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基礎學習之算運算子、比較運算符
近期幾年只要網路產業對於Python的火熱程度只增不減,很多人都在學習Python,但想真正學好還得打好基礎。本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關於Python的算數運算符和比較運算符,附帶範例程式碼講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學習了解一下。
算術運算子
#運算子 | 描述 | 實例 |
---|---|---|
加- 兩個物件相加 | a b 輸出結果31 | |
減- 得到負數或是一個數減去另一個數 | a - b 輸出結果-11 | |
乘- 兩個數相乘或是傳回一個重複若干次的字串 | a * b 輸出結果210 | |
將- x 除以y | b / a 輸出結果2.1 | |
傳回除法的餘數 | ||
冪- 傳回x的y次方a**b 為10的21次方
//9//2 輸出結果4 , 9.0//2.0 輸出結果4.0 | 實例程式碼: | |
---|---|---|
1 - c 的值为: 31 2 - c 的值为: 11 3 - c 的值为: 210 4 - c 的值为: 2.1 5 - c 的值为: 1 6 - c 的值为: 8 7 - c 的值为: 2 登入後複製 | ##比較運算子 | |
#運算子 | ##描述 | |
== | 等於- 比較物件是否相等 | |
!= | 不等於- 比較兩個物件是否不相等 | |
> | 大於- 回傳x是否大於y | |
< | 小於 - 回傳x是否小於y。所有比較運算子回傳1表示真,回傳0表示假。這分別與特殊的變數True和False等價。注意,這些變數名的大寫。 |
#!/usr/bin/python3 a = 21 b = 10 c = 0 if ( a == b ): print ("1 - a 等于 b") else: print ("1 - a 不等于 b") if ( a != b ): print ("2 - a 不等于 b") else: print ("2 - a 等于 b") if ( a < b ): print ("3 - a 小于 b") else: print ("3 - a 大于等于 b") if ( a > b ): print ("4 - a 大于 b") else: print ("4 - a 小于等于 b") # 修改变量 a 和 b 的值 a = 5; b = 20; if ( a <= b ): print ("5 - a 小于等于 b") else: print ("5 - a 大于 b") if ( b >= a ): print ("6 - b 大于等于 b") else: print ("6 - b 小于 b")
1 - a 不等于 b 2 - a 不等于 b 3 - a 大于等于 b 4 - a 大于 b 5 - a 小于等于 b 6 - b 大于等于 b
以上是python基礎學習之算運算子、比較運算符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熱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慧驅動的應用程序,用於創建逼真的裸體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用於從照片中去除衣服的線上人工智慧工具。

Undress AI Tool
免費脫衣圖片

Clothoff.io
AI脫衣器

Video Face Swap
使用我們完全免費的人工智慧換臉工具,輕鬆在任何影片中換臉!

熱門文章

熱工具

記事本++7.3.1
好用且免費的程式碼編輯器

SublimeText3漢化版
中文版,非常好用

禪工作室 13.0.1
強大的PHP整合開發環境

Dreamweaver CS6
視覺化網頁開發工具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級程式碼編輯軟體(SublimeText3)

在c語言中,沒有開根號運算符,開根號使用的是內建函數“sqrt()”,使用語法“sqrt(數值x)”;例如“sqrt(4)”,就是對4進行平方根運算,結果為2。 sqrt()是c語言內建的開根號運算函數,其運算結果是函數變數的算術平方根;此函數既不能運算負數值,也無法輸出虛數結果。

對於Golang開發者來說,「invaliduseof…operator」是一個常見的報錯。這個報錯通常會在使用變長參數函數時出現。它在編譯時就會被檢測出來,並指出哪些部分有問題。這篇文章將介紹如何解決這個報錯。一、什麼是變長參數函數變長參數函數也稱為可變參數函數,是Golang語言中的一種函數型別。使用變長參數函數可以像如下方式定義多個

在Java中,「%」是取餘的意思,是一個二元算術運算符,可進行除法運算並取得餘數,語法「操作數1 % 操作數2」。取餘運算子「%」的運算元通常是正整數也可以是負數甚至是浮點數,如果負數參與此運算,則結果的正負取決於前面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

在php中,「==」符號是比較運算符,可以比較兩個運算元是否相等,語法「操作數1 == 運算元2」。 「==」運算子會比較、並測試左邊的變數(表達式或常數)是否與右邊的變數(表達式或常數)具有相同的值;它只比較變數的值,而不是資料類型。如果兩個值相同,則傳回true值;如果兩個值不相同,則傳回false值。

python憑藉其簡單易讀的語法,廣泛應用於廣泛的領域。掌握Python語法的基礎架構至關重要,既可以提高程式效率,又能深入理解程式碼的運作方式。為此,本文提供了一個全面的心智圖,詳細闡述了Python語法的各個面向。變數和資料類型變數是Python中用於儲存資料的容器。心智圖展示了常見的Python資料類型,包括整數、浮點數、字串、布林值和列表。每個資料類型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和操作方法。運算符運算符用於對資料類型執行各種操作。心智圖涵蓋了Python中的不同運算子類型,例如算術運算子、比

在php中,可以使用「%」和「==」運算子來判斷兩個數能否整除;只需要使用「%」運算子將兩個數相除取得餘數,再使用「==」運算符判斷所獲得的餘數是否為0即可,語法“數1 % 數2 == 0”,若為0則能整除,若不為0則無法整除。

python中的魔法方法是一些可以讓你對類別添加「魔法」的特殊方法,它們經常是兩個下劃線包圍來命名的。 Python的魔法方法,也稱為dunder(雙下劃線)方法。大多數的時候,我們將它們用於簡單的事情,例如建構函數(init)、字串表示(str, repr)或算術運算子(add/mul)。其實還有許多你可能沒聽過的但是卻很好用的方法,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整理這些魔法方法!迭代器的大小我們都知道__len__方法,可以用它在容器類上實作len()函數。但是,如果您想取得實作迭代器的類別物件的長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