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web前端 > js教程 > 主體

如何處理javascript記憶體洩露

醉折花枝作酒筹
發布: 2023-01-07 11:43:35
原創
3322 人瀏覽過

處理方法:1、使用完成之後為其賦值null或重新賦其他值;2、使用現代的垃圾回收演算法;3、保存DOM 元素引用的時候,要小心謹慎;4、透過SessionStack ,回放應用程式中的問題,以免造成記憶體洩漏,也預防增加整個應用程式的記憶體佔用。

如何處理javascript記憶體洩露

本教學操作環境:windows7系統、javascript1.8.5版、Dell G3電腦。 、

記憶體外洩是每個開發者最終都要面對的問題,它是許多問題的根源:反應遲緩,崩潰,高延遲,以及其他應用問題。

什麼是記憶體外洩?

本質上,記憶體外洩可以定義為:應用程式不再需要佔用記憶體的時候,由於某些原因,記憶體沒有被作業系統或可用記憶體池回收。程式語言管理記憶體的方式各不相同。只有開發者最清楚哪些記憶體不需要了,作業系統可以回收。一些程式語言提供了語言特性,可以幫助開發者做這類事情。另一些則寄望於開發者對記憶體是否需要清晰明了。

JavaScript 記憶體管理

JavaScript 是一種垃圾回收語言。垃圾回收語言透過週期性地檢查先前分配的記憶體是否可達,幫助開發者管理記憶體。換言之,垃圾回收語言減輕了「記憶體仍可使用」及「記憶體仍可達」的問題。兩者的差異是微妙而重要的:僅有開發者了解哪些內存在將來仍會使用,而不可達記憶體透過演算法確定和標記,適時被作業系統回收。

JavaScript 記憶體外洩

垃圾回收語言的記憶體外洩主因是不需要的引用。在理解它之前,還需了解垃圾回收語言如何辨別記憶體的可達與不可達。

Mark-and-sweep

大部分垃圾回收語言用的演算法稱為 Mark-and-sweep 。演算法由以下幾個步驟組成:

  • 垃圾回收器建立了一個「roots」清單。 Roots 通常是程式碼中全域變數的引用。 JavaScript 中,「window」 物件是一個全域變量,被當作 root 。 window 物件總是存在,因此垃圾回收器可以檢查它和它的所有子物件是否存在(即不是垃圾);

  • 所有的roots 被檢查和標記為啟動(即不是垃圾)。所有的子物件也被遞歸地檢查。從 root 開始的所有物件如果是可達的,它就不會被當作垃圾。

  • 所有未被標記的記憶體會被當作垃圾,收集器現在可以釋放內存,歸還給作業系統了。

現代的垃圾回收器改良了演算法,但是本質是相同的:可達記憶體被標記,其餘的被當作垃圾回收。

不需要的引用是指開發者明知記憶體引用不再需要,卻由於某些原因,它仍被留在激活的 root 樹中。在 JavaScript 中,不需要的引用是保留在程式碼中的變量,它不再需要,卻指向一塊本該被釋放的記憶體。有些人認為這是開發者的錯誤。

為了理解 JavaScript 中最常見的記憶體洩露,我們需要了解哪種方式的引用容易被遺忘。

三種類型的常見JavaScript 記憶體外洩

1:意外的全域變數

JavaScript 處理未定義變數的方式較為寬鬆:未定義的變數會在全域物件建立一個新變數。在瀏覽器中,全域物件是 window

真相是:

函數 foo 內部忘記使用 var ,意外創建了一個全域變數。此例洩漏了一個簡單的字串,無傷大雅,但是有更糟的情況。

另一個意外的全域變數可能由this 建立:

#在JavaScript 檔案頭加上'use strict' ,可以避免此類錯誤發生。啟用嚴格模式解析 JavaScript ,避免意外的全域變數。

全域變數注意事項

儘管我們討論了一些意外的全域變量,但是仍有一些明確的全域變數產生的垃圾。它們被定義為不可回收(除非定義為空或重新分配)。尤其當全域變數用於暫時儲存和處理大量資訊時,需要多加小心。如果必須使用全域變數儲存大量資料時,請確保用完以後把它設為 null 或重新定義。與全域變數相關的增加記憶體消耗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快取。快取資料是為了重複使用,快取必須有一個大小上限才有用。高記憶體消耗導致快取突破上限,因為快取內容無法被回收。

2:被遺忘的計時器或回呼函數

在 JavaScript 中使用 setInterval 非常平常。一段常見的程式碼:

此範例說明了什麼:與節點或資料關聯的計時器不再需要,node 物件可以刪除,整個回呼函數也不需要了。可是,計時器回呼函數仍然沒被回收(計時器停止才會被回收)。同時,someResource 如果儲存了大量的數據,也是無法被回收的。

對於觀察者的例子,一旦它們不再需要(或關聯的物件變成不可達),明確地移除它們非常重要。老的 IE 6 是無法處理循環引用的。如今,即使沒有明確移除它們,一旦觀察者物件變成不可達,大部分瀏覽器是可以回收觀察者處理函數的。

觀察者程式碼範例:

物件觀察者與循環引用注意事項

舊版的IE 是無法偵測DOM 節點與JavaScript 程式碼之間的循環引用,會導致記憶體外洩。如今,現代的瀏覽器(包括 IE 和 Microsoft Edge)使用了更先進的垃圾回收演算法,已經可以正確偵測和處理循環引用了。換言之,回收節點記憶體時,不必非要呼叫 removeEventListener 了。

3:脫離 DOM 的參考

有時,保存 DOM 節點內部資料結構很有用。假如你想快速更新表格的幾行內容,把每一行 DOM 存成字典(JSON 鍵值對)或是陣列很有意義。此時,同樣的 DOM 元素存在兩個引用:一個在 DOM 樹中,另一個在字典中。將來你決定刪除這些行時,需要把兩個引用都清除。

此外還要考慮 DOM 樹內部或子節點的參考問題。假如你的 JavaScript 程式碼中保存了表格某一個 <td> 的引用。將來決定刪除整個表格的時候,直覺認為 GC 會回收除了已保存的 <td> 以外的其它節點。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此<td> 是表格的子節點,子元素與父元素是引用關係。由於程式碼保留了 <td> 的引用,導致整個表格仍待在記憶體中。儲存 DOM 元素引用的時候,要小心謹慎。

4:閉包

閉包是 JavaScript 開發的關鍵面向:匿名函數可以存取父級作用域的變數。

程式碼範例:

程式碼片段做了一件事情:每次呼叫replaceThing ,theThing 得到一個包含一個大數組和一個新閉包(someMethod)的新物件。同時,變數 unused 是一個引用 originalThing 的閉包(先前的 replaceThing 又呼叫了 theThing )。思緒混亂了嗎?最重要的事情是,閉包的作用域一旦創建,它們有相同的父級作用域,作用域是共享的。 someMethod 可以透過theThing 使用,someMethodunused 分享閉包作用域,儘管unused從未使用,它所引用的originalThing 迫使它保留在記憶體中(防止被回收)。當這段程式碼重複運行,就會看到記憶體佔用不斷上升,垃圾回收器(GC)並無法降低記憶體佔用。本質上,閉包的鍊錶已經創建,每一個閉包作用域攜帶一個指向大數組的間接的引用,造成嚴重的內存洩漏。

Meteor 的部落格文章 說明如何修復此種問題。在 replaceThing 的最後加上 originalThing = null

Chrome 記憶體剖析工具概覽

Chrome 提供了一套很棒的偵測 JavaScript 記憶體佔用的工具。與記憶體相關的兩個重要的工具:timelineprofiles

Timeline

timeline 可以偵測程式碼中不需要的記憶體。在此截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潛在的洩漏物件穩定的成長,資料擷取快結束時,記憶體佔用明顯高於擷取初期,Node(節點)的總量也很高。種種跡象表明,程式碼中存在 DOM 節點洩漏的情況。

Profiles

Profiles 是你可以花很多時間關注的工具,它可以保存快照,對比 JavaScript 程式碼記憶體使用的不同快照,也可以記錄時間分配。每一次結果包含不同類型的列表,與內存洩漏相關的有 summary(概要) 列表和 comparison(對照) 列表。

summary(概要) 清單展示了不同類型物件的分配及合計大小:shallow size(特定類型的所有物件的總大小),retained size(shallow size 加上其它與此關聯的對像大小)。它也提供了一個概念,一個物件與關聯的 GC root 的距離。

對比不同的快照的 comparison list 可以發現記憶體外洩。

實例:使用 Chrome 發現記憶體洩露

實質上有兩種類型的洩漏:週期性的記憶體成長導致的洩露,以及偶現的記憶體洩漏。顯而易見,週期性的記憶體外洩很容易發現;偶現的外洩比較棘手,一般容易被忽視,偶爾發生一次可能被認為是最佳化問題,週期性發生的則被認為是必須解決的 bug。

以Chrome 文件中的程式碼為例:

grow 執行的時候,開始建立p 節點並插入到DOM 中,並且給全域變數一個巨大的數組。透過以上提到的工具可以偵測到記憶體穩定上升。

找出週期性成長的記憶體

timeline 標籤擅長做這些。在 Chrome 中開啟例子,開啟 Dev Tools ,切換到 timeline,勾選 memory 並點擊記錄按鈕,然後點擊頁面上的 The Button 按鈕。過一陣停止記錄看結果:

兩種跡象顯示出現了內存洩露,圖中的 Nodes(綠線)和 JS heap(藍線)。 Nodes 穩定成長,並未下降,這是個顯著的訊號。

JS heap 的記憶體佔用也是穩定成長。由於垃圾收集器的影響,並不那麼容易發現。圖中顯示記憶體佔用忽漲忽跌,實際上每一次下跌之後,JS heap 的大小都比原先大了。換言之,儘管垃圾收集器不斷的收集內存,內存還是週期性的洩漏了。

確定記憶體洩漏之後,我們找找根源所在。

儲存兩個快照

切換到 Chrome Dev Tools 的 profiles 標籤,重新整理頁面,等頁面刷新完成之後,點選 Take Heap Snapshot 儲存快照作為基準。而後再點選 The Button 按鈕,等數秒以後,再儲存第二個快照。

篩選選單選擇 Summary,右側選擇 Objects allocated between Snapshot 1 and Snapshot 2,或是篩選選單選擇 Comparison ,然後可以看到一個對比清單。

此範例很容易找到記憶體洩露,看下 (string)Size Delta Constructor,8MB,58個新物件。新物件被分配,但是沒有釋放,佔用了8MB。

如果展開 (string) Constructor,會看到許多單獨的記憶體分配。選擇某一個單獨的分配,下面的 retainers 會吸引我們的注意。

我們已選擇的分配是數組的一部分,數組關聯到 window 物件的 x 變數。這裡展示了從巨大物件到無法回收的 root(window)的完整路徑。我們已經找到了潛在的洩漏以及它的來源。

我們的範例還算簡單,只洩漏了少量的 DOM 節點,利用以上提到的快照很容易發現。對於更大型的網站,Chrome 還提供了 Record Heap Allocations 功能。

Record heap allocations 找記憶體洩漏

回到 Chrome Dev Tools 的 profiles 標籤,點擊 Record Heap Allocations。工具運行的時候,注意頂部的藍條,代表了記憶體分配,每一秒有大量的記憶體分配。運轉幾秒以後停止。

上圖中可以看到工具的殺手鐧:選擇某一時間線,可以看到這個時間段的記憶體分配狀況。盡可能選擇接近峰值的時間線,下面的列表僅顯示了三種constructor:其一是洩漏最嚴重的(string),下一個是關聯的DOM 分配,最後一個是 Text constructor(DOM 葉子節點包含的文字)。

從清單中選擇一個 HTMLpElement constructor,然後選擇 Allocation stack

現在知道元素被分配到哪裡了吧(grow -> createSomeNodes),仔細觀察圖中的時間線,發現HTMLpElement constructor 呼叫了許多次,表示記憶體一直被佔用,無法被GC 回收,我們知道了這些物件被分配的確切位置(createSomeNodes)。回到程式碼本身,探討下如何修復記憶體外洩吧。

另一個有用的特性

在 heap allocations 的結果區域,選擇 Allocation。

這個視圖呈現了記憶體分配相關的功能列表,我們立刻看到了 growcreateSomeNodes。當選擇 grow 時,看看相關的 object constructor,清楚地看到 (string), HTMLpElementText 洩漏了。

結合以上提到的工具,可以輕鬆找到記憶體外洩。

【推薦學習:javascript高階教學

#

以上是如何處理javascript記憶體洩露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
來源:php.cn
本網站聲明
本文內容由網友自願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發現涉嫌抄襲或侵權的內容,請聯絡admin@php.cn
熱門教學
更多>
最新下載
更多>
網站特效
網站源碼
網站素材
前端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