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簡稱SCI )於1957 年由美國科學資訊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簡稱ISI)在美國費城創辦,由美國科學資訊研究所(ISI)1961 年創辦出版的引文資料庫。 SCI(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獻檢索系統,是國際公認的科學統計與科學評估的主要檢索工具,其中以SCI 最為重要。 SCI創辦人為尤金‧加菲爾德(Eugene Garfield, September 16,1925~2017)。
50多年來,SCI 資料庫不斷發展,已成為當代世界最為重要的大型資料庫,被列在國際六大著名檢索系統之首。 (建議學習:PHP影片教學)
另外,隨著 ISI 也陸續出版了《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和《藝術與人文引文索引》(A&HCI)。它不僅是一本重要的檢索工具書,也是科學研究成果評估的重要依據。它已成為目前國際上最具權威性的、用於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成果的重要評估體系。它是評估一個國家、一個科學研究機構、一所高等學校、一本期刊,甚至一個研究者學術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
SCI所收錄期刊的內容主要涉及數、理、化、農、林、醫、生物等基礎科學研究領域,選用刊物來源於40多個國家,50多種文字,其中主要的國家有美國、英國、荷蘭、德國、俄羅斯、法國、日本、加拿大等,也收錄部分中國(包括港澳台)刊物。
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簡稱ESI)是由世界著名的學術資訊出版機構美國科技資訊研究所(ISI)於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學研究績效、追蹤科學發展趨勢的基本分析評估工具。 ISI資產重組後,ESI成為湯森路透公司的一部分。 ESI是湯森路透基於SCI(科學引文索引)和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所收錄的全球11000多種學術期刊的1000多萬條文獻記錄而建立的計量分析資料庫。 ESI已成為當今世界普遍用以評估大學、學術機構、國家/地區國際學術水準及影響力的重要評估指標工具之一。 ESI設置的22個學科為: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化學、電腦科學、經濟與商業、工程學、地球科學、材料科學、數學、綜合交叉學科、物理學、社會科學總論、太空科學、農業科學、臨床醫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神經系統學與行為學、免疫學、精神醫學與心理學、微生物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植物學與動物學、藥理學與毒理學。
2012年1月,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率先將我國大學進入世界1%的「ESI論文總被引頻次」作為反映大學「學術聲譽」指標納入中國大學評價中,引導大學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學術研究水準;並根據200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的ESI論文統計結果推出“2012中國大學ESI論文排行榜”,作為評估大學科學研究能力和學術聲譽的重要標誌。
ESI的主要特點是有總引和分學科引用,包括平均引用;缺點是它統計的時候不區分一作和參與,只要涉及到你的文章一律予以統計,這樣就容易使結果有偏差的可能。
SCI的統計量都是一作單位,真實性比較強。它以影響因子為特點,有一區數據、分學科文章數和平均影響因子等數據,但沒有文章被引用的數據。
更多PHP相關技術文章,請造訪PHP圖文教學欄位進行學習!
以上是esi和sci區別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