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為大家帶來了關於python的相關知識,其中主要介紹了關於元組的相關問題,包括了元組的創建、訪問、修改、刪除和內置方法等,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推薦學習:python教程
#引言——在Python中,透過資料結構來保存專案中重要的資料訊息。 Python語言內建了多種資料結構,例如列表,元組,字典和集合等。本堂課我們來講一講Python中舉足輕重的一大資料結構-元組。
在Python中,我們可以將元組視為一種特殊的清單。它與清單唯一的不同在於:元組內的資料元素不能發生改變【這個不變──不但不能改變其中的資料項,而且也不能新增和刪除資料項! 】。當我們需要建立一組不可改變的資料時,通常是將這些資料放進元組~
在Python中,創建元組的基本形式是以小括號“()”將資料元素括起來,各個元素之間用逗號“,”隔開。
如下:
tuple1 = ('xiaoming', 'xiaohong', 18, 21) tuple2 = (1, 2, 3, 4, 5) # 而且——是可以创建空元组哦! tuple3 = () # 小注意——如果你创建的元组只包含一个元素时,也不要忘记在元素后面加上逗号。让其识别为一个元组: tuple4 = (22, )
元組和字串以及清單類似,索引都是從0開始,並且可以進行截取和組合等操作。
如下:
tuple1 = ('xiaoming', 'xiaohong', 18, 21) tuple2 = (1, 2, 3, 4, 5) # 显示元组中索引为1的元素的值 print("tuple1[1]:", tuple1[0]) # 显示元组中索引从1到3的元素的值 print("tuple2[1:3]:", tuple2[1:3])
雖然在開頭就說元組不可變,但它還是有個被支持的騷操作-元組之間進行連接組合:
tuple1 = ('xiaoming', 'xiaohong', 18, 21) tuple2 = (1, 2, 3, 4, 5) tuple_new = tuple1 + tuple2 print(tuple_new)
雖然元組不可變,但卻可以透過del語句刪除整個元組。
如下:
tuple1 = ('xiaoming', 'xiaohong', 18, 21) print(tuple1) # 正常打印tuple1 del tuple1 print(tuple1) # 因为上面删除了tuple1,所以再打印会报错哦!
元組是不可變,但我們可以透過使用內建方法來操作元組。常用的內建方法如下:
其實更多時候,我們是將元組先轉換為列表,操作之後再轉換為元組(因為列表有許多方法~)。
Python允許將一個包含N個元素的元組或序列分別為N個單獨的變數。這是因為Python語法允許任何序列/可迭代物件透過簡單的賦值操作分解為單獨的變量,唯一的要求是變數的總數和結構要與序列相符。
如下:
tuple1 = (18, 22) x, y = tuple1 print(x) print(y) tuple2 = ['xiaoming', 33, 19.8, (2012, 1, 11)] name, age, level, date = tuple2 print(name) print(date)
如果要分解未知或任意長度的可迭代對象,上述分解運算豈不直接很nice!通常在這類可迭代物件中會有一些已知的元件或模式(例如:元素1之後的所有內容都是電話號碼),利用「*」星號表達式分解可迭代物件後,使得開發者能輕鬆利用這些模式,而無須在可迭代物件中做複雜操作就能得到相關的元素。
在Python中,星號表達式在迭代一個變長的元組序列時十分有用。如下示範分解一個待標記元組序列的過程。
records = [ ('AAA', 1, 2), ('BBB', 'hello'), ('CCC', 5, 3) ] def do_foo(x, y): print('AAA', x, y) def do_bar(s): print('BBB', s) for tag, *args in records: if tag == 'AAA': do_foo(*args) elif tag == 'BBB': do_bar(*args) line = 'guan:ijing234://wef:678d:guan' uname, *fields, homedir, sh = line.split(':') print(uname) print(*fields) print(homedir) print(sh)
#在Python中迭代處理清單或元組等序列時,有時需要統計最後幾項記錄以實現歷史記錄統計功能。
使用內建的deque實作:
from _collections import deque q = deque(maxlen=3) q.append(1) q.append(2) q.append(3) print(q) q.append(4) print(q)
#如下-示範了將序列中的最後幾項作為歷史記錄的過程。
from _collections import deque def search(lines, pattern, history=5): previous_lines = deque(maxlen=history) for line in lines: if pattern in line: yield line, previous_lines previous_lines.append(line) # Example use on a file if __name__ == '__main__': with open('123.txt') as f: for line, prevlines in search(f, 'python', 5): for pline in prevlines: # 包含python的行 print(pline) # print (pline, end='') # 打印最后检查过的N行文本 print(line) # print (pline, end='')
123.txt:
pythonpythonpythonpythonpythonpythonpython python python
在上述代码中,对一系列文本行实现了简单的文本匹配操作,当发现有合适的匹配时,就输出当前的匹配行以及最后检查过的N行文本。使用deque(maxlen=N)创建了一个固定长度的队列。当有新记录加入而使得队列变成已满状态时,会自动移除最老的那条记录。当编写搜索某项记录的代码时,通常会用到含有yield关键字的生成器函数,它能够将处理搜索过程的代码和使用搜索结果的代码成功解耦开来。
使用内置模块heapq可以实现一个简单的优先级队列。
如下——演示了实现一个简单的优先级队列的过程。
import heapq class PriorityQueue: def __init__(self): self._queue = [] self._index = 0 def push(self, item, priority): heapq.heappush(self._queue, (-priority, self._index, item)) self._index += 1 def pop(self): return heapq.heappop(self._queue)[-1] class Item: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Item({!r})'.format(self.name) q = PriorityQueue() q.push(Item('AAA'), 1) q.push(Item('BBB'), 4) q.push(Item('CCC'), 5) q.push(Item('DDD'), 1) print(q.pop()) print(q.pop()) print(q.pop())
在上述代码中,利用heapq模块实现了一个简单的优先级队列,第一次执行pop()操作时返回的元素具有最高的优先级。
拥有相同优先级的两个元素(foo和grok)返回的顺序,同插入到队列时的顺序相同。
函数heapq.heappush()和heapq.heappop()分别实现了列表_queue中元素的插入和移除操作,并且保证列表中的第一个元素的优先级最低。
函数heappop()总是返回“最小”的元素,并且因为push和pop操作的复杂度都是O(log2N),其中N代表堆中元素的数量,因此就算N的值很大,这些操作的效率也非常高。
上述代码中的队列以元组 (-priority, index, item)的形式组成,priority取负值是为了让队列能够按元素的优先级从高到底排列。这和正常的堆排列顺序相反,一般情况下,堆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的。变量index的作用是将具有相同优先级的元素以适当的顺序排列,通过维护一个不断递增的索引,元素将以它们加入队列时的顺序排列。但是当index在对具有相同优先级的元素间进行比较操作,同样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在Python中,如果以元组(priority, item)的形式存储元素,只要它们的优先级不同,它们就可以进行比较。但是如果两个元组的优先级相同,在进行比较操作时会失败。这时可以考虑引入一个额外的索引值,以(priority, index, item)的方式建立元组,因为没有哪两个元组会有相同的index值,所以这样就可以完全避免上述问题。一旦比较操作的结果可以确定,Python就不会再去比较剩下的元组元素了。
如下——演示了实现一个简单的优先级队列的过程:
import heapq class PriorityQueue: def __init__(self): self._queue = [] self._index = 0 def push(self, item, priority): heapq.heappush(self._queue, (-priority, self._index, item)) self._index += 1 def pop(self): return heapq.heappop(self._queue)[-1] class Item: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Item({!r})'.format(self.name) # ① a = Item('AAA') b = Item('BBB') #a <p><img src="https://img.php.cn/upload/article/000/000/067/49d26f0b616718a47cdbeebb6cfbf35b-7.png" alt="實例詳解Python元組"></p><p>在上述代码中,因为在1-2中没有添加所以,所以当两个元组的优先级相同时会出错;而在3-4中添加了索引,这样就不会出错了!</p><p>推荐学习:<a href="https://www.php.cn/course/list/30.html" target="_blank">python学习教程</a></p>
以上是實例詳解Python元組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