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週邊 人工智慧 AIGCx藝術:藍海還是挑戰?看藝術圈如何擁抱人工智慧?

AIGCx藝術:藍海還是挑戰?看藝術圈如何擁抱人工智慧?

May 29, 2023 pm 02:46 PM
挑戰 藝術圈

AIGCx藝術:藍海還是挑戰?看藝術圈如何擁抱人工智慧?

曾經藝術大師的作品須經歷漫長的辛苦的模仿、複製過程,方可作為留存或賣給不知情的買家。如今借助AIGC技術,使用者透過選定特定的流派,便可將作品創造出來,彷彿在瞬間之內實現對大師之作的模仿。

AIGCx藝術:藍海還是挑戰?看藝術圈如何擁抱人工智慧? 元視覺 數位收藏《AI斯坦》系列

#現有藝術圖像資料庫成為AI的資料訓練來源,使其能夠學習和理解藝術創作的特徵、風格和內容。在資料訓練之後,AI模型被建構出來。這些模型通常基於深度學習技術,能夠分析輸入的數據並產生新的藝術作品。在進行藝術創作時,使用者需要輸入或調整參數來控制創作的結果。在AI模型生成藝術作品之後,使用者可以提供回饋和評價,這些回饋將用於進一步改善和優化AI模型,提升其藝術創作的品質和多樣性。

Part 01

產業之探:

#AIGC在藝術產業掀起的那些浪花

最近,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AI生成平台正受到社會性的極大關注,影像等正在藉由AI實現便捷有效的生成。它們均屬於AIGC(人工智慧生成內容)範疇,透過從人類提供的指令中提取和理解意圖訊息,並根據其知識和意圖訊息產生內容。

顯而易見的是,AIGC正在對藝術產業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不妨透過階段回顧,上溯AIGC與藝術產業的幾次重要互動與標誌性成就。

2000年代初至2010年代初,研究人員和藝術家開始探索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藝術創作。雖然技術還不夠成熟,但一些專案開始涉足這個領域,例如藝術生成演算法和基於電腦的藝術實驗。

AIGCx藝術:藍海還是挑戰?看藝術圈如何擁抱人工智慧? AI生成的「倫勃朗風格」肖像畫

#2010年代初,隨著深度學習技術的快速發展,AIGC在藝術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深度學習模型如卷積神經網路(CNN)和生成對抗網路(GAN)開始被應用於影像生成和風格轉換等任務。這些技術使電腦能夠模仿藝術家的風格,並產生具有藝術性的圖像和作品。例如Google於2015年7月發布的DeepDream計畫即利用了卷積神經網絡,透過演算法Pareidolia尋找並增強影像中的模式生成幻覺般的影像[1]。

2010年代中期,AIGC在機器創作方面取得突破,機器學習模式能夠產生獨立的藝術作品、音樂和文學作品。 2018年,史上首次透過人工智慧創作的藝術品《愛德蒙·德·貝拉米肖像》(Portrait of Edmond de Belamy, 2018)在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以43.25萬美元的價格成交[2] ,標誌著機器創作首次在商業市場上取得成功。這件作品是由巴黎藝術團體Obvious開發的人工智慧演算法創作的,描繪了一個虛構的貝拉米家族成員的肖像。

AIGCx藝術:藍海還是挑戰?看藝術圈如何擁抱人工智慧? AI創作的《愛德蒙·德·貝拉米肖像》

2021年初,文字到圖像的演算法開始出現,從DALL-E的發布開始,接著是例如VQGAN的開源演算法。 OpenAI發布的CLIP成為圖文跨模態重要節點,作為一種經典的文圖跨模態檢索模型,CLIP在大規模圖文資料集上進行了對比學習預訓練,具有很強的文圖跨模態表徵學習能力[3]。

在2022年,擴散模型 (Diffusion Model) 成為文字生成影像領域的核心方法。目前最知名也最受歡迎的文本生成圖像模型 Stable Diffusion,Disco-Diffusion,Mid-Journey,DALL-E2 等均基於擴散模型。 DALL.E2由OpenAI公司推出,最大的特色是具有驚人的理解力和創造力[4]。 Stable Diffusion由於其互動簡單、生成速度快,在2022年8月開放的瞬間便掀起一股AI創作熱潮[5]。時至今日已成為一款現象級應用的Midjourney早在2022年7月12日就進入公測,得益於能夠智能化地輔助用戶進行繪圖等優勢,不到一年它便實現1億美元營收。

2023年可以被稱為“AIGC元年”,AIGC作為一個社會話題獲得大眾的廣泛關注,藝術領域的標誌性事件是Adobe融入AI創作。第一代Adobe Firefly模型專注於圖像和文字效果的創建,它在Adobe Stock中數以億計的專業級授權圖片以及公開授權內容和版權過期的公共領域內容上加以訓練,並採用一個強大的風格引擎進行增強,透過令人印象深刻的風格、顏色、色調、照明和構圖控制來創建照片、藝術、圖形和文字效果。

AIGCx藝術:藍海還是挑戰?看藝術圈如何擁抱人工智慧? 創作者可以利用Adobe Firefly「可自訂的擴散」功能 選擇為AI提供資訊的圖片

這些關鍵事件顯示AIGC在藝術產業中的發展正在取得突破,並為藝術家、觀眾和市場帶來了新的機會和挑戰。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AIGC將繼續在藝術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並推動藝術創作的創新和探索。

Part 02

藝界之聲:工具、抄襲?還是靈感泉?

看藝術家如何回應AIGC

2022年8月,傑森艾倫製作的《太空歌劇院》作為首次由AI創作出的藝術品,在美國科羅拉多州舉辦的新興數位藝術家競賽中獲得大獎。藝術家先透過Midjourney繪製底稿,在這基礎上再用電腦軟體做一些精修[6]。而這次比賽結果也引發「AIGC對於藝術創作」的激烈討論,倘若借助工具繪製的作品拔得頭籌,那麼這是否算是藝術呢?是否會對藝術家創作造成衝擊?

AIGCx藝術:藍海還是挑戰?看藝術圈如何擁抱人工智慧? 傑森艾倫借助Midjourney製作的《太空歌劇院》

縱使AIGC的主要參與者主要是在近兩年內入局的,然而在一些領域,譬如觀念藝術和數位插畫,已有大量藝術家開始透過AIGC尋找靈感,並將生成的結果融入他們的藝術作品中[7]。

在耶魯大學建築學院執業建築師Brennan Buck看來,人工智慧在此扮演的角色,更類似一種主要在專案概念階段發揮作用的工具。人工智慧可以幫助藝術家對圖像進行著色或縮放,然而這些微小的貢獻對整體創意並未發揮關鍵性影響[8]。

不可否認的是,在創作者經濟時代的浪潮之下,AIGC技術正在使圖像生成民主化。有觀點認為,AI藝術創作者與傳統藝術家群體雖在短期內可能存在觀念衝突,但長期來看,二者將保持涇渭分明的兩條線[9]。究其原因,當前產出的AI藝術更類似一種快消品,與傳統藝術面對不同的市場。

AIGCx藝術:藍海還是挑戰?看藝術圈如何擁抱人工智慧? AI繪畫

另一方面,抄襲成為AIGC飽受詬病的重要原因,發佈於網路平台的藝術作品成為AIGC平台抓取和複製的資源。 NightCafe Studio創辦人Angus Russell稱,在2023年4月初,三位藝術家對包括Stability AI、Midjourney和DeviantArt在內的頂級人工智慧藝術生成器提起集體訴訟,原因在於這些人工智慧公司在沒有徵得同意或在提供補償的前提下,使用受版權保護的圖像來訓練他們的演算法[4]。

以上情況並非個案,可能發生的侵權正成為當今任何知名藝術家、插畫家所受的一大困擾。 2023年3月,在芝加哥舉行的一場藝術和人工智慧的主題演講中,芝加哥大學電腦科學教授Ben Zhao指出,藝術家不僅可能面臨收入損失,還可能發現他們的藝術身分被稀釋。 「人工智慧藝術模型還無法透過『訓練』取代人類藝術家,但人工智慧已經在顛覆藝術產業。」Ben Zhao補充道,一些藝術家可能會停止在個人網站上展示他們的藝術,以防其作品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被抓取[10]。

AIGCx藝術:藍海還是挑戰?看藝術圈如何擁抱人工智慧? 元視覺 數位收藏《壁中幻境·異想動物》

據此,Ben Zhao與他的同事Heather Zhen合作開發了一個名為GLAZE的程序,可被應用於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和DALL-E等平台,保護藝術家的作品免受未經授權的盜用。究其原理,GLAZE將藝術家在網路上發布的作品演繹,產生風格的變化,以乾擾AI的複製過程。

即便如此,複製在藝術界長期存在,並且往往處於一種並非貶義的評價脈絡中。在過去,藝術家將複製大師的作品作為學習的重要過程,以研磨技術和發展自己的美學。在上個世紀,像安迪沃荷這樣的藝術家在現有圖像的基礎上進行創造,以達成批判的目的。在此基礎上,LMU藝術史教授Damon Willick指出,人工智慧並沒有達成這兩種目的──它既沒有加強它所複製的圖像,也沒有實現批判,唯獨在進行一種單純的抄襲[10] 。

AIGCx藝術:藍海還是挑戰?看藝術圈如何擁抱人工智慧? 安迪沃荷於1970年創作的網版印刷作品《花》系列(部分)

除卻被用作創造工具,純粹出於感興趣或自我療癒而使用AIGC創作的藝術愛好者仍將存在。人工智慧藝術引發了多巴胺的衝擊,以及人們以前根本無法獲得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許多人喜歡用人工智慧創造藝術,譬如NightCafe Studio稱經常收到反饋,稱人工智能藝術發覺到了人們未曾設想的“創意之癢”,或人們只是虔誠地使用它作為一種放鬆和減壓的方式[4]。

Part 03

數字之美:

AIGC影響下的數位藝術與數位化遷移

#從媒介形態來看,數位藝術是與AIGC關聯最大的藝術形式之一。放棄對傳統媒體材料的隱喻,數位藝術可以是純粹由電腦生成的,也可以透過如掃描的照片或使用圖形軟體或圖形輸入板繪製等其他來源來獲得。如今在AR、VR、NFT等技術的加持下,數位作品創作與流通得到了新的賦能,AI技術則為數位作品的生成提供了愈發智能的底層邏輯。

隨著GAN等技術的成熟,新的數位藝術創作與展現形式開始受到藝術家的關注。生成對抗網路 (GAN) 是非監督式學習的一種方法,透過讓兩個神經網路相互博弈的方式進行學習。較著名的創作者包括視覺藝術家海倫娜·薩林 (Helena Sarin),其作品帶有德國表現主義的特徵,以有限的色彩和淺平的圖形構造拼貼般的無限世界。

AIGCx藝術:藍海還是挑戰?看藝術圈如何擁抱人工智慧? 《我是達利了嗎》,海倫娜‧薩林 2018年(傑瑞米‧霍華德收藏)

#人與機器協作進行藝術創作,成為數位演繹下的另一種形式。人機協作領域的先驅、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的前研究員鐘愫君(Sougwen Chung)是華裔跨領域藝術家。她致力於探索由人類和機器協同創作的痕跡圖畫(mark-making),旨在深入理解人與電腦之間的互動。在藝術計畫《繪圖操作單元》(Drawing Operations Unit)中,鐘愫君採用了Google的TensorFlow框架,將自身的繪圖風格和方法轉移至機械手臂上,並與其共同進行創作。她也應用了一系列技術手段對人機協作的概念進行了拓展,這些經過訓練的神經網路能夠在圖像上生成變化,以及在人類繪畫的基礎上進行素描[11]。

AIGCx藝術:藍海還是挑戰?看藝術圈如何擁抱人工智慧? 鐘愫君與《繪圖操作單元》(Drawing Operations Unit)

在巴比特創始人長鏵與Bytom首席研究員劉秋杉所著的《元宇宙,通往無限遊戲之路》一書,提到元宇宙發展存在的「三階段」-數位孿生、數位原生和數位永生──這也是人類數位遷徙的過程[12]。 「數位孿生」是指將現實世界的基礎物質、資產與文化符號映射於區塊鏈上;「數位原生」意味著創造出超越現實和人類認知的全新知識;「數位永生」是指現實世界與數位世界將共同構成人類的生命空間,而且二者密不可分。

AIGCx藝術:藍海還是挑戰?看藝術圈如何擁抱人工智慧? NUWA-Infinity 基於《清明上河圖》學習後重新創作生成畫作的一部分

若將AIGC藝術映射到數位化遷移中,目前主要聚焦於前兩階段。 「數位孿生」類似於傳統藝術作品的數位化;」數位原生」更重要的是媒體環境的變化,以及產生新的藝術創作生產方式、傳播方式與交易方式。譬如微軟AI藝術工具Nuwa在經過大量學習後演繹出的新時代清明上河圖屬於數位孿生階段的作品,Miss Journey 肖像畫則是在Midjourney社群數百萬人的共同想像下,令AI演算法「憑空」產生了這樣一位“新人類”,由此屬於數位原生藝術。

AIGCx藝術:藍海還是挑戰?看藝術圈如何擁抱人工智慧? Miss Journey肖像

#Part 04

賦能未來:

#AIGC釋放的合力訊號

AIGC還可能帶來哪些機會與發展趨勢?與哪些領域交織,發揮更強大的合力呢?

從AIGC藝術的發生場域來看,現階段主要發生於主流互聯網世界中,但不可能否認,譬如Stable Diffusion所體現CC0(知識共享零許可)等具有去中心化精神的跡象,web3或許將成為AI藝術的下一片廣闊沃土。同時也可以觀察到,NFT正在為AI藝術的發展提供更具潛力的社群力量和生產力。此外,由於可驗證的真實性是藝術世界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價值判斷維度,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和安全的特性使其成為管理藝術品所有權和交易的自然選擇[13]。

AIGCx藝術:藍海還是挑戰?看藝術圈如何擁抱人工智慧? 使用者使用Stable Diffusion產生的圖片

#博托(Botto) 是一個由DAO管理的生成式AI藝術項目,它將自身的藝術風格定義為“動態”,這是一種不斷發展的風格,透過經常打破可識別的構圖規則,以創造具有強烈視覺衝擊力的影像。博託在AI、DAO和DeFi的交會處,突破了社群驅動創造力的界限。自2021年10月以來,Botto的藝術引擎每週創作出350份草稿,也被稱為"碎片"。透過DAO社群的投票,他們選出每週最受歡迎的"碎片",並在SuperRare上進行鑄造和銷售。投票數據隨後被回饋給AI,AI透過學習從中生成更符合社區口味的藝術作品。 Botto透過每週藝術品銷售、特許權使用費和項目收藏品銷售來獲得收入,將收益在社區內進行分配,以獎勵社區參與計畫的成長和發展。整體來看,博托探尋公共生成物的價值與意義,實踐著DAO組織的實踐,搭建著加密藝術家的創作經濟之網。

AIGCx藝術:藍海還是挑戰?看藝術圈如何擁抱人工智慧? 《Seaport Subject》是社群選擇作為博托第一版作品的碎片之一

#其次,AIGC在跨媒體和跨領域創新方面極具潛力,透過演算法生成的圖像可以與音樂、聲音效果和動態影像相結合,打破傳統媒體之間的界限,創造出豐富多樣的跨媒體藝術作品。

Refik Anadol 是一位跨媒體藝術家,他的藝術實踐中經常使用大數據集合和機器學習演算法,從而創造出令人驚嘆的數位藝術作品。透過將資料輸入到AI系統中,Anadol能夠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解釋和呈現資訊[14]。他的《機器的夢想》(Machine Hallucinations)系列包含NATURE DREAMS、WINDS OF BERLIN和ST. AGNES。透過將紐約市歷史上大約100年的影像資料輸入到AI系統中,創造出了令人眼花撩亂的視覺體驗。這些作品透過對大量的圖像資料進行深度學習處理,產生了抽象的圖像和視覺幻覺,呈現了機器和人類感知的互動圖景。

AIGCx藝術:藍海還是挑戰?看藝術圈如何擁抱人工智慧? Refik Anadol打造的《機器的夢想》

#諸如此類的跨媒介、跨領域探討聚焦於計算對人類社會帶來的挑戰和可能性,引領思考的眼光重新聚焦於人類本身,包含厚重的共時性啟示意義。就像Anadol所認為的,機器主導著我們日常生活的今天,執著探索對時間和空間的感知和體驗是如何發生根本變化的。

透過引入一種新的美學技術來創造多元的沉浸式環境,提供動態的空間感知也有助於具身性的有效實現。例如Anadol透過整合跨媒體與建築形式,從藝術角度轉譯新媒體技術的邏輯,以此邀請觀眾重新定義內部與外部建築元素的功能,實現對現實多樣性的思考。

最後,AIGC藝術為觀眾提供更互動和參與的體驗,透過使用互動式技術和虛擬實境等創新工具,觀眾可以與藝術作品進行即時互動,參與到作品的創作和演變過程中,從而產生個人化的藝術體驗。

AIGCx藝術:藍海還是挑戰?看藝術圈如何擁抱人工智慧? Midjourney 展品廳設計

Es Devlin 是一位舞台設計師和藝術家,她探索了舞台藝術、建築和數位技術之間的交叉領域。她使用AIGC產生的內容來創造藝術裝置和舞台背景,透過投影和互動元素與表演互動[15]。當觀眾看向舞台的時候,Es Devlin透過對觀眾的觀察,打造了集體性的AI-Assisted詩歌實驗。 2017年,她與倫敦V&A聯合打造的集體合唱裝置《歌唱之樹》 (THE SINGING TREE) 將機器學習與聲音和燈光融合在一起。 2018年9月,她與Google Arts & Culture合作的人工智慧裝置《Please Feed The Lions》成為倫敦特拉法加廣場的第五隻獅子雕像。它彷彿在咆哮,嵌入口中的LED螢幕將顯示使用機器學習技術產生的詩歌[16]。

AIGCx藝術:藍海還是挑戰?看藝術圈如何擁抱人工智慧? 使用者使用Stable Diffusion產生的圖片

#在以上案例中,AIGC技術創造了一個沉浸式音樂環境,AI演算法被用來分析觀眾的心跳和生理反應,將這些數據轉化為即時產生的聲音和光影效果。觀眾在這個環境中感受到了個人化的音樂體驗,作品根據觀眾的情緒和身體狀態進行即時調整,創造出獨特的觀眾體驗。

AIGCx藝術:藍海還是挑戰?看藝術圈如何擁抱人工智慧? Es Devlin與倫敦V&A共同打造的集體合唱裝置《歌唱之樹》

#或許桎梏於當下視角的局限性,深踞在AIGC藍海深處的藝術,仍有大片值得探索的未知性。時至今日,我們似乎更難以將科學與藝術區分開來,二者的交融日益深刻多元。當理性、邏輯、實用主義試圖提供確切、宏大的發展方向時,感性、個人價值觀、理想主義通常加以回擊,提供另一維度的思考,提醒我們需時常叩問「尋常道路」以外的可能性。

即便藉由“伊卡洛斯之翼”無限制地接近“太陽”,藝術的最終落腳點總歸是腳下的沃土。源自人性、關乎人性、反映人性,方可作為藝術長青的無二註腳。

【參考文獻】

#[1]Merzmensch. (2020). Pareidolia of AI —— The Beauty of Failing by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wards Data Science.

[2]Christies. (2018). I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et to become art's next medium? Available at: https://www.christies.com/features/A-collaboration-between-two-artists-one-human -one-a-machine-9332-1.aspx

[3]集智俱樂部. (2022). AI藝術的背後:詳解文本生成圖像模型. Available at: https://swarma.org/?p=37227

[4]Angus Russell. (2023). 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AI-generated art. Venturebeat. Available at: https://venturebeat.com/ai/what-you-need-to-know-about -ai-generated-art/

[5]AIGC行業資訊. (2023). AIGC正在悄悄的改變藝術與創作的定義模式. Available at: https://www.aigc.cn/4073.html

[6] 來咖智庫 柴犬. (2022). AIGC掀起當代新藝術浪潮. 介面新聞. Available at: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8569125.html

[7]Angus Russell. (2023). 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AI-generated art. Venturebeat. Available at: https://venturebeat.com/ai/what-you-need-to-know-about -ai-generated-art/

[8]Kayla Yup. (2023). What AI art means for society, according to Yale experts. Yale Daily News. Available at: https://yaledailynews.com/blog/2023/01/23/what- ai-art-means-for-society-according-to-yale-experts/

[9]劉秋杉. (2022). 萬字長文講透AI藝術:緣起、意義與未來. 巴比特. Available at: https://www.8btc.com/article/6788196

[10]Joseph Wakelee-Lynch. (2023). AI’s Impact on Artists. LMU Magazine. Available at: https://magazine.lmu.edu/articles/mimic-master/

[11]Wesfan. (2021). 人與AI協作共創會成為數位藝術的未來嗎? Available at: https://mirror.xyz/wesfan.eth/tkvqGTP9Mhi7fe6lKCQL-fNpbkW4k2l4jFdp8HA60rw

[12]王佳健. (2022). 從數位孿生到數位永生,元宇宙發展的「三階段論」丨和長銠一起探索元宇宙. Available at: https://www.8btc.com/ article/6732184

[13]Teng Yan. (2023). Botto: The Decentralized AI Artist. Available at: https://members.delphidigital.io/reports/botto-the-decentralized-ai-artist#introduction

#[14]Refik Anadol. (nd). Biography. Available at: https://refikanadol.com/information/

[15]Es Devlin. (nd). Information. Available at: https://esdevlin.com/information

[16]Rebecca Fulleylove. (2018). Es Devlin On The Concept Behind 'Please Feed The Lions'. Google Arts & Culture. Available at: 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story/IQUhsVDB1XB3IA

圖片來自網路

如有版權問題,聯絡編輯刪除

編輯總監 | Amber

編輯 | ica

設計 | 木子

協調 | Michelle

以上是AIGCx藝術:藍海還是挑戰?看藝術圈如何擁抱人工智慧?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本網站聲明
本文內容由網友自願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發現涉嫌抄襲或侵權的內容,請聯絡admin@php.cn

熱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慧驅動的應用程序,用於創建逼真的裸體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AI Clothes Remover

用於從照片中去除衣服的線上人工智慧工具。

Undress AI Tool

Undress AI Tool

免費脫衣圖片

Clothoff.io

Clothoff.io

AI脫衣器

Video Face Swap

Video Face Swap

使用我們完全免費的人工智慧換臉工具,輕鬆在任何影片中換臉!

熱工具

記事本++7.3.1

記事本++7.3.1

好用且免費的程式碼編輯器

SublimeText3漢化版

SublimeText3漢化版

中文版,非常好用

禪工作室 13.0.1

禪工作室 13.0.1

強大的PHP整合開發環境

Dreamweaver CS6

Dreamweaver CS6

視覺化網頁開發工具

SublimeText3 Mac版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級程式碼編輯軟體(SublimeText3)

邁向可驗證的 AI:形式化方法的五大挑戰 邁向可驗證的 AI:形式化方法的五大挑戰 Apr 09, 2023 pm 02:01 PM

人工智慧試圖模仿人類智慧的運算系統,包括人類一些與智慧具有直覺聯繫的功能,例如學習、解決問題以及理性地思考和行動。在廣義地解釋上,AI 一詞涵蓋了許多密切相關的領域如機器學習。那些大量使用 AI 的系統在醫療保健、交通運輸、金融、社交網路、電子商務和教育等領域都產生了重大的社會影響。這種日益增長的社會影響,也帶來了一系列風險和擔憂,包括人工智慧軟體中的錯誤、網路攻擊和人工智慧系統安全等面向。因此,AI 系統的驗證問題以及更廣泛的可信 AI 的話題已經開始引起研究界的關注。 「可驗證 AI」已經確

使用C++實現機器學習演算法:常見挑戰及解決方案 使用C++實現機器學習演算法:常見挑戰及解決方案 Jun 03, 2024 pm 01:25 PM

C++中機器學習演算法面臨的常見挑戰包括記憶體管理、多執行緒、效能最佳化和可維護性。解決方案包括使用智慧指標、現代線程庫、SIMD指令和第三方庫,並遵循程式碼風格指南和使用自動化工具。實作案例展示如何利用Eigen函式庫實現線性迴歸演算法,有效地管理記憶體和使用高效能矩陣操作。

AIGCx藝術:藍海還是挑戰?看藝術圈如何擁抱人工智慧? AIGCx藝術:藍海還是挑戰?看藝術圈如何擁抱人工智慧? May 29, 2023 pm 02:46 PM

曾經藝術大師的作品須經歷漫長的辛苦的模仿、複製過程,方可作為留存或賣給不知情的買家。如今借助AIGC技術,使用者透過選定特定的流派,便可將作品創造出來,彷彿在瞬間之內實現對大師之作的模仿。元視覺數位收藏《AI斯坦》系列現有藝術圖像資料庫成為AI的資料訓練來源,使其能夠學習和理解藝術創作的特徵、風格和內容。在資料訓練之後,AI模型被建構出來。這些模型通常基於深度學習技術,能夠分析輸入的數據並產生新的藝術作品。在進行藝術創作時,使用者需要輸入或調整參數來控制創作的結果。在AI模型生成藝術作品之後,用

PHP 微服務架構的挑戰與機會:探索未知的領域 PHP 微服務架構的挑戰與機會:探索未知的領域 Feb 19, 2024 pm 07:12 PM

PHP微服務架構已成為建立複雜應用程式和實現高擴展性和可用性的流行方式。但是,採用微服務也帶來了獨特的挑戰與機會。本文將深入探討php微服務架構的這些面向,幫助開發人員在探索未知領域時做出明智的決策。挑戰分散式系統複雜性:微服務架構將應用程式分解為鬆散耦合的服務,這增加了分散式系統固有的複雜性。例如,服務之間通訊、故障處理和網路延遲都成為需要考慮的因素。服務治理:管理大量微服務需要一種機制來發現、註冊、路由和管理這些服務。這涉及到建立和維護一個服務治理框架,這可能會很耗費資源。故障處理:在微服務

在抖音中參加挑戰的簡單方法 在抖音中參加挑戰的簡單方法 Mar 28, 2024 pm 03:10 PM

1.先開啟抖音,可以直接點選影片下方#挑戰#。 2.也可以點選【搜尋】。 3.輸入挑戰進行搜索,選擇想要參加的挑戰。 4.最後點選【參與】即可。

Golang在流量控制上的優勢與挑戰 Golang在流量控制上的優勢與挑戰 Mar 06, 2024 pm 05:39 PM

Golang是一種開發效率高,效能優越的程式語言,在處理高並發和大規模流量時表現出色。本文將探討Golang在流量控制方面的優勢和挑戰,並提供具體的程式碼範例來說明其應用。一、Golang在流量控制方面的優勢並發模型:Golang採用輕量級線程goroutine來處理並發,每個goroutine只佔用少量堆疊空間,並且可以有效地啟動、銷毀和調度。這種並發模型使得

龍芯3A6000挑戰酷睿10代:效能媲美新一代處理器! 龍芯3A6000挑戰酷睿10代:效能媲美新一代處理器! Nov 11, 2023 pm 12:01 PM

11月11日消息,龍芯中科的業務模式正逐漸展現出與業界巨頭完全不同的面貌。該公司的執行長胡偉武表示,與華為、海光和曙光等整機企業採用IBM模式不同,龍芯更專注於構建生態系統,將其比作Intel的商業模式然而,受政策性市場停滯的影響,龍芯中科在過去一段時間的業績表現相對疲軟。根據第三季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實現營業收入為3.943億元,年減18.49%;歸母淨利更是降至-2.069億元,年減383.24%。根據小編了解,胡偉武在業績會上表示,對於2023年第四季政務類政策市場的回溫

Golang:技術之路彎道超車,挑戰極限還是自我突破? Golang:技術之路彎道超車,挑戰極限還是自我突破? Mar 05, 2024 pm 01:00 PM

Golang:技術之路彎道超車,挑戰極限還是自我突破?隨著資訊科技的蓬勃發展,程式語言的選擇也變得愈發關鍵。在眾多程式語言中,Golang(Go語言)以其高效的並發模型、簡潔的語法和強大的性能逐漸成為開發者們的鍾愛之選。本文將從多個角度探討Golang技術的魅力,分析其在挑戰技術極限和實現自我突破方面的優勢,並結合具體的程式碼範例來展示Golang的強大之處。

See al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