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歷史
Python的創始人為吉多·範羅蘇姆。 1989年的聖誕節期間,吉多·範羅蘇姆為了在阿姆斯特丹打發時間,決心開發一個新的腳本解釋程序,作為ABC語言的一種繼承。之所以選中Python作為程式的名字,是因為他是BBC電視劇-蒙提·派森的飛行馬戲團的愛好者。 ABC是由吉多參加設計的教學語言。就吉多本人看來,ABC這種語言非常優美和強大,是專門為非專業程式設計師設計的。但是ABC語言並沒有成功,究其原因,吉多認為是非開放性造成的。吉多決心在Python中避免這一錯誤,並獲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完美結合了C和其他一些語言。
就這樣,Python在吉多手中誕生了。實際上,第一個實作是在Mac計算機上。可以說,Python是從ABC發展起來,主要受到了Modula-3(另一種相當優美且強大的語言,為小型團體所設計的)的影響。並且結合了Unix shell和C的習慣。
相關推薦:《python影片教學》
目前吉多仍然是Python的主要開發者,決定整個Python語言的發展方向。 Python社群經常稱他為終身仁慈獨裁者(BDFL)。
Python 2.0於2000年10月16日發布,增加了實現完整的垃圾回收,並且支援Unicode。同時,整個開發過程更加透明,社群對開發進度的影響也逐漸擴大。
Python 3.0於2008年12月3日發布,此版不完全相容於先前的Python原始碼。不過,許多新特性後來也移植到舊的Python 2.6/2.7版本。
設計哲學與特性
Python是完全物件導向的語言。函數、模組、數字、字串都是物件。並且完全支援繼承、重載、派生、多重繼承,有益於增強原始碼的複用性。 Python支援重載運算符,因此Python也支援泛型設計。相對於Lisp這種傳統的函數式程式語言,Python對函數式程式設計只提供了有限的支援。有兩個標準函式庫(functools, itertools)提供了與Haskell和Standard ML中類似的函數式程式設計工具。
雖然Python可能被粗略地分類為“腳本語言”,但實際上一些大規模軟體開發計劃例如Zope、Mnet及BitTorrent,Google也廣泛地使用它。 Python的支持者較喜歡稱它為高階動態程式語言,原因是「腳本語言」泛指僅作簡單程式設計任務的語言,如shell script、VBScript等只能處理簡單任務的程式語言,並不能與Python相提並論。
Python本身被設計為可擴展的。並非所有的特性和功能都整合到語言核心。 Python提供了豐富的API和工具,讓程式設計師可以輕鬆地使用C、C 、Cython來編寫擴充模組。 Python編譯器本身也可以被整合到其它需要腳本語言的程式內。因此,有很多人把Python當作一種「膠水語言」來使用。使用Python將其他語言編寫的程式進行整合和封裝。在Google內部的許多項目,例如Google應用服務引擎使用C 編寫效能要求極高的部分,然後用Python或Java/Go呼叫對應的模組。 [6]《Python技術手冊》的作者馬特利(Alex Martelli)說:「這很難講,不過,2004年,Python已在Google內部使用,Google召募許多Python高手,但在這之前就已決定使用Python。他們的目的是盡量使用Python,在不得已時改用C ;在操控硬體的場合使用C ,在快速開發時候使用Python。”[7]
Python的設計哲學是“優雅」、「明確」、「簡單」。 Python開發者的哲學是“用一種方法,最好是只有一種方法來做一件事”,也因此它和其他擁有明顯個人風格的語言很不一樣。在設計Python語言時,如果面臨多種選擇,Python開發者一般會拒絕花俏的語法,而選擇明確沒有或很少有歧義的語法。這些準則被稱為「Python格言」。在Python解釋器內運行import this可以獲得完整的清單。
以上是python創立於英國嗎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