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16日訊,小冰公司宣布啟動“GPT克隆人計劃”,首批限制300個名額,最短三分鐘採集數據,即可創造源於本人性格、技能、聲音、外貌的AI克隆人。同時,該平台將方便本人以付費或免費的方式向自己的目標群眾提供認證的克隆人。小冰公司表示,將隨計畫推進,逐步開放人群及名額限制。目前計畫在年底前,將GPT克隆人規模擴大至10萬人。
目前微信AI小冰已開啟報名,報名者需填寫姓名、手機號碼、帳號首頁連結或ID(抖音/快手/B站/小紅書/微博),等待小冰發授權文件。
根據財新網報道,小冰公司CEO、原微軟Bing搜尋引擎亞洲總經理李笛介紹,小冰之前常提到AI數字人(AI Bing)產品,而AI 克隆人是數字人中一個特別的類別-有真實人類做對照,它不僅是能對話和寫新聞稿的AI系統,還有聲音和性格,是「有血有肉」的具體的「人」。
小冰公告稱,早在半年前,他們已經完成了GPT模型的研發,並在日本排名GPT類開源大模型下載量第一名。首批克隆人可運行於最廉價的T4 GPU,而無需A100等高端晶片;在神經網路渲染部分,小冰技術甚至不需要GPU,而是在CPU上運行,為全面普及做好了充足準備。
根據當地媒體報道,美國一名網紅Caryn Marjorie用OpenAI提供的GPT-4的API,創造了一個語音聊天機器人,這個機器人就是AI版本的自己,粉絲可以花1美元/分鐘,和AI版的她聊天。
與其他AI生產內容一樣,AI克隆人也面臨諸多法律和倫理問題。李笛表示,小冰會對採集一般人的生物學特徵一直很謹慎,但要製作複製人,必然要採集臉和聲音等生物學特徵。對此,小冰一方面會要求被採集者證明,輸入的內容是他本人,另一方面,小冰只會採集一個很小的樣本,只用在模型訓練上。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遊雲庭指出,AI模仿真人的數位人,在訓練階段,存在隱私保護的問題,例如,用戶上傳的社交網絡內容,往往是和其他人交互的內容,這樣的內容如果包含其他人的個人資訊,不經同意便上傳,涉嫌侵犯對方隱私權。在輸出階段面臨道德和法律上的挑戰,互動內容必須符合當地法律要求,同時也需要符合主流道德標準。
作者:Ballad
來源:第一個電動網(www.d1ev.com)
以上是早報|AI公司小冰啟動'GPT克隆人計劃”,法律倫理問題成議題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