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料庫 > Redis > redis分散式鎖的坑有哪些

redis分散式鎖的坑有哪些

PHPz
發布: 2023-06-03 12:03:24
轉載
1447 人瀏覽過

1 非原子運算

使用redis的分散式鎖定,我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setNx指令。

if (jedis.setnx(lockKey, val) == 1) {
   jedis.expire(lockKey, timeout);
}
登入後複製

容易,三下五除二,我們就可以把程式碼寫好。

這段程式碼確實可以加鎖成功,但你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

加上鎖定運算和後面的設定逾時時間是分開的,並非原子運算

如果鎖定成功,但無法設定逾時時間,則lockKey將永遠有效。假如在高並發場景中,有大量的lockKey加鎖成功了,但不會失效,有可能直接導致redis記憶體空間不足。

那麼,有沒有保證原子性的加鎖指令呢?

答案是:有,請看下面。

2 忘了釋放鎖定

上面說到使用setNx指令加鎖操作和設定逾時時間是分開的,並非原子操作。

而在redis中還有set指令,該指令可以指定多個參數。

String result = jedis.set(lockKey, requestId, "NX", "PX", expireTime);
if ("OK".equals(result))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登入後複製

其中:

  • #lockKey:鎖定的識別

  • requestId:請求id

  • NX:只有在鍵不存在時,才對鍵進行設定操作。

  • PX:設定鍵的過期時間為 millisecond 毫秒。

  • expireTime:過期時間

#set指令是原子操作,加上鎖定和設定超時時間,一個指令就能輕鬆搞定。

使用set指令加鎖,表面上看起來沒有問題。但如果仔細想想,加鎖之後,每次都要達到了超時時間才釋放鎖,會不會有點不合理?加鎖後,如果不及時釋放鎖,會有很多問題。

分散式鎖定更合理的用法是:

  • #手動加鎖

  • ##業務作業

  • 手動釋放鎖定

  • 如果手動釋放鎖定失敗了,則達到逾時時間,redis會自動釋放鎖定。

大致流程圖如下:

redis分散式鎖的坑有哪些

#那麼問題來了,該如何釋放鎖定呢?

偽代碼如下:

try{
  String result = jedis.set(lockKey, requestId, "NX", "PX", expireTime);
  if ("OK".equals(result))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finally {
    unlock(lockKey);
}
登入後複製

需要擷取業務程式碼的異常,然後在

finally中釋放鎖定。換句話說就是:無論程式碼執行成功或失敗了,都需要釋放鎖定。

此時,有些朋友可能會問:假如剛好在釋放鎖的時候,系統被重啟了,或者網路斷線了,或者機房斷點了,不也會導致釋放鎖失敗?

這是個好問題,因為這種小機率問題確實存在。

但還記得前面我們有給鎖設定過超時時間嗎?即使出現異常狀況造成釋放鎖定失敗,但到了我們設定的超時時間,鎖還是會被redis自動釋放。

但只在finally中釋放鎖,就夠了嗎?

3 釋放了別人的鎖

回答上一個問題是一個厚道的表現,但僅在finally中釋放鎖是不夠的,因為鎖的釋放方式也很重要。

哪裡不對?

答:在多執行緒場景中,可能會出現釋放了別人的鎖的情況。

有些朋友可能會反駁:假設在多線程場景中,線程A獲取到了鎖,但如果線程A沒有釋放鎖,此時,線程B是獲取不到鎖的,何來釋放了別人鎖之說?

答:假如執行緒A和執行緒B,都使用lockKey加鎖。儘管線程A成功地獲取了鎖,但是其業務功能的執行時間超過了超時時間的設定。這時候,redis會自動釋放lockKey鎖定。此時,執行緒B就能為lockKey加鎖成功了,接下來執行它的業務操作。恰好這個時候,線程A執行完了業務功能,接下來,在finally方法中釋放了鎖lockKey。這不就出問題了,線程B的鎖,被線程A釋放了。

我想這時候,線程B肯定哭暈在廁所裡,嘴裡還振振有詞。

那麼,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不知道你們注意到沒?使用

set指令加鎖時,除了使用lockKey鎖定標識,還多設定了一個參數:requestId,為什麼要需要記錄requestId呢?

答:requestId是在釋放鎖的時候用的。

偽代碼如下:

if (jedis.get(lockKey).equals(requestId)) {
    jedis.del(lockKey);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登入後複製

在釋放鎖定的時候,先取得到該鎖定的值(之前設定值就是requestId),然後判斷跟之前設定的值是否相同,如果相同才允許刪除鎖,則返回成功。如果不同,則直接傳回失敗。

換句話說就是:自己只能釋放自己加的鎖,不允許釋放別人加的鎖。

這裡為什麼要用requestId,用userId不行嗎?

如果使用userId,對請求而言並不唯一,有可能不同的請求會使用相同的userId。而requestId是全域唯一的,不存在加鎖和釋放鎖亂掉的情況。

此外,使用lua脚本,也能解决释放了别人的锁的问题:

if redis.call('get', KEYS[1]) == ARGV[1] then 
 return redis.call('del', KEYS[1]) 
else 
  return 0 
end
登入後複製

lua脚本能保证查询锁是否存在和删除锁是原子操作,用它来释放锁效果更好一些。

说到lua脚本,其实加锁操作也建议使用lua脚本:

if (redis.call('exists', KEYS[1]) == 0) then
    redis.call('hset', KEYS[1], ARGV[2], 1); 
    redis.call('pexpire', KEYS[1], ARGV[1]); 
 return nil; 
end
if (redis.call('hexists', KEYS[1], ARGV[2]) == 1)
   redis.call('hincrby', KEYS[1], ARGV[2], 1); 
   redis.call('pexpire', KEYS[1], ARGV[1]); 
  return nil; 
end; 
return redis.call('pttl', KEYS[1]);
登入後複製

这是redisson框架的加锁代码,写的不错,大家可以借鉴一下。

有趣,下面还有哪些好玩的东西?

4 大量失败请求

上面的加锁方法看起来好像没有问题,但如果你仔细想想,如果有1万的请求同时去竞争那把锁,可能只有一个请求是成功的,其余的9999个请求都会失败。

在秒杀场景下,会有什么问题?

答:每1万个请求,有1个成功。再1万个请求,有1个成功。如此下去,直到库存不足。这就变成均匀分布的秒杀了,跟我们想象中的不一样。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此外,还有一种场景:

比如,有两个线程同时上传文件到sftp,上传文件前先要创建目录。假设两个线程需要创建的目录名都是当天的日期,比如:20210920,如果不做任何控制,直接并发的创建目录,第二个线程必然会失败。

这时候有些朋友可能会说:这还不容易,加一个redis分布式锁就能解决问题了,此外再判断一下,如果目录已经存在就不创建,只有目录不存在才需要创建。

伪代码如下:

try {
  String result = jedis.set(lockKey, requestId, "NX", "PX", expireTime);
  if ("OK".equals(result)) {
    if(!exists(path)) {
       mkdir(path);
    }
    return true;
  }
} finally{
    unlock(lockKey,requestId);
}  
return false;
登入後複製

一切看似美好,但经不起仔细推敲。

来自灵魂的一问:第二个请求如果加锁失败了,接下来,是返回失败,还是返回成功呢?

主要流程图如下:

redis分散式鎖的坑有哪些

显然第二个请求,肯定是不能返回失败的,如果返回失败了,这个问题还是没有被解决。如果文件还没有上传成功,直接返回成功会有更大的问题。头疼,到底该如何解决呢?

答:使用自旋锁

try {
  Long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while(true) {
     String result = jedis.set(lockKey, requestId, "NX", "PX", expireTime);
     if ("OK".equals(result)) {
        if(!exists(path)) {
           mkdir(path);
        }
        return true;
     }

     long 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start;
      if (time>=timeout) {
          return false;
      }
      try {
          Thread.sleep(5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finally{
    unlock(lockKey,requestId);
}  
return false;
登入後複製

在规定的时间,比如500毫秒内,自旋不断尝试加锁(说白了,就是在死循环中,不断尝试加锁),如果成功则直接返回。如果失败,则休眠50毫秒,再发起新一轮的尝试。如果到了超时时间,还未加锁成功,则直接返回失败。

好吧,学到一招了,还有吗?

5 锁重入问题

我们都知道redis分布式锁是互斥的。如果已经对一个key进行了加锁,并且该key对应的锁尚未失效,那么如果再次使用相同的key进行加锁,很可能会失败。

没错,大部分场景是没问题的。

为什么说是大部分场景呢?

因为还有这样的场景:

假设在某个请求中,需要获取一颗满足条件的菜单树或者分类树。我们以菜单为例,这就需要在接口中从根节点开始,递归遍历出所有满足条件的子节点,然后组装成一颗菜单树。

在后台系统中运营同学可以动态地添加、修改和删除菜单,因此需要注意菜单是可变的,不能一成不变。为了确保在并发情况下每次都可以获取到最新数据,可以使用Redis分布式锁。

加redis分布式锁的思路是对的。然而,随后出现了一个问题,即递归方法中进行多次递归遍历时,每次都需要获取同一把锁。当然,在递归的第一层可以成功加锁,但在第二、第三……第N层就会失败

递归方法中加锁的伪代码如下:

private int expireTime = 1000;
public void fun(int level,String lockKey,String requestId){
  try{
     String result = jedis.set(lockKey, requestId, "NX", "PX", expireTime);
     if ("OK".equals(result)) {
        if(level<=10){
           this.fun(++level,lockKey,requestId);
        } else {
           return;
        }
     }
     return;
  } finally {
     unlock(lockKey,requestId);
  }
}
登入後複製

如果你直接这么用,看起来好像没有问题。但最终执行程序之后发现,等待你的结果只有一个:出现异常

因为从根节点开始,第一层递归加锁成功,还没释放锁,就直接进入第二层递归。因为锁名为lockKey,并且值为requestId的锁已经存在,所以第二层递归大概率会加锁失败,然后返回到第一层。第一层接下来正常释放锁,然后整个递归方法直接返回了。

这下子,大家知道出现什么问题了吧?

没错,递归方法其实只执行了第一层递归就返回了,其他层递归由于加锁失败,根本没法执行。

那么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答:使用可重入锁

我们以redisson框架为例,它的内部实现了可重入锁的功能。

古时候有句话说得好:为人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

我说:分布式锁不识redisson,便称好锁也枉然。哈哈哈,只是自娱自乐一下。

由此可见,redisson在redis分布式锁中的江湖地位很高。

伪代码如下:

private int expireTime = 1000;
public void run(String lockKey) {
  RLock lock = redisson.getLock(lockKey);
  this.fun(lock,1);
}
public void fun(RLock lock,int level){
  try{
      lock.lock(5, TimeUnit.SECONDS);
      if(level<=10){
         this.fun(lock,++level);
      } else {
         return;
      }
  } finally {
     lock.unlock();
  }
}
登入後複製

上面的代码也许并不完美,这里只是给了一个大致的思路,如果大家有这方面需求的话,以上代码仅供参考。

接下来,聊聊redisson可重入锁的实现原理。

加锁主要是通过以下脚本实现的:

if (redis.call(&#39;exists&#39;, KEYS[1]) == 0) 
then
   redis.call(&#39;hset&#39;, KEYS[1], ARGV[2], 1);        redis.call(&#39;pexpire&#39;, KEYS[1], ARGV[1]); 
   return nil;
end;
if (redis.call(&#39;hexists&#39;, KEYS[1], ARGV[2]) == 1) 
then  
  redis.call(&#39;hincrby&#39;, KEYS[1], ARGV[2], 1); 
  redis.call(&#39;pexpire&#39;, KEYS[1], ARGV[1]); 
  return nil; 
end;
return redis.call(&#39;pttl&#39;, KEYS[1]);
登入後複製

其中:

  • KEYS[1]:锁名

  • ARGV[1]:过期时间

  • ARGV[2]:uuid + ":" + threadId,可认为是requestId

  • 先判断如果锁名不存在,则加锁。

  • 接下来,判断如果锁名和requestId值都存在,则使用hincrby命令给该锁名和requestId值计数,每次都加1。注意一下,这里就是重入锁的关键,锁重入一次值就加1。

  • 如果锁名存在,但值不是requestId,则返回过期时间。

释放锁主要是通过以下脚本实现的:

if (redis.call(&#39;hexists&#39;, KEYS[1], ARGV[3]) == 0) 
then 
  return nil
end
local counter = redis.call(&#39;hincrby&#39;, KEYS[1], ARGV[3], -1);
if (counter > 0) 
then 
    redis.call(&#39;pexpire&#39;, KEYS[1], ARGV[2]); 
    return 0; 
 else 
   redis.call(&#39;del&#39;, KEYS[1]); 
   redis.call(&#39;publish&#39;, KEYS[2], ARGV[1]); 
   return 1; 
end; 
return nil
登入後複製
  • 先判断如果锁名和requestId值不存在,则直接返回。

  • 如果锁名和requestId值存在,则重入锁减1。

  • 如果减1后,重入锁的value值还大于0,说明还有引用,则重试设置过期时间。

  • 如果减1后,重入锁的value值还等于0,则可以删除锁,然后发消息通知等待线程抢锁。

再次强调一下,如果你们系统可以容忍数据暂时不一致,有些场景不加锁也行,我在这里只是举个例子,本节内容并不适用于所有场景。

6 锁竞争问题

如果有大量需要写入数据的业务场景,使用普通的redis分布式锁是没有问题的。

但如果有些业务场景,写入的操作比较少,反而有大量读取的操作。这样直接使用普通的redis分布式锁,会不会有点浪费性能?

我们都知道,锁的粒度越粗,多个线程抢锁时竞争就越激烈,造成多个线程锁等待的时间也就越长,性能也就越差。

所以,提升redis分布式锁性能的第一步,就是要把锁的粒度变细。

6.1 读写锁

众所周知,加锁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在并发环境中读写数据的安全性,即不会出现数据错误或者不一致的情况。

在大多数实际业务场景中,通常读取数据的频率远高于写入数据的频率。而线程间的并发读操作是并不涉及并发安全问题,我们没有必要给读操作加互斥锁,只要保证读写、写写并发操作上锁是互斥的就行,这样可以提升系统的性能。

我们以redisson框架为例,它内部已经实现了读写锁的功能。

读锁的伪代码如下:

RReadWriteLock readWriteLock = redisson.getReadWriteLock("readWriteLock");
RLock rLock = readWriteLock.readLock();
try {
    rLock.lock();
    //业务操作
} catch (Exception e) {
    log.error(e);
} finally {
    rLock.unlock();
}
登入後複製

写锁的伪代码如下:

RReadWriteLock readWriteLock = redisson.getReadWriteLock("readWriteLock");
RLock rLock = readWriteLock.writeLock();
try {
    rLock.lock();
    //业务操作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log.error(e);
} finally {
    rLock.unlock();
}
登入後複製

将读锁和写锁分离的主要优点在于提高读取操作的性能,因为读取操作之间是共享的,而不存在互斥关系。而我们的实际业务场景中,绝大多数数据操作都是读操作。所以,如果提升了读操作的性能,也就会提升整个锁的性能。

下面总结一个读写锁的特点:

  • 读与读是共享的,不互斥

  • 读与写互斥

  • 写与写互斥

6.2 锁分段

此外,为了减小锁的粒度,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将大锁:分段

在java中ConcurrentHashMap,就是将数据分为16段,每一段都有单独的锁,并且处于不同锁段的数据互不干扰,以此来提升锁的性能。

放在实际业务场景中,我们可以这样做:

比如在秒杀扣库存的场景中,现在的库存中有2000个商品,用户可以秒杀。为了防止出现超卖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可以对库存加锁。如果有1W的用户竞争同一把锁,显然系统吞吐量会非常低。

为了提升系统性能,我们可以将库存分段,比如:分为100段,这样每段就有20个商品可以参与秒杀。

在秒杀过程中,先通过哈希函数获取用户ID的哈希值,然后对100取模。模为1的用户访问第1段库存,模为2的用户访问第2段库存,模为3的用户访问第3段库存,后面以此类推,到最后模为100的用户访问第100段库存。

redis分散式鎖的坑有哪些

如此一来,在多线程环境中,可以大大的减少锁的冲突。以前多个线程只能同时竞争1把锁,尤其在秒杀的场景中,竞争太激烈了,简直可以用惨绝人寰来形容,其后果是导致绝大数线程在锁等待。由于多个线程同时竞争100把锁,等待线程数量减少,因此系统吞吐量提高了。

分段锁虽然能提高系统性能,但也会增加系统复杂度,需要注意。因为它需要引入额外的路由算法,跨段统计等功能。我们在实际业务场景中,需要综合考虑,不是说一定要将锁分段。

7 锁超时问题

我在前面提到过,如果线程A加锁成功了,但是由于业务功能耗时时间很长,超过了设置的超时时间,这时候redis会自动释放线程A加的锁。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到了超时时间,锁被释放了就释放了呗,对功能又没啥影响。

答:错,错,错。对功能其实有影响。

我们通常会对关键资源进行加锁,以避免在访问时产生数据异常。比如:线程A在修改数据C的值,线程B也在修改数据C的值,如果不做控制,在并发情况下,数据C的值会出问题。

为了保证某个方法,或者段代码的互斥性,即如果线程A执行了某段代码,是不允许其他线程在某一时刻同时执行的,我们可以用synchronized关键字加锁。

但这种锁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保证单个节点的互斥性。如果需要在多个节点中保持互斥性,就需要用redis分布式锁。

做了这么多铺垫,现在回到正题。

假设线程A加redis分布式锁的代码,包含代码1和代码2两段代码。

redis分散式鎖的坑有哪些

由于该线程要执行的业务操作非常耗时,程序在执行完代码1的时,已经到了设置的超时时间,redis自动释放了锁。而代码2还没来得及执行。

redis分散式鎖的坑有哪些

此时,代码2相当于裸奔的状态,无法保证互斥性。当多个线程访问同一临界资源时,如果存在并发访问,可能会导致数据异常。(PS:我说的访问临界资源,不单单指读取,还包含写入)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答:如果达到了超时时间,但业务代码还没执行完,需要给锁自动续期。

我们可以使用TimerTask类,来实现自动续期的功能:

Timer timer = new Timer(); 
timer.schedule(new TimerTask()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Timeout timeout) throws Exception {
      //自动续期逻辑
    }
}, 10000, TimeUnit.MILLISECONDS);
登入後複製

获取锁之后,自动开启一个定时任务,每隔10秒钟,自动刷新一次过期时间。这种机制在redisson框架中,有个比较霸气的名字:watch dog,即传说中的看门狗

当然自动续期功能,我们还是优先推荐使用lua脚本实现,比如:

if (redis.call(&#39;hexists&#39;, KEYS[1], ARGV[2]) == 1) then 
   redis.call(&#39;pexpire&#39;, KEYS[1], ARGV[1]);
  return 1; 
end;
return 0;
登入後複製

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在实现自动续期功能时,还需要设置一个总的过期时间,可以跟redisson保持一致,设置成30秒。自动续期将在总的过期时间到达后停止,即使业务代码未完成执行。

实现自动续期的功能需要在获得锁之后开启一个定时任务,每隔10秒检查一次锁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更新过期时间。如果续期3次,也就是30秒之后,业务方法还是没有执行完,就不再续期了。

8 主从复制的问题

上面花了这么多篇幅介绍的内容,对单个redis实例是没有问题的。

but,如果redis存在多个实例。当使用主从复制或哨兵模式,并且基于Redis分布式锁功能进行操作时,可能会遇到问题。

具体是什么问题?

假定当前Redis采用主从复制模式,具有一个主节点和三个从节点。master节点负责写数据,slave节点负责读数据。

redis分散式鎖的坑有哪些

本来是和谐共处,相安无事的。在Redis中,加锁操作是在主节点上执行的,加锁成功后,会异步将锁同步到所有从节点。

突然有一天,master节点由于某些不可逆的原因,挂掉了。

这样需要找一个slave升级为新的master节点,假如slave1被选举出来了。

redis分散式鎖的坑有哪些

如果有个锁A比较悲催,刚加锁成功master就挂了,还没来得及同步到slave1。

这样会导致新master节点中的锁A丢失了。后面,如果有新的线程,使用锁A加锁,依然可以成功,分布式锁失效了。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答:redisson框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专门的类:RedissonRedLock,使用了Redlock算法。

RedissonRedLock解决问题的思路如下:

  • 需要搭建几套相互独立的redis环境,假如我们在这里搭建了5套。

  • 每套环境都有一个redisson node节点。

  • 多個redisson node節點組成了RedissonRedLock。

  • 環境包含:單機、主從、哨兵和叢集模式,可以是一種或多種混合。

在這裡我們以主從為例,架構圖如下:

redis分散式鎖的坑有哪些

RedissonRedLock加鎖過程如下:

  • 取得所有的redisson node節點信息,循環向所有的redisson node節點加鎖,假設節點數為N,例子中N等於5。

  • 如果在N個節點當中,有N/​​2 1個節點加鎖成功了,那麼整個RedissonRedLock加鎖是成功的。

  • 如果在N個節點當中,小於N/2 1個節點加鎖成功,那麼整個RedissonRedLock加鎖是失敗的。

  • 如果中途發現各個節點加鎖的總耗時,大於等於設定的最大等待時間,則直接傳回失敗。

從上面可以看出,使用Redlock演算法,確實能解決多實例場景中,假如master節點掛了,導致分散式鎖定失效的問題。

但也引出了一些新問題,例如:

  • #需要額外搭建多套環境,申請更多的資源,需要評估一下成本和性價比。

  • 如果有N個redisson node節點,需要加鎖N次,最少也需要加鎖N/2 1次,才知道redlock加鎖是否成功。顯然,增加了額外的時間成本,有點得不償失。

由此可見,在實際業務場景,尤其是高並發業務中,RedissonRedLock其實使用的並不多。

在分散式環境中,CAP是繞不過去的。

CAP指的是在一個分散式系統中:

  • 一致性(Consistency)

  • 可用性(Availability)

  • 分區容錯性(Partition tolerance)

這三個要素最多只能同時實現兩點,不可能三者兼顧。

如果你的實際業務場景,更需要的是保證資料一致性。那請使用CP類型的分散式鎖,例如:zookeeper,它是基於磁碟的,效能可能沒那麼好,但資料一般不會丟。

如果你的實際業務場景,更需要的是保證資料高可用性。建議使用基於記憶體的分散式鎖,如Redis中的AP類型鎖,雖然其效能較好,但存在一定遺失資料的風險。

以上是redis分散式鎖的坑有哪些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
來源:yisu.com
本網站聲明
本文內容由網友自願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發現涉嫌抄襲或侵權的內容,請聯絡admin@php.cn
熱門教學
更多>
最新下載
更多>
網站特效
網站源碼
網站素材
前端模板