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維 > Nginx > 主體

Nginx中的upstream模組如何使用

WBOY
發布: 2023-05-13 08:40:12
轉載
1639 人瀏覽過

upstream模組簡介

  • nginx模組一般被分成三大類:handler、filter和upstream。在前面的章節中,讀者已經了解了handler、filter。利用這兩類模組,可以讓nginx輕鬆完成任何單機工作。

  • 而upstream模組,將使nginx跨越單機的限制,完成網路資料的接收、處理和轉送。

  • 資料轉送功能,為nginx提供了跨越單機的橫向處理能力,使nginx擺脫只能為終端節點提供單一功能的限制,使它具備了網路應用層級的拆分、封裝和整合的功能。

  • 資料轉送是nginx有能力建構一個網路應用的關鍵元件。當然,鑑於開發成本的問題,一個網頁應用的關鍵元件一開始往往會採用高階程式語言開發。但是當系統到達一定規模,並且需要更重視效能的時候,為了達到所要求的效能目標,高階語言所發展的元件必須進行結構化修改。

此時,對於修改代價而言,nginx的upstream模組體現出了它的優勢,因為它天生就快。作為附帶,nginx的配置系統提供的層次化和鬆散耦合使得系統的擴展性也達到比較高的程度。

upstream模組介面

本質上說,upstream屬於handler,只是他不產生自己的內容,而是透過請求後端伺服器得到內容,所以才稱為upstream(上游) 。請求並且取得回應內容的整個過程已經被封裝到nginx內部,所以upstream模組只需要開發若干回呼函數,完成建構請求和解析回應等特定的工作。

upstream模組回呼函數列舉如下:

##process_headerabort_request
#函數名稱 描述
create_request 產生傳送到後端伺服器的請求緩衝(緩衝鏈),在初始化upstream 時使用
reinit_request #在某台後端伺服器出錯的情況,nginx會嘗試另一台後端伺服器。 nginx選定新的伺服器以後,會先呼叫此函數,以重新初始化upstream模組的工作狀態,然後再進行upstream連線
##處理後端伺服器傳回的資訊頭部。所謂頭部是與upstream server 通訊的協定規定的,例如HTTP協定的header部分,或是memcached 協定的回應狀態部分
####################################################################################################################################################################1請求時被呼叫。不需要在函數中實現關閉後端伺服器連接的功能,系統會自動完成關閉連接的步驟,所以一般此函數不會進行任何具體工作############finalize_request#### ##正常完成與後端伺服器的請求後呼叫函數,與abort_request 相同,一般也不會進行任何特定工作###########input_filter######處理後端伺服器傳回的回應正文。 nginx預設的input_filter會 將收到的內容封裝成為緩衝區鏈ngx_chain。此鏈由upstream的 out_bufs指標域定位,所以開發人員可以在模組以外透過該指標得到後端伺服器傳回的正文資料。 memcached模組實作了自己的 input_filter,後面會具體分析這個模組。 ############input_filter_init######初始化input filter的上下文。 nginx預設的input_filter_init 直接回傳############

memcached模組分析

  • memcache是​​高效能的分散式cache系統,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 memcache定義了一套私有通訊協議,使得無法透過HTTP請求來存取memcache。但協議本身簡單高效,而且memcache使用廣泛,所以大部分現代開發語言和平台都提供了memcache支持,方便開發者使用memcache。

  • nginx提供了ngx_http_memcached模組,提供從memcache讀取資料的功能,而不提供向memcache寫資料的功能。

upstream模組使用的就是handler模​​組的存取方式。

同時,upstream模組的指令系統的設計也是遵循handler模​​組的基本規則:設定模組才會執行該模組。

那麼,upstream模組的特別之處究竟在哪裡呢?那就是upstream模組的處理函數,upstream模組的處理函數進行的操作都包含一個固定的流程:(以memcached模組舉例,在memcached的處理函數ngx_http_memcached_handler中)

建立upstream資料結構:

ngx_http_upstream_t            *u;
if (ngx_http_upstream_create(r) != NGX_OK) {
    return NGX_HTTP_INTERNAL_SERVER_ERROR;
}
u = r->upstream;
登入後複製

設定模組的tag和schema。 schema現在只會用於日誌,tag會用於buf_chain管理:

ngx_str_set(&u->schema, "memcached://");
u->output.tag = (ngx_buf_tag_t) &ngx_http_memcached_module;
登入後複製

設定upstream的後端伺服器清單資料結構:

mlcf = ngx_http_get_module_loc_conf(r, ngx_http_memcached_module);
u->conf = &mlcf->upstream;
登入後複製

設定upstream回呼函數:

u->create_request = ngx_http_memcached_create_request;
u->reinit_request = ngx_http_memcached_reinit_request;
u->process_header = ngx_http_memcached_process_header;
u->abort_request = ngx_http_memcached_abort_request;
u->finalize_request = ngx_http_memcached_finalize_request;
   
u->input_filter_init = ngx_http_memcached_filter_init;
u->input_filter = ngx_http_memcached_filter;
登入後複製

建立並設定upstream環境資料結構:

ctx = ngx_palloc(r->pool, sizeof(ngx_http_memcached_ctx_t));
if (ctx == NULL) {
    return NGX_HTTP_INTERNAL_SERVER_ERROR;
}
ctx->request = r;

ngx_http_set_ctx(r, ctx, ngx_http_memcached_module);

u->input_filter_ctx = ctx;
登入後複製

完成upstream初始化並進行收尾工作:

r->main->count++;
ngx_http_upstream_init(r);
return NGX_DONE;
登入後複製

任何upstream模組,簡單如memcached,複雜如proxy、fastcgi都是如此。
不同的upstream模組在這6步驟中的最大差異會出現在第2、3、4、5上。

其中第2、4兩步很容易理解,不同的模組設定的標誌和使用的回調函數肯定不同。第5步也不難理解。

只有第3步是有點費解的,不同的模組在取得後端伺服器清單時,策略的差異非常大,有如memcached這樣簡單明了的,也有如proxy那樣邏輯複雜的。

第6步不同模組之間通常是一致的。將count加1,然後返回NGX_DONE。
nginx遇到這種情況,雖然會認為目前請求的處理已經結束,但是不會釋放請求使用的記憶體資源,也不會關閉與客戶端的連線。
之所以需要這樣,是因為nginx建立了upstream請求和客戶端請求之間一對一的關係,在後續使用ngx_event_pipe將upstream回應傳送回客戶端時,還要使用到這些保存著客戶端訊息的資料結構。
將upstream請求和客戶端請求進行一對一綁定,這個設計有優勢也有缺陷。優點就是簡化模組開發,可以將精力集中在模組邏輯上,而缺陷同樣明顯,一對一的設計很多時候都無法滿足複雜邏輯的需要。

回呼函數:(還是以memcached模組的處理函數為例)

  • ngx_http_memcached_create_request:很簡單的依照設定的內容產生一個key,接著產生一個「get $key」的請求,放在r->upstream->request_bufs裡面。

  • ngx_http_memcached_reinit_request:無需初始化。

  • ngx_http_memcached_abort_request:無需額外操作。

  • ngx_http_memcached_finalize_request:無需額外操作。

  • ngx_http_memcached_process_header:模組的業務重點函數。 memcache協定的頭部資訊被定義為第一行文本,程式碼如下:

#define LF     (u_char) '\n'
for (p = u->buffer.pos; p < u->buffer.last; p++) {
    if (*p == LF) {
        goto found;
    }
}
登入後複製

如果在已讀入緩衝的資料中沒有發現LF(‘\n’)字符,函數傳回NGX_AGAIN,表示頭部未完全讀入,需要繼續讀取資料。 nginx收到新的資料後會再呼叫函數。

nginx處理後端伺服器的回應頭時只會使用一塊緩存,所有資料都在這塊快取中,所以解析頭部資訊時不需要考慮頭部資訊跨越多塊快取的情況。而如果頭部過大,不能保存在這塊快取中,nginx會回傳錯誤訊息給客戶端,並記錄error log,提示快取不夠大。

ngx_http_memcached_process_header的重要職責是將後端伺服器傳回的狀態翻譯成傳回給客戶端的狀態。例如:

u->headers_in.content_length_n = ngx_atoof(start, p - start);
···
u->headers_in.status_n = 200;
u->state->status = 200;
···
u->headers_in.status_n = 404;
u->state->status = 404;
登入後複製

u->state用來計算upstream相關的變數。例如u->state->status將被用來計算變數「upstream_status」的值。 u->headers_in將被當作傳回給客戶端的回應傳回狀態碼。而u->headers_in.content_length_n則是設定回傳給客戶端的回應的長度。

在這個函數中一定要在處理完頭部資訊以後需要將讀取指標pos後移,否則這段資料也會被複製到傳回給客戶端的回應的正文中,進而導致正文內容不正確。

ngx_http_memcached_process_header函數完成回應頭的正確處理,應該回傳NGX_OK。如果傳回NGX_AGAIN,表示未讀取完整數據,則需要從後端伺服器繼續讀取數據。傳回NGX_DECLINED無意義,其他任何回傳值都被視為出錯狀態,nginx將結束upstream請求並傳回錯誤訊息。

ngx_http_memcached_filter_init:修正從後端伺服器收到的內容長度。因為在處理header時沒有加上這部分長度。

ngx_http_memcached_filter:
memcached模組是少有的帶有處理正文的回調函數的模組。
因為memcached模組需要過濾正文末尾CRLF “END” CRLF,所以實現了自己的filter回呼函數。

處理正文的實際意義是將從後端伺服器收到的正文有效內容封裝成ngx_chain_t,並加在u->out_bufs末尾。

nginx不進行資料拷貝,而是建立ngx_buf_t資料結構指向這些資料記憶體區,然後由ngx_chain_t組織這些buf。這種實作避免了記憶體大量搬遷,也是nginx高效的原因之一。

以上是Nginx中的upstream模組如何使用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
來源:yisu.com
本網站聲明
本文內容由網友自願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發現涉嫌抄襲或侵權的內容,請聯絡admin@php.cn
熱門教學
更多>
最新下載
更多>
網站特效
網站源碼
網站素材
前端模板
關於我們 免責聲明 Sitemap
PHP中文網:公益線上PHP培訓,幫助PHP學習者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