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vue3.0的新特性以及使用總結,起哄包括一些新變化,以及哪些以前的語法不能用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效能提升(零成本:從vue2切到vue3就享受到)
首次渲染更快,diff演算法更快,記憶體佔用更少,打包體積更小,....
更好的Typescript支援(在vue下寫TS更方便了)
提供新的寫程式的方式:Composition API
vue3.0對於2.0版本的大部分語法都是可以相容的(之前是怎麼寫的,現在也正常寫),但是也有一些破壞性的語法更新,這個要格外注意:
1、移除了vue實例上的$on方法(eventBusVue.prototype.$eventBus=new Vue(); this.$on('事件名稱' , 回呼)
現有實作模式不再支持,可以使用三方插件替代)。下邊是vue2中eventBus的用法:
Vue.prototype.$eventBus = new Vue() 组件1 this.$on('事件名', 回调) 组件2 this.$emit('事件名')
2、移除過濾器選項 。下邊是vue2中過濾器的用法:
<div>{{ msg | format}}</div> 插值表达式里, 不能再使用过滤器filter, 可以使用methods替代 {{format(msg)}}
3、移除 .sync語法(v-bind時不能使用.sync修飾符了,現在它v-model語法合併了)。以下是vue2中.sync的用法
<el-dialog :visibel.sync="showDialog"/>
主要看三個位置:
package.json
main.js
app.vue
首先我們可以看一下package.json
文件,在dependencies設定項中顯示,我們目前使用的版本為3
"dependencies": { "core-js": "^3.6.5", "vue": "^3.2.25" // 版本号 }
然後開啟main.js
入口文件,發現Vue的實例化發生了一些變化,由先前的new關鍵字實例化,轉變為createApp方法的呼叫形式。
vue2.x中的寫法: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App from './App.vue' new Vue({render: h => h(App)}).$mount('#app')
vue3.x的寫法:
import { createApp } from 'vue' import App from './App.vue' // 根组件 createApp(App).mount('#app')
開啟app.vue發現:vue3. 0的單一檔案元件中不再強制要求必須有唯一根元素
<template> <img alt="Vue logo" src="./assets/logo.png"> <HelloWorld msg="Welcome to Your Vue.js App"/> </template>
組合式api(Composition API)是vue3對我們開發者來說變化非常大的更新。
Vue2 選項API,options API (如圖) , Vue3 組合式API, composition API (右圖):
中中使用因為各個選項(配置項目)都有固定的書寫位置(例如資料就寫到data選項中,操作方法就寫到methods中,等等)
缺點:#應用大了之後,相信大家都遇到過來回上下找程式碼的困境-----橫跳。
Vue3 組合式API
, composition API :#特點: 特定功能相關的所有東西都會放在一起維護,例如功能A相關的響應式數據,操作數據的方法等放在一起,這樣不管應用多大,都可以快速定位到某個功能的所有相關代碼,維護方便設置#如果功能複雜,程式碼量大,我們也可以進行邏輯分割處理。
Vue2選項式API(option api) 優點:簡單,各選項各司其職;缺點:不方便功能復用;功能代碼分散維護程式碼橫跳Vue3組合式API(composition api) 優點:功能程式碼組合維護, 方便功能重複使用;
4、setup
setup 函數是新的元件選項,作為元件中組合式API 的起點(入口)
setup 中不能使用this, this 指向undefined#setup函數只會在元件初始化的時候執行一次
#setup函數在beforeCreate生命週期鉤子執行之前執行
setup() { console.log('setup....', this) }, beforeCreate() { console.log('beforeCreate') // 它比setup迟 }
context: context对象包含了attrs,slots, emit属性
返回值
这个函数的返回值是一个对象,在模版中需要使用的数据和函数,需要在这个对象中声明(如果在data()中也定义了同名的数据,则以setup()中为准)。
<template> <div class="container"> 姓名:{{name}},月薪:{{salary}} <button @click="say">打个招呼</button>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setup () { console.log('setup执行了,这里没有this. this的值是:', this) // 定义数据和函数 const name = '小吴' const salary = 18000 const say = () => { console.log('我是', name) } // 返回对象,给视图使用 return { msg , say} }, beforeCreate() { console.log('beforeCreate执行了, 这里有this,this的值是:', this) } } </script>
setup 中接受的props
是响应式的, 当传入新的 props 时,会及时被更新。由于是响应式的, 所以不可以使用 ES6 解构,解构会消除它的响应式。 错误代码示例, 这段代码会让 props 不再支持响应式:
export default com ({ setup(props, context) { const { uname } = props console.log(uname) }, })
开发中我们想要使用解构,还能保持props
的响应式,有没有办法解决呢?setup接受的第二个参数context,我们前面说了setup中不能访问 Vue2 中最常用的this对象,所以context中就提供了this中最常用的三个属性:attrs、slot 和emit,分别对应 Vue2.x 中的 $attrs属性、slot 插槽 和$emit发射事件。并且这几个属性都是自动同步最新的值,所以我们每次使用拿到的都是最新值。
在 vue2.x 中, 定义数据都是在data中, 但是 Vue3.x 可以使用 reactive 和 ref 来进行数据定义。
如何取舍ref和reactive?
定义响应式数据有两种方式:
ref函数(可以处理简单数据,也可以处理复杂数据),常用于将简单数据类型定义为响应式数据
在代码中修改(或者获取)值时,需要补上.value
在模板中使用时,可以省略.value
reactive函数,常用于将复杂数据类型为响应式数据
推荐用法:
优先使用ref
如果明确知道对象中有什么属性,就使用reactive。例如,表单数据
接下来使用代码展示一下 ref、reactive的使用:
<template> <div class="container"> <p>{{ num }}</p> <p>姓名: {{ user.uname }}</p> <p>年龄: {{ user.age }}</p>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reactive, ref, toRefs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com({ setup() { const num = ref(0); const user = reactive({ uname: "vivian", age: 18}); setInterval(() => { num.value++; user.age++; }, 1000); return { year, user }; }, }); </script>
上面的代码中,我们绑定到页面是通过user.uname,user.age这样写感觉很繁琐,我们能不能直接将user中的属性解构出来使用呢? 答案是不能直接对user进行结构,这样会消除它的响应式,这里就和上面我们说props不能使用 ES6 直接解构就呼应上了。那我们就想使用解构后的数据怎么办,解决办法就是使用toRefs,
定义转换响应式中所有属性为响应式数据,通常用于解构|展开reactive定义对象, 简化我们在模板中的使用。
格式:
// 响应式数据:{ 属性1, 属性2 } let { 属性1, 属性2 } = toRefs(响应式数据)
具体使用方式如下:
<template> <div class="container"> <p>{{ num }}</p> <p>姓名: {{ uname }}</p> <p>年龄: {{ age }}</p>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reactive, ref, toRefs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com({ setup() { const num = ref(0); const user = reactive({ uname: "vivian", age: 18}); setInterval(() => { num.value++; user.age++; }, 1000); return { year, // 使用reRefs ...toRefs(user), }; }, }); </script>
增强版的结构赋值:在解构对象的同时,保留响应式的特点。
setup创建实例前
onBeforeMount挂载DOM前
onMount挂载DOM后
BeforeUpdate 更新组件前
updated 更新组件后
onBeforeUnmount卸载销毁前
onUnmount 卸载销毁后
setup () { onBeforeMount(()=>{ console.log('DOM渲染前',document.querySelector('.container')) }) onMounted(()=>{ console.log('DOM渲染后1',document.querySelector('.container')) }) }
Vue3.x 还新增用于调试的钩子函数onRenderTriggered和onRenderTricked, 另外,Vue3.x 中的钩子是需要从 vue 中导入的: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onBeforeMount, onMounted, onBeforeUpdate,onUpdated, onBeforeUnmount, onUnmounted, onErrorCaptured, onRenderTracked,onRenderTriggered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beforeCreate和created是vue2的 beforeCreate() { console.log("--beforeCreate--") }, created() { console.log("--created--") }, setup() { console.log("--setup--") // vue3.x生命周期写在setup中 onBeforeMount(() => { console.log("--onBeforeMount--") }) onMounted(() => { console.log("--onMounted--"); }) // 调试哪些数据发生了变化 onRenderTriggered((event) =>{ console.log("--onRenderTriggered--",event) }) }, });
格式:
import { computed } from 'vue' const 计算属性名 = computed(() => { return 相关计算结果 })
代码示例:
<template> <p>姓名:{{name}}, 公司:{{company}}, 月薪:{{salary}}, 年薪{{total}}</p> <button @click="double">月薪double</button>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ref, computed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name: 'App', setup () { // 定义响应式对象 const company = ref('DiDi') const name = ref('小王') const salary = ref(18000) const double = () => { salary.value *= 2 // ref数据要加.value } // 定义计算属性 const total = computed(() => 12 * salary.value) return { name, company, total, salary, double } } } </script>
总结:
vue3中的computed函数与vue2中的computed选项功能类似。
computed的入参是一个函数
作用:根据已有数据,产生新的响应式数据。
步骤:导入,定义,导出
computed的高级用法:
格式:
const 计算属性 = computed({ get () { // 当获取值自动调用 }, set (val) { // 当设置值自动调用,val会自动传入 } })
示例代码:
<template> <div style="padding:2em"> <p>小花, 月薪:{{salary}}, 年薪:{{total}}</p> <p>年薪:<input v-model="total"/></p> <button @click="double">月薪double</button> </div> </template> <script> // reactive: 是除了ref之外的第二种申明响应式数据的方式 import { ref, computed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 const salary = ref(18000) const double = () => { salary.value *= 2 console.log(salary) } // 定义计算属性: 普通的写法:只使用了get // const total = computed(() => { // return stu.salary * 12 // }) // 定义计算属性: 高阶的写法:使用了get + set const total = computed({ get() { return salary.value * 12 }, set(val) { // 设置计算属性的值,会自动调用,并传入val console.log('要设置的值...', val) salary.value = val/12 } }) return { double, salary, total} } } </script>
总结:
计算属性两种用法
给computed传入函数,返回值就是计算属性的值
给computed传入对象,get获取计算属性的值,set监听计算属性改变
在v-model绑定计算属性: <input v-model="total" />
基于响应式数据的变化执行回调逻辑,和vue2中的watch的应用场景完全一致。
步骤:
导入 import { watch } from 'vue'
开启监听。在setup函数中执行watch函数开启对响应式数据的监听
watch函数接收三个常规参数 watch(source, callback, [options])
第一个参数有三种取值:
对象,要监听的响应式数据
数组,每个元素是响应式数据
函数,返回你要监听变化的响应式数据
第二个参数是:响应式数据变化之后要执行的回调函数
第三个参数是: 一个对象,在里面配置是否开启立刻执行或者深度监听
<template> <div> {{stu}}, {{salary}} <button @click="doSome"> do</button>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reactive, watch, ref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salary = ref(10000) const stu = reactive({ address: {city: 'wuhan'} }) // 1. 侦听-单个数据 watch(salary, (newVal, oldVal) => { console.log('监听单个数据', newVal, oldVal) }) // 侦听-单个数据 watch(stu, (newVal, oldVal) => { console.log('监听单个数据', newVal, oldVal) }) // 侦听-多个数据 watch([stu, salary], (newVal, oldVal) => { console.log('监听多个数据', newVal, oldVal) }) // 侦听对象的某个属性 watch(()=>stu.address , (newVal, oldVal) => { console.log('第一个参数是函数', newVal, oldVal) }, {deep: true, immediate: true} ) // 测试按钮,修改数据 const doSome = () => { salary.value +=1 stu.address.city = '' } return {stu, salary, doSome} } } </script>
总结:
作用:watch用来侦听数据的变化。
格式:watch(数据|数组|get函数,(新值,旧值)=>{回调处理逻辑}, {immediate:true|false, deep: true|false})
以上,我们了解了vue2和vue3使用方法的不同,关于组件通讯和插槽等可以看下一篇。
【相关推荐:《vue.js教程》】
以上是Vue3.0新功能以及使用總結(整理分享)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