些了。特别是如果你的项目只需要 Text 组件,但由于 require('react-web') 结果把所有的组件全部打包进来了,就比较伤感。
基于 webpack 插件,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引入组件以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叫它 Haste 方式。使用这种方式需要加载 webpack 插件 haste-resolver-webpack-plugin,默认的 webpack 配置已经帮你加载好了,你可以直接在组件里面这样用:

var Text = require('ReactText');
登入後複製

而不是以前那样:

var {Text} = require('react-native');
登入後複製

这样 webpack 打包时,对于前者,只会把那一个组件内容打包进来,因此可以减小体积、提升性能。这是怎么实现的呢?
加载了插件的 webpack 打包时,会先扫描所有组件并读取组件头部 @providesModule 的信息(比如 Text 组件的信息),然后当其他文件中 require 了这个组件名称,就会自动定位到这个文件进行打包。同时还可以区分平台,即便是同一个名字,打包时会区分平台去打包对应的文件(根据 index.xxx.js 的命名规则确定文件)。

本網站聲明
本文內容由網友自願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發現涉嫌抄襲或侵權的內容,請聯絡admin@php.cn

熱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慧驅動的應用程序,用於創建逼真的裸體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AI Clothes Remover

用於從照片中去除衣服的線上人工智慧工具。

Undress AI Tool

Undress AI Tool

免費脫衣圖片

Clothoff.io

Clothoff.io

AI脫衣器

Video Face Swap

Video Face Swap

使用我們完全免費的人工智慧換臉工具,輕鬆在任何影片中換臉!

熱工具

記事本++7.3.1

記事本++7.3.1

好用且免費的程式碼編輯器

SublimeText3漢化版

SublimeText3漢化版

中文版,非常好用

禪工作室 13.0.1

禪工作室 13.0.1

強大的PHP整合開發環境

Dreamweaver CS6

Dreamweaver CS6

視覺化網頁開發工具

SublimeText3 Mac版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級程式碼編輯軟體(SublimeText3)

熱門話題

Java教學
1664
14
CakePHP 教程
1423
52
Laravel 教程
1317
25
PHP教程
1268
29
C# 教程
1246
24
建議:優秀JS開源人臉偵測辨識項目 建議:優秀JS開源人臉偵測辨識項目 Apr 03, 2024 am 11:55 AM

人臉偵測辨識技術已經是一個比較成熟且應用廣泛的技術。而目前最廣泛的網路應用語言非JS莫屬,在Web前端實現人臉偵測辨識相比後端的人臉辨識有優勢也有弱勢。優點包括減少網路互動、即時識別,大大縮短了使用者等待時間,提高了使用者體驗;弱勢是:受到模型大小限制,其中準確率也有限。如何在web端使用js實現人臉偵測呢?為了實現Web端人臉識別,需要熟悉相關的程式語言和技術,如JavaScript、HTML、CSS、WebRTC等。同時也需要掌握相關的電腦視覺和人工智慧技術。值得注意的是,由於Web端的計

Java框架與前端React框架的整合 Java框架與前端React框架的整合 Jun 01, 2024 pm 03:16 PM

Java框架與React框架的整合:步驟:設定後端Java框架。建立專案結構。配置建置工具。建立React應用程式。編寫RESTAPI端點。配置通訊機制。實戰案例(SpringBoot+React):Java程式碼:定義RESTfulAPI控制器。 React程式碼:取得並顯示API回傳的資料。

vue.js vs.反應:特定於項目的考慮因素 vue.js vs.反應:特定於項目的考慮因素 Apr 09, 2025 am 12:01 AM

Vue.js適合中小型項目和快速迭代,React適用於大型複雜應用。 1)Vue.js易於上手,適用於團隊經驗不足或項目規模較小的情況。 2)React的生態系統更豐富,適合有高性能需求和復雜功能需求的項目。

PHP在Web開發中是屬於前端還是後端? PHP在Web開發中是屬於前端還是後端? Mar 24, 2024 pm 02:18 PM

PHP在Web開發中是屬於後端。 PHP是一種伺服器端腳本語言,主要用於處理伺服器端的邏輯,產生動態網頁內容。與前端技術相比,PHP更多地用於與資料庫互動、處理使用者請求以及生成頁面內容等後端操作。接下來透過具體的程式碼範例來說明PHP在後端開發中的應用。首先,我們來看一個簡單的PHP程式碼範例,用於連接資料庫並查詢資料:

React在HTML中的作用:增強用戶體驗 React在HTML中的作用:增強用戶體驗 Apr 09, 2025 am 12:11 AM

React通過JSX與HTML結合,提升用戶體驗。 1)JSX嵌入HTML,使開發更直觀。 2)虛擬DOM機制優化性能,減少DOM操作。 3)組件化管理UI,提高可維護性。 4)狀態管理和事件處理增強交互性。

Golang 的瀏覽器支援:建立互動式 Web Golang 的瀏覽器支援:建立互動式 Web Apr 07, 2024 pm 04:03 PM

Go建立互動式Web應用程序,在瀏覽器中運行。步驟:建立Go專案和main.go文件,新增HTTP處理程序以顯示訊息。使用HTML和JavaScript新增表單,用於使用者輸入和提交。在Go應用程式中加入對POST請求的處理,接收用戶訊息並回傳回應。使用FetchAPI發送POST請求並處理伺服器回應。

React與Vue:Netflix使用哪個框架? React與Vue:Netflix使用哪個框架? Apr 14, 2025 am 12:19 AM

NetflixusesAcustomFrameworkcalled“ Gibbon” BuiltonReact,notReactorVuedIrectly.1)TeamSperience:selectBasedonFamiliarity.2)ProjectComplexity:vueforsimplerprojects:reactforforforproproject,reactforforforcompleplexones.3)cocatizationneedneeds:reactoffipicatizationneedneedneedneedneedneeds:reactoffersizationneedneedneedneedneeds:reactoffersizatization needefersmoreflexibleise.4)

React的前端開發:優勢和技術 React的前端開發:優勢和技術 Apr 17, 2025 am 12:25 AM

React的優勢在於其靈活性和高效性,具體表現在:1)組件化設計提高了代碼重用性;2)虛擬DOM技術優化了性能,特別是在處理大量數據更新時;3)豐富的生態系統提供了大量第三方庫和工具。通過理解React的工作原理和使用示例,可以掌握其核心概念和最佳實踐,從而構建高效、可維護的用戶界面。

See al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