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中科院李驍健:馬斯克公司核准人體試驗,對植入式腦機介面發展有正面價值

王林
發布: 2023-05-27 12:11:26
轉載
1247 人瀏覽過

對話中科院李驍健:馬斯克公司核准人體試驗,對植入式腦機介面發展有正面價值

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鄭松毅

#編輯|楊錦

5月26日消息,美國特斯拉公司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腦機介面公司Neuralink在美國當地時間週四,正式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批准,將啟動首次人體臨床研究。

據悉,Neuralink的腦機介面技術將要求病患接受侵入性腦部手術。它的系統以 Link 為中心,Link 是一種處理和翻譯神經訊號的小型圓形植入物。 Link 連接到一系列細而靈活的線,這些線直接插入腦組織,並在那裡檢測神經訊號。使用 Neuralink 設備的患者需要學習使用 Neuralink 應用程式來控制它。 Neuralink官方介紹,患者隨後將能夠透過藍牙連接控制外部滑鼠和鍵盤。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微靈醫療創始人李驍健對搜狐科技表示,「Neuralink公司的最新進展,對植入式腦機介面技術發展來說有積極的價值,以前用培養細胞、小老鼠做的試驗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不能算腦機接口的範疇,腦機接口不僅是採集信號,更重要的是交互,而交互要求試驗對象的大腦必需足夠聰明,能與計算機有真正訊息的溝通。」

據了解,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研究腦機介面(BCI)技術,一些公司已經開發出他們認為有前途的系統,並希望在測試後推向市場,但獲得FDA對商業醫療設備的批准並非易事,需要公司進行多輪成功的測試,並對資料安全地收集。

「Neuralink這次獲得FDA批准的事件關鍵點其實並不在於技術上有多大的革新,而是在於美國FDA機構對於Neuralink的積極幫助,推動植入器械安全合規化,為進入臨床階段提供了可能。」

李驍健表示,醫療領域不同於消費性電子,本身比較忌諱革新,每一次革新意味著給患者帶來更多不確定性的風險,並且在距離上一次Neuralink申請被拒後這麼短的時間裡很難實現革新。

在他看來,腦機介面人體試驗的難點主要在於兩個方面,其一是人類相較於小動物排異反應更猛烈,人體可能對於一些藥物和馬達的反應不明顯。例如許多藥物在小白鼠身上試驗時發現很管用,但臨床給人用就失效了;另一個難點在於打破倫理觀念,需要人類逐漸接受試驗手術。

李驍健介紹,「人體試驗可能會對試驗參與者有健康影響風險,風險主要在於設備植入大腦後能否固定住,以及後期摘除過程對大腦可能造成的損傷,美國二十多年來陸續邀請志願者參與植入試驗,現在來說風險已經微乎其微了。」

Neuralink官方在推文中表示,「這是Neuralink 團隊與FDA 密切合作的工作結果,代表著重要的第一步。我們的臨床試驗尚未開始招募,將很快公佈更多相關資訊。」Neuralink官網資訊介紹,「未來,我們希望恢復視覺、運動功能和語言等能力,最終擴展我們體驗世界的方式。」

近年來,Neuralink一直在動物身上進行試驗。 2017年,Neuralink首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2019年,馬斯克揭開Neuralink面紗,首次以猴子做展示,介紹了公司原型植入物N1感測器;2020年,Neuralink改良設備後在活體豬的身上進行腦機介面實驗,示範肢體追蹤功能;2021年,Neuralink示範猴子以意念完成乒乓球遊戲,引起轟動。

中國信通院發布的《腦機介面整體願景與關鍵技術研究報告(2022年)》(以下簡稱「《報告》」)預測,神經重塑、神經取代、神經調控腦機介面技術將擁有數十萬億規模的市場空間。

《報告》提到,植入式腦機介面技術最有可能率先落實並帶來市場效益的是神經替代、神經調控相關技術和產品。非植入式腦機介面技術可應用在更廣泛的生活生產領域,正逐步在復健訓練、教育娛樂、智慧生活、生產製造等眾多方面為人類帶來福祉。

國際市場研究機構IMARC Groupe的數據顯示,全球腦機介面的市場規模在2021年達到了15億美元。該機構預測,2027年,全球腦機介面市場規模將達33億美元,約238.26億元。

以上是對話中科院李驍健:馬斯克公司核准人體試驗,對植入式腦機介面發展有正面價值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來源:sohu.com
本網站聲明
本文內容由網友自願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發現涉嫌抄襲或侵權的內容,請聯絡admin@php.cn
最新問題
熱門教學
更多>
最新下載
更多>
網站特效
網站源碼
網站素材
前端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