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的起源是「網路」。大數據產業是指建立在對互聯網、物聯網、雲端運算等管道廣泛、大量資料資源收集基礎上的資料儲存、價值提煉、智慧處理和分發的資訊服務業。
大數據的起源是「網路」。
隨著智慧製造的推進,人工智慧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而大數據的最大應用就體現在人工智慧技術中,因為大數據強調的不是因果關係,而是關聯關係,透過一系列資料的分析判斷有無關聯,促進智慧製造的推進,本文科普一下「大數據」的來龍去脈。
大數據概念最初起源於美國,是由思科、威睿、甲骨文、IBM等公司倡議發展起來的。大約從2009年始,「大數據」成為網路資訊科技產業的流行詞彙。事實上,大數據產業是指建立在對互聯網、物聯網、雲端運算等管道廣泛、大量資料資源收集基礎上的資料儲存、價值提煉、智慧處理和分發的資訊服務業,大數據企業大多致力於讓所有使用者幾乎能夠從任何資料中獲得可轉換為業務執行的洞察力,包括先前隱藏在非結構化資料中的洞察力。
最早提出「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的機構是全球知名顧問公司麥肯錫。 2011年,麥肯錫在題為《海量數據,創新、競爭和提高生成率的下一個新領域》的研究報告中指出,數據已經滲透到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逐漸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而人們對於海量資料的運用將預示著新一波生產力成長和消費者盈餘浪潮的到來。
大數據是一個不斷演變的概念,當前的興起,是因為從IT技術到資料積累,都已經發生重大變化。短短數年時間,大數據就從大型網路公司高層嘴裡的專業術語,演變成決定我們未來數位生活方式的重大技術命題。 2012年,聯合國發表大數據政務白皮書《大數據促進發展:挑戰與機會》;EMC、IBM、Oracle等跨國IT巨頭紛紛發布大數據戰略及產品;幾乎所有世界級的互聯網企業,都將業務觸角延伸至大數據產業;無論社交平台逐鹿、電商價格大戰還是門戶網站競爭,都有它的影子;美國政府投資2億美元啟動“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更將大數據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2013年,大數據正由科技熱詞變成一股社會浪潮,將影響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
關於「大數據」概念所產生的來龍去脈
1、「大數據」的名稱來自於未來學家托夫勒所著的《第三波》
儘管「大數據」這個詞直到最近才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但早在1980年,著名未來學家托夫勒在其所著的《第三波》中就熱情地將「大數據」稱頌為「第三波的華彩樂章」。 《自然》雜誌在2008年9月推出了名為「大數據」的封面專欄。從2009年開始「大數據」才成為網路科技產業的熱門詞彙。
2、最早應用「大數據」的是麥肯錫公司(McKinsey)
對「大數據」進行收集和分析的設想,來自於世界著名的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公司。麥肯錫公司看到了各種網路平台記錄的個人海量資訊具備潛在的商業價值,於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調查,在2011年6月發布了關於「大數據」的報告,該報告對「大數據」的影響、關鍵技術和應用領域等都進行了詳細的分析。麥肯錫的報告得到了金融界的高度重視,而後逐漸受到了各行各業關注。
3、「大數據」的特徵由維克多·邁爾-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庫克耶在《「大數據」時代》中提出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克耶編寫的《大數據時代》中提出:「大數據」的4V特點:Volume(資料量大)、Velocity(輸入和處理速度快)、Variety(資料多樣性)、Value(價值密度低)。這些特質基本上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凡提到「大數據」特色的文章,基本上採用了這4個特點。
4、在雲端運算出現之後「大數據」才凸顯其真正價值
自從有了雲端運算伺服器,「大數據」才有了可以運行的軌道,才可以實現其真正的價值。有人就形像地將各種“大數據”的應用比作一輛輛“汽車”,支撐起這些“汽車”運行的“高速公路”就是雲端運算。最著名的實例就是Google搜尋引擎。面對海量Web數據,Google於2006年首先提出雲端運算的概念。支撐Google內部各種「大數據」應用的,正是Google公司自行研發的雲端運算伺服器。
想要查閱更多相關文章,請造訪PHP中文網! !
以上是大數據的起源是什麼?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