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8個字概括Google的近況,那就是--水深火熱,內憂外患。
去年11月,微軟和OpenAI聯合推出的ChatGPT,簡直給了谷歌致命一擊,險些把谷歌拉下搜尋業務的王座。同時受到威脅的,還有每年逾1500億美元廣告費的大蛋糕。
這場危機,充分揭露了Google在CEO劈柴(Sundar Pichai)領導下出現的種種問題。
近日,外媒The Information挖出了或許最關鍵的原因之一——劈柴的這個CEO頭銜,在很多時候,也就僅僅是一個頭銜而已。
#劈柴,活在陰影下的CEO
本來,廣告商在去年秋天削減了開支,就讓Google的業務陷入了停滯。 ChatGPT的衝擊,簡直是雪上加霜。
「劈柴下課」的聲音,在最近幾個月不絕於耳。
批評的砲火集中在他失敗管理,例如他喜歡漸進式的產品改進,而不是顛覆式的改變;他對於員工數量膨脹、企業文化懶散、組織效率低下的高度容忍。
但很多時候,劈柴也是身不由己。
2019年,劈柴接過重擔,成為Google母公司Alphabet的CEO。
此後,他多次向同事們坦言,管理一個龐大的企業,有多困難。內部權力鬥爭、監管機構、叛逆的員工,都讓他壓力重重。
劈柴手下的人不服管,很早就有端倪了。
一方面,由於Google有著類似學術機構或政府機構的企業文化,而在這種文化中,終身員工不一定會服從上級的命令。
另一方面,劈柴不喜歡衝突。他似乎不會強迫團隊去執行自己的想法,但這也導致有不少高階主管都不太聽他的指揮。
例如,劈柴有時就無法讓DeepMind CEO Demis Hassabis優先考慮某些項目,或與Google大腦分享自己的程式碼。
(知道Google不開源,但沒想到在自家內部竟然也不開源…)
上週,Alphabet忽然官宣DeepMind與Google大腦合併的消息,讓整個業內驚掉了下巴。
Alphabet的意思是,二者合併為Google DeepMind之後,在AI領域的進展會大大加快。
從某個角度來說,母公司的這個決定非常合理。因為DeepMind和Google大腦並行開發的許多軟體,都是相同的。
但對Google的員工來說,這個消息可是相當震驚。
Google大腦和DeepMind先前早就習慣了各行其是,各自為政。谷歌大腦歸Jeff Dean,DeepMind歸Demis Hassabis。
而合併之後,DeepMind的CEO Hassabis成為新部門Google DeepMind的CEO,而Jeff Dean成為了新部門Google DeepMind和Google Research的首席科學家。
。權力大大提升的Demis Hassabis,展現強烈的AGI使命感,和對成功的飢渴感
即使合併後,兩位大佬也是各自向劈柴雙線匯報,互不隸屬,互不干涉。
但在某些人看來,其實就相當於谷歌大腦負責人、谷歌大功臣Jeff Dean,把自己的位置拱手讓給DeepMind的Hassabis。
而且,由於每個團隊都有自己的文化,自上而下的DeepMind與自下而上的谷歌大腦之間,就很可能在工作中發生衝突。
全新的「務虛」頭銜,讓不喜歡做管理者的技術大神Jeff Dean,能更專心地搞技術
對此,一位前谷歌大腦的研究人員分析認為,自此之後,大量的項目可能被取消或合併,人員方面也會出現有大面積的調整和離職。
甚至,這也可能預示著Google將進行更大規模的重組。
納德拉笑了
#Nadad笑了 不過,跟吃力地領導著Alphabet這艘大船的劈柴相比,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就顯得相當成功了,簡直可以說是如魚得水。
透過締結數十億美元的合作關係,納德拉將微軟的未來和OpenAI的未來聯繫在了一起。這件事透露出了一個重大訊息:納德拉已經成功地讓高階主管團隊步調一致,齊心協力。
一方面,微軟的Azure雲端伺服器業務,為OpenAI不斷成長的運算基礎設施和AI開發提供了資金。
另一方面,為了把OpenAI的技術整合進微軟的核心產品,公司就需要在算力的分配上有所取捨。而這也意味著有些負責人必須在自己的專案上做出犧牲。
能讓這麼多大牛團結在一起,並不容易。不得不說,納德拉有點東西。
Google大腦離職員工爆猛料
# ##Google大腦和DeepMind合體一事發酵後,離職谷歌的員工爆出「谷歌大腦」的猛料。 ############他將先前(去年12月就已寫好)不敢發布關於谷歌大腦的信息,全都亮了出來。 ######
Google大腦為什麼會存在?他給了一些深度分析,解釋了谷歌大腦存在的理由。
在學術界,研究人員享受學術自由的同時,也面臨資金困境。
然而,來到工業界,Google會付給你一大筆錢讓你做機器學習。只不過,要求是你必須致力於推薦系統、廣告優化、搜尋排名等,而不是純粹的研究。
說白了,做什麼由不得你,而且你做的專案必須有產出。
當然賺錢之外,Google資助開放式研究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為了保住自己在機器學習領域的領先地位。
例如,Brain給了GoogleTensorFlow、TPU,顯著改進了翻譯、JAX和Transformer。這些起初純粹的研究,如今卻帶來了龐大的利潤。
除此之外,Google大腦還有一個不尋常之處——自由的發表政策。 Brain在頂級ML會議上發表的文章,經常會超過各大專院校。
其主要原因是:1)聲望;2)研究人員在辭職時可以帶走他們的知識;一個更微妙的原因是3)催化一個領域的成長。
催化劑理論認為,透過發布與Google核心業務相關領域的關鍵研究,該研究方向將朝著有利於谷歌的方向發展。
例如,Google一直都對NLP很感興趣,2014年的seq2seq和2017年的Transformer等關鍵研究的發表促進了整個NLP領域的發展。
顯然,在和平時期,花X美元來擴大整個餅是很有意義的,只要那塊餅的成長能超過X美元。
但在戰時模式下,競爭對手的份額成長也很重要。而OpenAI與微軟的聯盟意味著還有另一個巨人在消費和運算領域都可以擴大ML的部署。
隨著Google開始進入戰時模式,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催化劑理論也會逐漸消亡。
不過,Google依然是許多消費者和商業產品的先驅,而且在AI領域的研究中似乎也是如此。
其實,想要在機器學習領域,成為像OpenAI這樣的優勝者,未來還是會有很多的空間。
劈柴不夠服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劈柴的前老闆拉里佩奇,依然坐在老闆之位上。
#身為Google共同創辦人,佩琪仍然是Alphabet的董事會成員,並與謝爾蓋·布林一起,透過特殊股控制公司。
內部人士透露,佩琪一直對Google內部事務興趣寥寥,但Hassabis希望與Google保持獨立時,第一個找到的就是佩琪。
另外,Google大腦和DeepMind合體的消息,也是在Alphabet董事會會議結束後放出來的。
這個時間點表明,合體的決定可能是由董事會做出的,而並不是劈柴。
(《紐約時報》先前曾有報道稱,佩奇出席了內部會議。)
Google的落後,很大程度是因為高階主管的風險厭惡。
許多骨幹員工因為無法推出新產品,乾脆選擇出走。
例如,LAMDA聊天機器人的發明者之一Noam Shazeer,先前就想在Google Assistant中搭載聊天機器人。但這個提議卻遲遲沒有被通過,最後選擇了離開。
早在2015年,Google的圖像辨識AI曾將黑人標記為「大猩猩」,招致的批評讓Google成為驚弓之鳥。
在OpenAI推出Dall-E 2、名震全球之前,Google就有類似模型,但並沒有發布,因為Google認為需要對AI生成的內容負責。
不僅如此,為了ChatGPT的發布,OpenAI在幾個月前挖角谷歌的AI研究員和骨幹工程師時,就曾鄭重承諾:「技術不會白搞,產品肯定會發。」
隨後發生的事,我們都知道了。
2022年底,ChatGPT的威脅日益明顯,Google開始敲響警鐘。
劈柴緊急下令,將AI聊天機器人融入Google的眾多產品中。
然而,這條追逐微軟之路,並沒有那麼容易。用AI聊天機器人查詢,會比常規的搜尋更昂貴。
在3月份,Google緊急發布了Bard,但限制了它的功能,並且只針對較少用戶,這都是為了節省成本。
有人爆料說,其實開始Google就特地選了一個比較弱的機器學習模型,不像其他的模型那樣需要大量計算。
而最近幾週,Google又在努力擴大Bard背後模型的規模,擴大到約一倍。
同時,Dean正在與DeepMind(代號為Gemini)合作,開發新的大型機器學習模型,希望能幫助Google追上ChatGPT的尾巴。
但知情人士表示,實際上不少正在開發的新軟體,並不能趕在5月10日的I/O大會前準備好。
雖然但是,也有很多人認為,劈柴曾經的產品經理背景,對於如何將谷歌現有的AI研究轉化為產品這個問題來說,是強有力的加持。
畢竟,成功逆襲並最終對IE形成碾壓之勢的Chrome,正是出自劈柴之手。
對此,曾與他共事過的Keval Desai表示,縱觀谷歌所有的高階主管,劈柴能夠成為執行長並不是偶然。
以上是谷歌高層大地震! DeepMind拒絕與Google大腦分享代碼,離職員工猛爆內幕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