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使用智慧指標建立二元樹
層序遍歷
演算法圖解
测试
首頁 後端開發 C#.Net教程 c++ 圖解層序遍歷與逐層列印智慧指標所建造的二元樹

c++ 圖解層序遍歷與逐層列印智慧指標所建造的二元樹

Apr 30, 2019 pm 02:35 PM
c++ 二元樹 資料結構

二元樹是極為常見的資料結構,關於如何遍歷其中元素的文章更是無數。然而大多數文章都是講解的前序/中序/後序遍歷,有關逐層打印元素的文章並不多,已有文章的講解也較為晦澀讀起來不得要領。本文將以形象的圖片加上清晰的程式碼幫助你理解層序遍歷的實現,同時我們使用現代c 提供的智慧指標來簡化樹狀資料結構的資源管理。

相關教學:資料結構樹教學

那麼現在讓我們進入正題。

使用智慧指標建立二元樹

我們這裡所要實現的是一個簡單地模擬了二元搜尋樹的二元樹,提供符合二元搜尋樹的要求的插入功能個中序遍歷。同時我們使用shared_ptr來管理資源。

現在我們只實作insertldr兩個方法,其餘方法的實作並不是本文所關心的內容,不過我們會在後續的文章中逐個介紹:

struct BinaryTreeNode: public std::enable_shared_from_this<BinaryTreeNode> {
    explicit BinaryTreeNode(const int value = 0)
    : value_{value}, left{std::shared_ptr<BinaryTreeNode>{}}, right{std::shared_ptr<BinaryTreeNode>{}}
    {}

    void insert(const int value)
    {
        if (value < value_) {
            if (left) {
                left->insert(value);
            } else {
                left = std::make_shared<BinaryTreeNode>(value);
            }
        }

        if (value > value_) {
            if (right) {
                right->insert(value);
            } else {
                right = std::make_shared<BinaryTreeNode>(value);
            }
        }
    }

    // 中序遍历
    void ldr()
    {
        if (left) {
            left->ldr();
        }

        std::cout << value_ << "\n";

        if (right) {
            right->ldr();
        }
    }

    // 分层打印
    void layer_print();

    int value_;
    // 左右子节点
    std::shared_ptr<BinaryTreeNode> left;
    std::shared_ptr<BinaryTreeNode> right;

private:
    // 层序遍历
    std::vector<std::shared_ptr<BinaryTreeNode>> layer_contents();
};
登入後複製

我們的node物件繼承自enable_shared_from_this,通常這不是必須的,但是為了在層序遍歷時方便操作,我們需要從this構造智慧指針,因此這步是必須的。 insert會將比root小的元素插入左子樹,比root大的插入到右子樹;ldr則是最為常規的中序遍歷,這裡實現它是為了以常規方式查看tree中的所有元素。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node節點我們最好使用make_shared進行創建,而不是將其初始化為全域/局部對象,否則在層序遍歷時會因為 shared_ptr的析構進而導致物件被銷毀,進而引發未定義行為。

現在假設我們有一組資料:[3, 1, 0, 2, 5, 4, 6, 7],將第一個元素作為root,將所有資料插入我們的樹中會得到如下的一棵二元樹:

auto root = std::make_shared<BinaryTreeNode>(3);
root->insert(1);
root->insert(0);
root->insert(2);
root->insert(5);
root->insert(4);
root->insert(6);
root->insert(7);
登入後複製

c++ 圖解層序遍歷與逐層列印智慧指標所建造的二元樹

可以看到節點一共分成了四層,現在我們需要逐層列印,該怎麼做呢?

層序遍歷

其實思路很簡單,我們採用廣度優先的思路,先將節點的孩子都列印,然後再去列印子節點的孩子。

以上圖為例,我們先列印根節點的值3,然後我們再列印它的所有子節點的值,是1 5,然後是左右子節點的子節點,以此類推。 。 。 。 。 。

說起來很簡單,但程式碼寫起來卻會遇到麻煩。我們不能簡單得像中序遍歷時那樣使用遞歸來解決問題(事實上可以用改進的遞歸演算法),因為它會直接來到葉子節點處,這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不過不要緊,我們可以藉助於隊列,把子節點隊列添加到隊列末尾,然後從隊列開頭也就是根節點處遍歷,將其子節點添加進隊列,隨後再對第二個節點做同樣的操作,遇到一行結束的地方,我們使用nullptr做標記。

先看具體的程式碼:

std::vector<std::shared_ptr<BinaryTreeNode>>
BinaryTreeNode::layer_contents()
{
    std::vector<std::shared_ptr<BinaryTreeNode>> nodes;
    // 先添加根节点,根节点自己就会占用一行输出,所以添加了作为行分隔符的nullptr
    // 因为需要保存this,所以这是我们需要继承enable_shared_from_this是理由
    // 同样是因为这里,当返回的结果容器析构时this的智能指针也会析构
    // 如果我们使用了局部变量则this的引用计数从1减至0,导致对象被销毁,而使用了make_shared创建的对象引用计数是从2到1,没有问题
    nodes.push_back(shared_from_this());
    nodes.push_back(nullptr);
    // 我们使用index而不是迭代器,是因为添加元素时很可能发生迭代器失效,处理这一问题将会耗费大量精力,而index则无此烦恼
    for (int index = 0; index < nodes.size(); ++index) {
        if (!nodes[index]) {
            // 子节点打印完成或已经遍历到队列末尾
            if (index == nodes.size()-1) {
                break;
            }

            nodes.push_back(nullptr); // 添加分隔符
            continue;
        }

        if (nodes[index]->left) { // 将当前节点的子节点都添加进队列
            nodes.push_back(nodes[index]->left);
        }
        if (nodes[index]->right) {
            nodes.push_back(nodes[index]->right);
        }
    }

    return nodes;
}
登入後複製

程式碼本身並不複雜,重要的是背後的想法。

演算法圖解

如果你第一遍並沒有讀懂這段程式碼也不要緊,下面我們有請圖解上線:

先是迴圈開始時的狀態,第一行的內容已經確定了(^代表空指標):

c++ 圖解層序遍歷與逐層列印智慧指標所建造的二元樹

然後我們從首元素開始遍歷,第一個遍歷到的是root,他有兩個孩子,值分別是1和5:

c++ 圖解層序遍歷與逐層列印智慧指標所建造的二元樹

接著索引值1,這次遍歷到的是nullptr,因為不是在佇列末尾,所以我們簡單地加入一個nullptr在佇列末尾,這樣第二行的節點就都在佇列中了:

c++ 圖解層序遍歷與逐層列印智慧指標所建造的二元樹

然後我們開始遍歷第二行的節點,將它們的子節點當作第三行的內容放入佇列,最後加上一個行分隔符,以此類推:

c++ 圖解層序遍歷與逐層列印智慧指標所建造的二元樹

#簡單來說,就是透過佇列來快取上一行的所有節點,然後再根據上一行的快取得到下一行的所有節點,循環往復直到二元樹的最後一層。當然不只是二元樹,其他多叉樹的層序遍歷也可以用類似的想法來實現。

好了,知道如何取得每一行的內容,我們就能逐行處理節點了:

void BinaryTreeNode::layer_print()
{
    auto nodes = layer_contents();
    for (auto iter = nodes.begin(); iter != nodes.end(); ++iter) {
        // 空指针代表一行结束,这里我们遇到空指针就输出换行符
        if (*iter) {
            std::cout << (*iter)->value_ << " ";
        } else {
            std::cout << "\n";
        }
    }
}
登入後複製

如你所见,这个方法足够简单,我们把节点信息保存在额外的容器中是为了方便做进一步的处理,如果只是打印的话大可不必这么麻烦,不过简单通常是有代价的。对于我们的实现来说,分隔符的存在简化了我们对层级之间的区分,然而这样会导致浪费至少log2(n)+1个vector的存储空间,某些情况下可能引起性能问题,而且通过合理得使用计数变量可以避免这些额外的空间浪费。当然具体的实现读者可以自己挑战一下,原理和我们上面介绍的是类似的因此就不在赘述了,也可以参考园内其他的博客文章。

测试

最后让我们看看完整的测试程序,记住要用make_shared创建root实例:

int main()
{
    auto root = std::make_shared<BinaryTreeNode>(3);
    root->insert(1);
    root->insert(0);
    root->insert(2);
    root->insert(5);
    root->insert(4);
    root->insert(6);
    root->insert(7);
    root->ldr();
    std::cout << "\n";
    root->layer_print();
}
登入後複製

输出:

c++ 圖解層序遍歷與逐層列印智慧指標所建造的二元樹

可以看到上半部分是中序遍历的结果,下半部分是层序遍历的输出,而且是逐行打印的,不过我们没有做缩进。所以不太美观。

另外你可能已经发现了,我们没有写任何有关资源释放的代码,没错,这就是智能指针的威力,只要注意资源的创建,剩下的事都可以放心得交给智能指针处理,我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算法和功能的实现上。

如有错误和疑问欢迎指出!

以上是c++ 圖解層序遍歷與逐層列印智慧指標所建造的二元樹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本網站聲明
本文內容由網友自願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發現涉嫌抄襲或侵權的內容,請聯絡admin@php.cn

熱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慧驅動的應用程序,用於創建逼真的裸體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AI Clothes Remover

用於從照片中去除衣服的線上人工智慧工具。

Undress AI Tool

Undress AI Tool

免費脫衣圖片

Clothoff.io

Clothoff.io

AI脫衣器

Video Face Swap

Video Face Swap

使用我們完全免費的人工智慧換臉工具,輕鬆在任何影片中換臉!

熱工具

記事本++7.3.1

記事本++7.3.1

好用且免費的程式碼編輯器

SublimeText3漢化版

SublimeText3漢化版

中文版,非常好用

禪工作室 13.0.1

禪工作室 13.0.1

強大的PHP整合開發環境

Dreamweaver CS6

Dreamweaver CS6

視覺化網頁開發工具

SublimeText3 Mac版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級程式碼編輯軟體(SublimeText3)

C#與C:歷史,進化和未來前景 C#與C:歷史,進化和未來前景 Apr 19, 2025 am 12:07 AM

C#和C 的歷史與演變各有特色,未來前景也不同。 1.C 由BjarneStroustrup在1983年發明,旨在將面向對象編程引入C語言,其演變歷程包括多次標準化,如C 11引入auto關鍵字和lambda表達式,C 20引入概念和協程,未來將專注於性能和系統級編程。 2.C#由微軟在2000年發布,結合C 和Java的優點,其演變注重簡潔性和生產力,如C#2.0引入泛型,C#5.0引入異步編程,未來將專注於開發者的生產力和雲計算。

表演競賽:Golang vs.C 表演競賽:Golang vs.C Apr 16, 2025 am 12:07 AM

Golang和C 在性能競賽中的表現各有優勢:1)Golang適合高並發和快速開發,2)C 提供更高性能和細粒度控制。選擇應基於項目需求和團隊技術棧。

Golang和C:並發與原始速度 Golang和C:並發與原始速度 Apr 21, 2025 am 12:16 AM

Golang在並發性上優於C ,而C 在原始速度上優於Golang。 1)Golang通過goroutine和channel實現高效並發,適合處理大量並發任務。 2)C 通過編譯器優化和標準庫,提供接近硬件的高性能,適合需要極致優化的應用。

vscode在哪寫代碼 vscode在哪寫代碼 Apr 15, 2025 pm 09:54 PM

在 Visual Studio Code(VSCode)中編寫代碼簡單易行,只需安裝 VSCode、創建項目、選擇語言、創建文件、編寫代碼、保存並運行即可。 VSCode 的優點包括跨平台、免費開源、強大功能、擴展豐富,以及輕量快速。

Golang和C:性能的權衡 Golang和C:性能的權衡 Apr 17, 2025 am 12:18 AM

Golang和C 在性能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內存管理、編譯優化和運行時效率等方面。 1)Golang的垃圾回收機制方便但可能影響性能,2)C 的手動內存管理和編譯器優化在遞歸計算中表現更為高效。

vscode怎麼在終端運行程序 vscode怎麼在終端運行程序 Apr 15, 2025 pm 06:42 PM

在 VS Code 中,可以通過以下步驟在終端運行程序:準備代碼和打開集成終端確保代碼目錄與終端工作目錄一致根據編程語言選擇運行命令(如 Python 的 python your_file_name.py)檢查是否成功運行並解決錯誤利用調試器提升調試效率

Python與C:學習曲線和易用性 Python與C:學習曲線和易用性 Apr 19, 2025 am 12:20 AM

Python更易學且易用,C 則更強大但複雜。 1.Python語法簡潔,適合初學者,動態類型和自動內存管理使其易用,但可能導致運行時錯誤。 2.C 提供低級控制和高級特性,適合高性能應用,但學習門檻高,需手動管理內存和類型安全。

在 visual studio code 中使用 c 嗎 在 visual studio code 中使用 c 嗎 Apr 15, 2025 pm 08:03 PM

在 VS Code 中編寫 C 語言不僅可行,而且高效優雅。關鍵在於安裝優秀的 C/C 擴展,它提供代碼補全、語法高亮和調試等功能。 VS Code 的調試功能可幫助你快速定位 bug,而 printf 輸出是老式但有效的調試方法。此外,動態內存分配時應檢查返回值並釋放內存以防止內存洩漏,調試這些問題在 VS Code 中很方便。雖然 VS Code 無法直接幫助進行性能優化,但它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開發環境,便於分析代碼性能。良好的編程習慣、可讀性和可維護性也至關重要。總之,VS Code 是一

See al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