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伺服器預設有16個資料庫,一個資料庫對應一個RedisDB資料結構。
typedef struct redisDb { dict *dict; dict *expires; dict * blocking_keys; dict * ready_keys; dict * watched_keys; ...... }
dict:鍵空間散列表,用於存放所有鍵值對
expires:過期時間散列表,存放鍵的過期時間
blocking_keys:處於阻塞狀態的鍵與對應的client
ready_keys:解除阻塞狀態的鍵與對應的client,與blocking_keys屬性相對
watched_keys:watch的鍵和對應的client,主要用於事務
Redis的鍵值都是redisObject對象,每次當我們在Redis的資料庫中新建立一個鍵值對時,都會產生一個用於鍵名的redisObject對象和一個用於鍵值的redisObject對象
trpedef struct RedisObject { int4 type; int4 encoding; void *ptr; int24 lru; int32 refcount; }
欄位 | 描述 | 說明 |
---|---|---|
#type | 用於表示Redis對應的類型 | string、list、hash、set、zset、stream等,用枚舉表示 |
#encoding | 內部編碼 | int ,embstr,raw,hashtable,quicklist, ziplist,intset,skiplist等,用枚舉表示 |
lru | 24位,可選LFU或LRU | 當為LRU時,表示最後一次訪問時間;當為LFU時,高16位元用來表示分鐘級別的訪問時間,低8位用來表示訪問頻次,頻次的增加使用的是機率演算法,基數越大越難增加;訪問時間更新時,存在一定機率將訪問頻次衰減。 (兩者共有)訪問時間是對一個數取模,當前時間也取模, 當前時間大於訪問時間,則為兩數之差;當前時間小於訪問時間,則為當前時間加上模數與訪問時間之差 |
refcount | 引用計數 | 初始值為1,實際應用中參考意義不大 |
#ptr | 指針,佔8個字節,指向資料的位址 | dict、expires等,指標指向同一個位址 |
object
指令,就是RedisObject的相關操作。
object idletime key # 返回key的空閒時間,即上次讀寫鍵以來經過的近似描述,在lfu模式下不可用
config set maxmemory-policy volatile-lfu # 修改内存淘汰策略 set name zhangsan object freq name # 获取计数值,仅lfu模式下可用,初始化为5 get name object freq name # 再次访问,返回为6
當string值為整數且小於等於long的最大值時,encoding為int型,ptr直接指向該int型位址
Redis的字串叫SDS(Simple Dynamic String,簡單字串),對應key,非整數型的String值
trpedef struct SDS { int8 capacity; // 数组容量 int8 len; // 实际长度 int8 flags; byte[] content; // 数组内容 }
可以看出,SDS與Java的ArrayList結構類似,也是分配初始長度,長度超出時擴容。 Redis規定字串的長度不能超過512M。
當長度特別短時,使用embstr形式儲存;當長度超出44位元組時,使用raw形式儲存。
已知記憶體分配器最大分配單位是64字節,RedisObject佔16個字節,SDS標識佔3個字節,字串以NULL結尾需要佔用一個字節,因此當字串長度小於等於44時,只需要分配一次記憶體。 RedisObject與SDS在同一記憶體單位,我們將這個資料結構稱為embstr,而不是在同一記憶體單位的,稱為raw。
dict(encoding編碼為hashtable類型,字典)對應hash、set、zset(用於儲存value與score的映射)集合。
dict與Java的HashMap結構類似,不同的是HashMap擴容是申請數組,然後遍歷,將舊資料重新hash後掛到數組下面,作為單線程的Redis很難承受這樣耗時的過程,所以它使用了兩個數組,先返回,然後空閒的時候一點一點搬數據,搬完之後再將舊數據清空,我們將這樣的過程成為漸進式rehash 。
typedef struct dict { dictht ht[2]; }
以上是Redis資料結構原理是什麼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