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請求處理的流程是什麼
概述
#首先是註冊處理器;
#開啟循環監聽端口,每監聽到一個連接就會創建一個Goroutine ;
然後就是Goroutine 裡面會循環的等待接收請求數據,然後根據請求的位址去處理器路由表中匹配對應的處理器,然後將請求交給處理器處理;
用程式碼表示就是這樣:
func (srv *Server) Serve(l net.Listener) error { ... baseCtx := context.Background() ctx := context.WithValue(baseCtx, ServerContextKey, srv) for { // 接收 listener 过来的网络连接 rw, err := l.Accept() ... tempDelay = 0 c := srv.newConn(rw) c.setState(c.rwc, StateNew) // 创建协程处理连接 go c.serve(connCtx) } }
對於Redis 來說就有些不太一樣,因為它是單執行緒的,無法使用多執行緒處理連接,所以Redis 選擇使用基於Reactor 模式的事件驅動程式來實現事件的並發處理。
在Redis 中所謂Reactor 模式就是透過epoll 來監聽多個fd,每當這些fd 有回應的時候會以事件的形式通知epoll 進行回調,每一個事件都有一個對應的事件處理器。
如: accept 對應 acceptTCPHandler 事件處理器、read & write 對應readQueryFromClient 事件處理器等,然後透過事件的循環派發的形式將事件指派給事件處理器進行處理。
所以說上面的這個Reactor 模式都是透過epoll 來實現的,對於epoll 來說主要有這三個方法:
//创建一个epoll的句柄,size用来告诉内核这个监听的数目一共有多大 int epoll_create(int size); /* * 可以理解为,增删改 fd 需要监听的事件 * epfd 是 epoll_create() 创建的句柄。 * op 表示 增删改 * epoll_event 表示需要监听的事件,Redis 只用到了可读,可写,错误,挂断 四个状态 */ int epoll_ctl(int epfd, int op, int fd,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 * 可以理解为查询符合条件的事件 * epfd 是 epoll_create() 创建的句柄。 * epoll_event 用来存放从内核得到事件的集合 * maxevents 获取的最大事件数 * timeout 等待超时时间 */ int epoll_wait(int epfd, struct epoll_event * events, int maxevents, int timeout);
所以我們可以根據這三個方法實作一個簡單的server:
// 创建监听 int listenfd = ::socket(); // 绑定ip和端口 int r = ::bind(); // 创建 epoll 实例 int epollfd = epoll_create(xxx); // 添加epoll要监听的事件类型 int r = epoll_ctl(..., listenfd, ...); struct epoll_event* alive_events = static_cast<epoll_event*>(calloc(kMaxEvents, sizeof(epoll_event))); while (true) { // 等待事件 int num = epoll_wait(epollfd, alive_events, kMaxEvents, kEpollWaitTime); // 遍历事件,并进行事件处理 for (int i = 0; i < num; ++i) { int fd = alive_events[i].data.fd; // 获取事件 int events = alive_events[i].events; // 进行事件的分发 if ( (events & EPOLLERR) || (events & EPOLLHUP) ) { ... } else if (events & EPOLLRDHUP) { ... } ... } }
呼叫流程
#所以根據上面的介紹,可以知道對於Redis 來說一個事件循環無非也就這麼幾步:
-
註冊事件監聽及回呼函數;
#循環等待獲取事件並處理;
呼叫回呼函數,處理資料邏輯;
回寫資料給Client;
#註冊fd 到epoll 中,並且設定回呼函數acceptTcpHandler,如果有新連接那麼會呼叫回調函數;
啟動一個死循環呼叫epoll_wait 等待並持續處理事件,待會我們回到aeMain 函數中循環調aeProcessEvents 函數;
當有網路事件過來的時候,會順著回呼函數acceptTcpHandler 一路呼叫到readQueryFromClient 進行資料的處理,readQueryFromClient 會解析client 的數據,找到對應的cmd 函數執行;
Redis 實例在收到客戶端請求後,會在處理客戶端命令後,將要傳回的資料寫入客戶端輸出緩衝區中而不是立馬回傳;
然後在aeMain 函數每次循環時都會呼叫beforeSleep 函數將緩衝區中的資料寫回客戶端;
上面的整個事件循環的過程其實程式碼步驟已經寫的非常清晰,網路上也有很多文章介紹,我就不多講了。
指令執行過程& 回寫客戶端
#指令執行
##下面我們講點網路上很多文章都沒提及的,看看Redis 是如何執行指令,然後存入緩存,以及將資料從快取寫回Client 這個過程。
在前一節我們也提到了,如果有網路事件過來的時候會呼叫到 readQueryFromClient 函數,它是真正執行指令的地方。我們也就順著這個方法一直往下看:
readQueryFromClient 裡面會呼叫processInputBufferAndReplicate 函數處理請求的命令;
在processInputBufferAndReplicate 函數處理請求的命令;
在processInputBufferAndReplicate 函數處理請求的命令;
在processInputBufferAndReplicate 函數處理裡面會呼叫processInputBuffer 以及判斷一下如果是集群模式的話,是否需要將命令複製給其他節點;
processInputBuffer 函數裡面會循環處理請求的命令,並根據請求的協議調用processInlineBuffer 函數,將redisObject 物件後呼叫processCommand 執行指令;
processCommand 在執行指令的時候會透過lookupCommand 去
表中根據指令尋找對應的執行函數,然後經過一系列的校驗之後,呼叫對應的函數執行指令,呼叫addReply 將要傳回的資料寫入客戶端輸出緩衝區;
##server. commands
會在populateCommandTable 函數中將所有的Redis 指令註冊進去,作為一個根據命令名稱取得命令函數的表。 比如說,要執行get 指令,那麼會呼叫到getCommand 函數:###void getCommand(client *c) { getGenericCommand(c); } int getGenericCommand(client *c) { robj *o; // 查找数据 if ((o = lookupKeyReadOrReply(c,c->argv[1],shared.nullbulk)) == NULL) return C_OK; ... } robj *lookupKeyReadOrReply(client *c, robj *key, robj *reply) { //到db中查找数据 robj *o = lookupKeyRead(c->db, key); // 写入到缓存中 if (!o) addReply(c,reply); return o; }
首先Redis 會在main 函數中呼叫aeSetBeforeSleepProc 函數將回寫套件的函數beforeSleep 註冊到eventLoop 中去;
- ##然後Redis 在呼叫aeMain 函數進行事件循環的時候都會判斷一下beforesleep 有沒有被設值,如果有,那麼就會進行調用;
- beforesleep 函數裡面會調用到handleClientsWithPendingWrites 函數,它會呼叫writeToClient 將資料從緩衝區回寫給客戶端。
以上是Redis請求處理的流程是什麼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熱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慧驅動的應用程序,用於創建逼真的裸體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用於從照片中去除衣服的線上人工智慧工具。

Undress AI Tool
免費脫衣圖片

Clothoff.io
AI脫衣器

Video Face Swap
使用我們完全免費的人工智慧換臉工具,輕鬆在任何影片中換臉!

熱門文章

熱工具

記事本++7.3.1
好用且免費的程式碼編輯器

SublimeText3漢化版
中文版,非常好用

禪工作室 13.0.1
強大的PHP整合開發環境

Dreamweaver CS6
視覺化網頁開發工具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級程式碼編輯軟體(SublimeText3)

Redis集群模式通過分片將Redis實例部署到多個服務器,提高可擴展性和可用性。搭建步驟如下:創建奇數個Redis實例,端口不同;創建3個sentinel實例,監控Redis實例並進行故障轉移;配置sentinel配置文件,添加監控Redis實例信息和故障轉移設置;配置Redis實例配置文件,啟用集群模式並指定集群信息文件路徑;創建nodes.conf文件,包含各Redis實例的信息;啟動集群,執行create命令創建集群並指定副本數量;登錄集群執行CLUSTER INFO命令驗證集群狀態;使

如何清空 Redis 數據:使用 FLUSHALL 命令清除所有鍵值。使用 FLUSHDB 命令清除當前選定數據庫的鍵值。使用 SELECT 切換數據庫,再使用 FLUSHDB 清除多個數據庫。使用 DEL 命令刪除特定鍵。使用 redis-cli 工具清空數據。

要從 Redis 讀取隊列,需要獲取隊列名稱、使用 LPOP 命令讀取元素,並處理空隊列。具體步驟如下:獲取隊列名稱:以 "queue:" 前綴命名,如 "queue:my-queue"。使用 LPOP 命令:從隊列頭部彈出元素並返回其值,如 LPOP queue:my-queue。處理空隊列:如果隊列為空,LPOP 返回 nil,可先檢查隊列是否存在再讀取元素。

使用 Redis 指令需要以下步驟:打開 Redis 客戶端。輸入指令(動詞 鍵 值)。提供所需參數(因指令而異)。按 Enter 執行指令。 Redis 返迴響應,指示操作結果(通常為 OK 或 -ERR)。

使用Redis進行鎖操作需要通過SETNX命令獲取鎖,然後使用EXPIRE命令設置過期時間。具體步驟為:(1) 使用SETNX命令嘗試設置一個鍵值對;(2) 使用EXPIRE命令為鎖設置過期時間;(3) 當不再需要鎖時,使用DEL命令刪除該鎖。

在CentOS系統上,您可以通過修改Redis配置文件或使用Redis命令來限制Lua腳本的執行時間,從而防止惡意腳本佔用過多資源。方法一:修改Redis配置文件定位Redis配置文件:Redis配置文件通常位於/etc/redis/redis.conf。編輯配置文件:使用文本編輯器(例如vi或nano)打開配置文件:sudovi/etc/redis/redis.conf設置Lua腳本執行時間限制:在配置文件中添加或修改以下行,設置Lua腳本的最大執行時間(單位:毫秒)

使用 Redis 命令行工具 (redis-cli) 可通過以下步驟管理和操作 Redis:連接到服務器,指定地址和端口。使用命令名稱和參數向服務器發送命令。使用 HELP 命令查看特定命令的幫助信息。使用 QUIT 命令退出命令行工具。

Redis數據過期策略有兩種:定期刪除:定期掃描刪除過期鍵,可通過 expired-time-cap-remove-count、expired-time-cap-remove-delay 參數設置。惰性刪除:僅在讀取或寫入鍵時檢查刪除過期鍵,可通過 lazyfree-lazy-eviction、lazyfree-lazy-expire、lazyfree-lazy-user-del 參數設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