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對IPv4 至 IPv6改造過度提供三種解決方案,即雙堆疊技術模式、隧道技術模式、位址轉換模式。
1、雙堆疊技術模式:在同一個網路上運行兩個彼此獨立的平面:一個IPv4網路平面,一個IPv6網路平面,各自維護自己的IGP /EGP狀態及路由。在這種模式下,IPv4和IPv6共存,既不影響現有IPv4業務,也可以滿足IPv6的新需求。但這種模式下實施成本較高,一是需要全網的網路設備支持,二是全網設備IGP/EGP調整工作難度較大,如果僅在小範圍內實施,這是比較好的選擇模式。
2、隧道技術模式:這種模式運用於IPv4 和IPv6的邊界。首先,借助IPv4網路來建立IPv4隧道,然後實現IPv6點到點訪問,通常用於IDC出口邊界或內部IGP跨域訪問。技術協定包括6in4隧道、DS NAT、DS-Lite等。隧道模式是三種改造方式中最便捷的一種,但對內網IGP協定以及關鍵連結流量用量有一定的要求。
3、轉換模式:即在不改動現有網路結構情況下,透過位址轉換協議,進行IPv4 to IPv6 或IPv6 to IPv4 存取轉換,可滿足IPv4與IPv6之間的雙向存取需求。技術部署協定包括NAT 46,一般面向資料中心出口,提供由外到內,由內到外的對應。這種模式對於設備性能要求較高,對高並發業務支撐較困難,適合會話較小的業務。
1、 網路設備:所涉及的交換器、防火牆及作業系統,均要支援IPv6協定族。
2、 出口業者:需提供IPv6存取能力。
3、 內部業務改造:業務程式碼層面,需要新增IPv6協定堆疊的支援。
1、改造模式的選擇
個推實作IPv6,首先要滿足實作IPv6所依賴的硬性條件基礎,同時核心需求是既要滿足IPv4用戶高品質、低延遲訪問,也要進一步保障IPv6新用戶的接入。透過三種改造模式的解析,其中「雙棧模式」作為個推在推進IPv6改造過程中的技術支撐導向,是較為適合的。
2、改造拓樸
此改造總共分為兩部分:一是完成直連公網伺服器群的IPv6接取改造:採用雙棧技術模型,一個網卡介面同時運行IPv4和IPv6位址。透過綁定網域A記錄,完成公網至IPv4網卡的引流,透過綁定AAAA記錄,完成公網至IPv6網卡的引流。二是改造業務:完成SDK對IPv6協定族的支援改造。
3、實作進度
以上是IPv4至IPv6演進的實施路徑是什麼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