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持久化過程一直是影響redis效能的常見因素,如何監控持久化以及如何優化持久化過程?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fork的監控及最佳化
不管是使用哪一種持久化,RDB持久化或AOF重寫,主行程都會fork出一個子進程,在子進程裡完成rdb檔案的生成或aof的重寫。 fork操作對於作業系統來說屬於比較重的操作。 fork階段,redis會阻塞一段時間。阻塞時間和redis資料佔用的記憶體大小成正比關係,每1G記憶體fork耗時在20毫秒。
如想知道fork階段的阻塞時間,可以使用info stats指令,查看latest_fork_usec選項的值,單位是微秒。記住是微秒,不是毫秒。
# redis-cli info stats | grep latest latest_fork_usec:323
優化fork的方法:
控制redis所佔用的記憶體大小。若佔用記憶體過大的話,可以將應用程式分開開,在多個伺服器上部署,分攤redis的記憶體佔用。
適當降低fork的操作頻率。
記憶體的監控
#RDB持久化的日誌如下:
…… 21692:C 15 May 2020 14:17:06.935 * DB saved on disk 21692:C 15 May 2020 14:17:06.936 * RDB: 2 MB of memory used by copy-on-write ……
可以看到RDB持久化過程消耗了2M記憶體。
AOF持久化日誌如下:
…… 15786:C 23 May 2020 07:39:59.145 * AOF rewrite: 2MB of memory used by copy-on-write 10679:M 23 May 2020 07:39:59.201 * Background AOF rewrite terminated with success 10679:M 23 May 2020 07:39:59.201 * Residual parent diff successfully flushed to the rewritten AOF (0.02 MB) 10679:M 23 May 2020 07:39:59.201 * Background AOF rewrite finished successfully
可以看到,aof重寫佔用的記憶體為2MB 0.02MB=2.02MB
如想監控持久化過程中記憶體佔用情況,可以寫shell腳本,統計出redis日誌里相關資訊。
硬碟的監控
Redis持久化過程會對硬碟造成壓力,因為持久化後,記憶體的資料會儲存到硬碟中。
linux系統監控硬碟的指令有sar、iostat等,如發現硬碟io壓力超過閥值,再根據redis的日誌對比下持久化的時間,看看是不是由於redis持久化造成的壓力。
優化方法這裡提兩點:
使用效能好的磁碟,機械硬碟肯定比不了固態硬碟。
如果是單機上配置了好幾個redis實例,可以分別寫入不同的磁碟裡,減輕磁碟的寫入壓力。
單機多實例部署
#因為redis是單執行緒架構,如果一個伺服器上只部署一個redis實例,那麼對於多核心cpu來說是一種浪費。所以,通常會在一個伺服器上部署多個redis應用,例如開啟三個redis服務,連接埠號碼分別為6379,6380,6381。6379用來做快取服務,6380用來做訊息佇列,6381用來做標籤及推薦系統。
這樣確實可以充分利用cpu,但會容易產生問題。如果多個實例同時在進行持久化,那麼對於cpu、記憶體及影片的壓力是非常大的。好的做法是將他們隔離開來,而同一時間只有一個實例在進行持久化。
實現該效果的偽代碼如下:
while (true) { $redisObj = [6379,6380,……]; foreach ($redisObj as $obj) { // 该实例是否构成重写的要求 if (rewriteConf($ojb)) { // 该实例进行持久化 } } }
foreach用來遍歷每一個redis實例,然後對該實例是否達到重寫的條件做判斷,滿足就開始進行重寫。這樣就可以將多redis實例持久化進行隔離。
以上是Redis持久化過程的監控及最佳化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