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6月,Larry Ellison與Bob Miner和Ed Oates在矽谷共同創辦了一家名為軟體開發實驗室(Software Development Laboratories,SDL)的電腦公司(ORACLE公司的前身)。那時候,32歲的Larry Ellison,這個讀了三家大學都沒能畢業的輟學生,還只是一個普通的軟體工程師。公司創立之初,Miner是總裁,Oates為副總裁,而Ellison,因為一個合約的事情,還在另一家公司上班。沒多久,第一位員工Bruce Scott(用過ORACLE資料庫軟體的人都知道有個Scott用戶的吧?沒錯,就是這個Scott,至於Scott用戶的密碼Tiger,那是Scott養的貓的名字)加盟進來,在Miner和Oates有些厭倦了那種合約式的開發工作後,他們決定開發通用軟體,不過們還不知道自己能開發出來什麼樣的產品。 Oates最先看到了埃德加·考特的那篇著名的論文連同其他幾篇相關的文章並推薦Ellison和Miner也閱讀一下。 Ellison和Miner預見到資料庫軟體的巨大潛力(跟著IBM走,沒錯),於是,SDL開始策劃建構可商用的關聯式資料庫管理系統(RDBMS)。
相關推薦:《常見問題》
很快他們就弄出來一個不太像樣的產品,或者俱體的說,更像一個Demo。根據Ellison和Miner他們在前一家公司從事的一個由中央情報局投資的項目代碼,他們把這個產品命名為ORACLE。因為他們相信,ORACLE(字典裡的解釋有「神諭, 預言」之意)是一切智慧的源頭。 1979年,SDL更名為關係軟體有限公司(Relational Software,Inc.,RSI),畢竟「軟體開發實驗室」不太像一個大公司的名字。 1983年,為了突顯公司的核心產品,RSI再次更名為ORACLE。
2002年04月26日Oracle宣布,正式啟用「甲骨文」作為公司的中文註冊商標,進一步完善公司在中國市場的企業識別系統,全面詮釋Oracle對日新月異的中國市場的高度重視。
「甲骨文」既是「Oracle」的中文譯名,同時也能夠表達了Oracle的業務特徵:「甲骨文」字面意思是數據和資訊的記錄。這涵義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商朝(約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龜甲和牛骨(通常是肩胛骨)當時用來占卜吉兇、記錄'神諭',這些符號被
認為是中國最早的書寫文字。而成立於1977年的Oracle公司,重新詮釋了「甲骨文」這個古老的概念,Oracle創建的資訊儲存、記錄和存取解決方案,作為資訊載體為世界各地的企業包括中國企業廣泛應用。
以上是oracle為什麼翻譯成甲骨文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