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ChatGPT等先進人工智慧崛起並被加入心理健康應用程序,它們在給人們提供些許安慰的同時,也提出了新的隱私和安全等問題。圖片來源:《自然》網站
【科技創新世界潮】
◎本報記者 劉 霞
從2015年開始,心理健康應用Koko一直在努力為有需要的人提供支持。當有人給應用程式發短信,訴說自己的愧疚或煩悶等情緒時,幾分鐘後就會獲得一個滿懷同情的回應,也會得到一些積極的應對策略。
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的報導中指出,目前市面上有成千上萬款類似Koko這樣的心理健康應用程序,這是70年來科學家試圖將心理治療自動化的結果。現在,隨著ChatGPT等先進人工智慧(AI)崛起並被加入這些應用程序,它們在給人們提供些許安慰的同時,也提出了新的隱私和安全等問題。
數位化的心理諮商師
全球平均每10萬人大約只有4名精神科醫生,而在大多數中低收入國家,這一數字更低。由於這一因素,開發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的開發人員已經創造了大量程序,提供了可以隨身攜帶的心理治療方法。預計全球將有1萬至2萬款行動心理健康應用程式在2021年供人們使用。
研究人員試圖將心理治療數位化,儘管心理治療有多種流派和方法,但他們最終集中在認知行為療法(CBT)。英國國家衛生局將CBT描述為一種談話療法,旨在透過改變患者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幫助患者將消極思想重新組織為積極思想,從而幫助患者管理心理健康狀況。
隨著智慧型手機日漸普及和大數據、AI的快速發展,數位化的心理幹預形式也在發生變化,以行動用戶端為載體而開發的心理健康類產品逐漸增多,其中基於智慧聊天機器人的認知行為治療逐漸成為一種較受大眾喜愛的介入方式。國外已有不少較成熟的AI心理健康產品,例如Woebo、Tess和Wysa,這類產品對憂鬱情緒的干預有效性已經得到了實證研究的驗證。例如,史丹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使用Woebot兩週後,人們的焦慮和憂鬱症狀減輕。
三方面「大顯身手」
從廣義上講,在心理健康領域,基於機器學習的AI已經在三個方面「大顯身手」。
首先,醫生會使用AI來分析治療介入措施,並對其進行微調。例如ieso和Lyssn這兩個應用程式。科學家從華盛頓大學開發了Lyssn,它可以透過評估55個標準來分析對話。基於文字的治療服務提供者ieso總部位於英國劍橋,透過分析50萬多次治療並追蹤結果,確定了最有效的干預措施。 Ieso公司臨床總監史蒂芬‧弗里爾認為,有了這些數據,就可以幫助治療師在未來的治療中更專注於建設性治療而非閒聊。
AI的第二個作用是診斷。許多平台,如針對美國退伍軍人的REACHVET計劃,會掃描個人的醫療記錄,尋找可能表明其有自殘或自殺傾向的危險信號。哈佛大學醫學院數位精神病學部主任約翰·托羅斯說,這項診斷工作可能是AI在心理健康領域最有前途的應用。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利用AI直接指導治療的全數位治療師,這一方面可能最接近美國史丹佛大學精神病學家肯尼斯·科爾比等CBT先驅所希望的。
隱私和安全問題引發擔憂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技術與行為健康中心生物醫學數據科學家尼古拉斯·雅各布森表示,儘管目前市面上有不少心理健康應用程序,但能證明其中一些應用程序有用的證據很少。 GPT-3等大型語言模型和相關聊天機器人ChatGPT的加入,讓許多人更加擔憂。
隱私是首要考慮因素。在3月初,BetterHelp因與廣告商分享敏感用戶資訊的指控而被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罰款780萬美元。 3月下旬,遠距醫療新創公司Cerebral披露的文件中顯示,因失誤已與元宇宙平台公司、谷歌、TikTok等廣告商共享了該平台的患者數據,有超過310萬用戶的個人健康資訊被洩露,其中或包括了心理健康相關數據。
另有人擔心安全和法律責任。今年年初,一名比利時男子在與ChaiResearch公司開發的名為Eliza的AI聊天機器人就氣候危機進行了為期6週的對話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名男子的遺孀向比利時媒體透露,如果沒有與聊天機器人交流的對話,她的丈夫就不會去世了。 」專家們本月呼籲成立一個新的機構來監督數位心理健康工具。
《自然》指出,儘管AI在幫助人們獲得心理健康方面可能具有潛在好處,但這些治療應用仍處於萌芽階段,仍存在道德困境。
來源:科技日報
以上是裝在口袋裡的AI心理治療師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