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機械式計算機、機電式計算機和電子計算機三個階段。機械式計算機由槓桿、齒輪等機械部件而非電子部件構成;電子計算機是現代一種用於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器,可以進行數值計算,又可以進行邏輯計算,還具有存儲記憶功能。
本教學操作環境:windows7系統、Dell G3電腦。
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機械式計算機、機電式計算機和電子計算機三個階段。
機械式計算機
機械計算機(英語:mechanical computer)由槓桿、齒輪等機械部件而非電子部件構成。最常見的例子是加法器和機械計數器,它們使用齒輪的轉動來增加顯示的輸出。更複雜的例子可以進行乘法和除法。 1960年代曾經出售一個計算平方根的模型。
機械計算機可以是使用平滑機構(如弧形板或計算尺)進行計算的analog,或使用齒輪的數位計算機。
機械計算機在二戰期間達到頂峰,它們構成了複雜投彈瞄準器的基礎,包括Norden以及類似的船舶計算設備,諸如美國的Torpedo Data Computer和英國的海軍部消防隊。值得注意的是,早期太空船的機械飛行儀表提供的計算輸出為表面位移的指示,而不是數位形式。從尤里·加加林的第一次載人航天到2002年,每個載人的蘇聯/俄羅斯航天器Vostok、Voskhod和聯盟號太空船都配有Globus儀器,透過移動微型地球儀顯示太空船在地球上方的位移,加之緯度和經度指標。
機械計算機繼續在1960年代使用,但很快就被1960年代中期出現的使用陰極射線管輸出的電子計算器取代。 1970年代,隨著低廉的手持式電子計算器推出,這一進化達到頂峰。機械計算機在1970年代逐漸消失,到1980年代絕跡。
機電式計算機
接下來我們說一個機電式計算機器的優秀典範
機電式的製表機
霍爾瑞斯的製表機,主要是為了解決美國人口普查的問題.
#人口普查,你可以想像得到自然是用於統計信息,性別年齡姓名等
如果純粹的人工手動統計,可想而知,這是多麼複雜的一個工程量
製表機首次將穿孔技術應用到了數據存儲上,你可以想像到,使用打孔和不打孔來識別數據
不過當時設計還不是很成熟,比如如果現代,我們肯定是一個位置表示性別,可能打孔是女,不打孔是男
當時是卡片上用了兩個位置,表示男性就在標M的地方打孔,女性就在標F的地方打孔,不過在當時也是很先進了
#然後,專門的打孔員使用穿孔機將居民資訊戳到卡片上
緊接著自然是要統計資訊
利用電流的通斷來辨識資料
對應著這個卡片上的每個資料孔位,上面有著金屬針,下面有著容器,容器裝著水銀
按下壓板時,卡片有孔的地方,針可以通過,與水銀接觸,電路接通,沒孔的地方,針就被擋住。
如何將電路通斷對應到所需的統計資料?
這就用到了數理邏輯與邏輯電路了
#最上面的引腳是輸入,通過打孔卡片的輸入
下面的繼電器是輸出,根據結果 通電的M將產生磁場, 牽引特定的槓桿,撥動齒輪完成計數。
看到沒,此時已經可以根據打孔卡片作為輸入,繼電器組成的邏輯電路作為運算器,齒輪進行計數的輸出了
製表機中的涉及到的主要零件包括: 輸入/輸出/運算
1896年,霍爾瑞斯創立了製錶機公司,他是IBM的前身.....
電子計算機
計算機(computer)俗稱電腦,是現代一種用於高速運算的電子計算機器,可以進行數值計算,又可以進行邏輯計算,還具有儲存記憶功能。是能夠依照程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大量資料的現代化智慧電子設備。
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所組成,沒有安裝任何軟體的電腦稱為裸機。可分為超級電腦、工業控制電腦、網路電腦、個人電腦、嵌入式電腦五大類,較先進的電腦有生物電腦、光子電腦、量子電腦等。
電腦的應用在中國越來越普遍,改革開放以後,中國電腦使用者的數量不斷攀升,應用水準不斷提高,特別是網路、通訊、多媒體等領域的應用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1996年至2009 年,電腦使用者數量從原來的630萬增長至6,710 萬台,連網電腦台數由原來的2.9萬台上升至5,940萬台。網路用戶已達3.16 億,無線網路有6.7 億行動用戶,其中手機上網用戶達1.17 億,為全球第一位。
相關推薦:《程式設計課程》
以上是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機械式計算機和什麼等三個階段?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