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 繼承自一個老舊的工程,名叫 PHP/FI。 PHP/FI 在 1995 年由 Rasmus Lerdorf 創建,最初只是一套簡單的 Perl 腳本,用來追蹤訪問他主頁的人們的資訊。它給這套腳本取名為「Personal Home Page Tools」。
隨著更多功能需求的增加,Rasmus 寫了一個更大的C 語言的實現,它可以存取資料庫,可以讓使用者開發簡單的動態Web 程序。 (推薦學習:PHP程式設計從入門到精通)
Rasmus 發布了PHP/FI 的源代碼(這些工具屬於GNU公共許可證下的公共領域。是的,這意味著他們是免費的!),以便每個人都可以使用它,同時大家也可以修正它的Bug 並且改進它的源代碼。
PHP/FI,一個專為個人主頁/表單提供解釋程序的程序,已經包含了今天 PHP 的一些基本功能。它有著 Perl 樣式的變量,自動解釋表單變量,並且可以嵌入 HTML。文法本身與 Perl 很相似,但它很有限,很簡單,還稍微有些不協調。
到1997年,PHP/FI 2.0,也就是它的C 語言實現的第二版在全世界已經有幾千個用戶(估計)和大約50,000 個域名安裝,大約是Internet 所有域名的1%。但是那時只有幾個人在為該工程撰寫少量當代碼,它仍然只是一個人的工程。
PHP/FI 2.0 在經歷了數個 beta 版本的發布後於 1997 年 11 月發布了官方正式版本。不久,PHP 3.0 的第一個 alpha 版本的發布,PHP 從此走向了成功。
PHP 3.0 是類似當今 PHP 語法結構的第一個版本。 Andi Gutmans 和 Zeev Suraski 在為一所大學的專案中開發電子商務程式時發現 PHP/FI 2.0 功能明顯不足,於是他們重寫了程式碼。
這就是 PHP 3.0。經過Andi,Rasmus 和 Zeev 一系列的努力,考慮到 PHP/FI 已存在的用戶群,他們決定聯合發布 PHP 3.0 作為 PHP/FI 2.0 的官方後繼版本。而 PHP/FI 2.0 的進一步開發幾乎終止了。
PHP 3.0 的一個最強大的功能是它的可擴充性。除了給最終用戶提供資料庫、協定和 API 的基礎結構,它的可擴展性還吸引了大量的開發人員加入並提交新的模組。後來證實,這是 PHP 3.0 取得巨大成功的關鍵。 PHP 3.0 中的其它關鍵功能包括物件導向的支援和更強大和協調的語法結構。
這個全新的語言伴隨著一個新的名稱發布。它從 PHP/FI 2.0 的名稱中移去了隱含「本語言只限於個人使用」的部分。它被命名為簡單的縮寫“PHP”。這是一種遞歸的縮寫,它的全名為-PHP: Hypertext Preprocessor。
1998 年末,PHP 的安裝人數幾乎是 10,000,有大約 100,000 個網站報告他們使用了 PHP。在 PHP 3.0 的頂峰,Internet 上 10% 的 web 伺服器上都安裝了它。
約九個月的公開測試後,官方於 1998 年 6 月正式發布 PHP 3.0。
以上是php是否開源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